搜索热:1 "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消息正文
麻彦龙:做国家需要的研究,与“铝锂合金腐蚀”死磕到底!
发布:cy20201119   时间:2023/4/24 16:15:06   阅读:2560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麻彦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表面工程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要从事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理论与技术领域研究,作为负责人领衔“先进轻合金材料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

2012年8月,完成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后,麻彦龙重回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在重理工的11年,他始终如一致力于“铝锂合金及其腐蚀防护”的研究。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有一天能运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上,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将铝锂合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行到底


2005年,刚研究生毕业的麻彦龙第一次踏进重庆理工大学的校门,与这片热土的缘分就此展开。2007年,麻彦龙以优异的成绩申请到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赴英的留学生涯,由此,麻彦龙也开启了他铝锂合金的研究之路。

一场机缘巧合,麻彦龙来到世界排名前三的腐蚀与防护中心。在这里,麻彦龙的博士生导师言传身教,带领麻彦龙进入腐蚀与防护的研究领域。一次出差路上的闲聊,一句“喜欢一件事便不觉得累”,麻彦龙投身铝锂合金研究近20年不知疲倦。
 
2012年,一通远洋电话打给了麻彦龙,昔日的老领导真诚邀请他回到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的对口、学校的求贤若渴、昔日的同事情谊,让麻彦龙没有过多纠结,他以曼彻斯特博士后研究员的身份回到了培养他的重庆理工大学继续任教。

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学院是欧洲综合实力最强的材料研究机构,这也为麻彦龙在英国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国后,麻彦龙在国外五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晶体学取向的非均匀塑性变形对新型铝锂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课题,深耕铝锂合金腐蚀机理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当时所有评委都对项目的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到2016年12月项目结题时,麻彦龙课题组在包括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等腐蚀领域的TOP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高水平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面对如此多高含金量的科研成果,麻彦龙坦言,“一个人进入科研的大海,激不起浪。研究就是要静下心来,在一个小的领域深入耕耘。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但这样的成果可能就会带来一次技术的革命。”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信仰,支撑麻彦龙在铝锂合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路上坚持不懈。

麻彦龙带领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刚来学校的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当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院长。那时她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从与她平时的交流和谈吐中,我意识到必须要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

回忆起初到重庆理工大学工作的经历,麻彦龙至今记忆犹新,也特别感谢学校给予他成长的平台。

2013年,麻彦龙实现了从讲师到教授的“三级跳”,成为重庆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从讲师到副教授,再从副教授到正教授,一般情况下要5至6年,而麻彦龙只用了不到一年。麻彦龙对学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充满了感激。

2014年,麻彦龙被学校推荐到重庆市教委,并被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褪去科研工作者的外衣,麻彦龙也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在他的职业规划里,教学与科研也是同等重要的两件事,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麻彦龙对他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要求非常高,甚至是达到了要求博士生的水准。“我常对学生说,老师要从你们身上学到一样东西,你们才可以毕业。”然而,这样的要求似乎并没有让众多想成为他门下研究生的学子望而生畏。

“我不会过分看重分数成绩,选研究生前,我至少要面对面跟他们聊上半小时,从深度对话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也会给出更加适合他们发展的建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麻彦龙对待学生严格却真诚,也因此在学生眼里,他总是“亦师亦友”。

在国际腐蚀防护与应用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面向军工与国防,做国家需要的研究

 
“家国情怀”,麻彦龙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词,这不仅是他自身的价值追求,也贯穿其科研和教学生涯的始终。

麻彦龙出生于甘肃庆阳农村,深厚的黄土层没有埋没他的才华,反而厚植了他内心的坚定,和对国家培育之恩的无限感激。

2016年5月,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C919是首次大范围采用铝锂合金的国产机型,但遗憾的是其使用的铝锂合金主要依赖进口,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当时,麻彦龙作为研究“铝锂合金及其腐蚀与防护”10余年的学者,迫切想要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麻彦龙及其团队的科研方向主要围绕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重大应用需求,但关键技术尚未实现国产化的先进航空铝锂合金展开应用基础研究。他们利用低电压高分辨扫描电镜技术、超薄切片技术、微区电化学技术等,在多尺度和多维度下研究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阳极氧化行为和腐蚀微观机理,突破了腐蚀与防护研究中微区组织结构高通量分析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基于晶体取向的铝锂合金局部腐蚀理论,建立了铝锂合金阳极氧膜的腐蚀失效微观模型,开发了铝锂合金阳极氧化膜封闭新技术,打破了国外在新型航空铝锂合金产业化应用中的技术壁垒,有力推动了新型航空铝锂合金的国产化进程。

“瞄准国家需求,面向军工与国防,结合自身优势,做国家需要的研究。”这是麻彦龙及其团队始终如一的观念。二十多年来,麻彦龙科研与教学的热情未减,奋斗和育人的初心未变。

麻彦龙与学生在一起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航空工业沈飞邱媛:勇于挑战,开拓创新
 2
  这位从乐清农村走出的学霸成了“钛”空专家
 1
 “航空增材制造”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穹顶之下”的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绿色源头行动”联合推广倡议书
 1
 《腐蚀与防护》2019年度报道计划
 1
 《腐蚀与防护》全本期刊合集
 1
 《腐蚀与防护》特别推出:缓蚀剂专题报道 ——报道生产更安全、更高效缓蚀剂的创新性行为
 1
 《腐蚀与防护》杂志2022特别策划“金属文物保护”专题征稿!欢迎投稿!
 1
 《腐蚀与防护》杂志投稿谨防诈骗公告
 1
 《腐蚀与防护》杂志推出核电设备材料防护专题报道
 1
 《腐蚀与防护》杂志招聘启事
 1
 2015第二届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将择优选入中文核心期刊《腐蚀与防护》
 1
 2016船舶与海工防腐蚀技术交流会盛大召开!
 1
 2016年航空增材制造业将迎五大变革
 1
 2017年《腐蚀与防护》全本FLASH期刊
 1
 2018年《腐蚀与防护》杂志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2021管道腐蚀防护与可靠性评价研讨会
 1
 2021年《腐蚀与防护》杂志专题征稿!
 1
 2023管道完整性评估与修复技术大会通知
 1
 2023管道完整性评估与修复技术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1
 2023管道完整性评估与修复技术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
 1
 2023年度《腐蚀与防护》专题报道计划出炉,欢迎投稿!
 1
 2195-T8铝锂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
 2197铝锂合金的化学铣切工艺
 1
 2400小时未发生腐蚀|韩国成功开发新型铝硅镁涂镀层钢板
 1
 380米高塔披的防腐“铠甲”是什么做的?
 1
 5A90铝锂合金激光焊搭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
 Alodine 1200S化学转化处理时间对新型2198铝锂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1
 C919客机首次大范围采用铝锂合金,铝锂合金究竟有何魔力?
 1
 Concept Laser将为空客批量3D打印航空部件
 1
 GE航空集团对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点火测试
 1
 L80钢的H2S腐蚀行为及H2S缓蚀剂的性能
 1
 安徽工业大学新成果提升医用钛合金表面防护效果
 1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在Corrosion 2017国际腐蚀大会上斩获三项大奖
 1
 变电站接地网腐蚀与防护技术进展
 1
 不同强度喷丸处理后铝锂合金表面的残余应力
 1
 不再受制于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1
 拆解南部14式自动步枪,它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到底如何?
 1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百年发展进程
 1
 超级海上油气“处理厂”重生记
 1
 打破国际垄断:中国掌握自主高性能碳纤维技术
 1
 大力发展腐蚀与防护技术推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
 大气环境下风电塔筒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
 1
 大英航空预测,航空3D打印未来十大应用
 1
 倒计时1个月——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即将召开!
 1
 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超细晶镁合金腐蚀行为研究进展
 1
 砥砺前行40载——《腐蚀与防护》杂志的风雨历程
 1
 第二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高峰论坛在成都圆满落幕!
 1
 第二届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通知(第一轮)
 1
 第一个3D打印的飞机成功试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