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期刊论文 > 论文摘要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六氟化硫
          

摘    要
标    签
 
Abstract

中图分类号 O657.7   DOI 10.11973/lhjy-hx201911016

 
  中国光学期刊网论文下载说明


所属栏目 知识与经验

基金项目 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穗卫科教[2016]27号);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专科(粤卫函[2012]20号);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项目(穗人社发[2011]167号)

收稿日期 2018/10/7

修改稿日期

网络出版日期

作者单位点击查看

引用该论文: 杨雪姬,郭冠浩,刘移民. [J]. Physical Test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part B:Chemical Analysis, 2019, 55(11): 1334~1336
杨雪姬,郭冠浩,刘移民.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六氟化硫[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9, 55(11): 1334~1336


论文评价
共有人对该论文发表了看法,其中:
人认为该论文很差
人认为该论文较差
人认为该论文一般
人认为该论文较好
人认为该论文很好
分享论文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4.
 
【2】杨彦,李健,王蔓,等.六氟化硫特种气体及其发展前景[J].低温与特气, 2006,24(2):8-9.
 
【3】杨乐华.六氟化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5(6):40-41.
 
【4】杨师斌.六氟化硫气体的危害与预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6(1):22-26.
 
【5】张海,曾小科,陈卫红,等.六氟化硫及其副产物的健康危害与现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24(2):62-64.
 
【6】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7】GBZ/T 300.5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1部分:六氟化硫[S].
 
【8】孙海燕,曾勇平,居沈贵.FPD分析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J].化工科技, 2007,15(1):5-8.
 
【9】柯维丰.气相色谱常用进样技术的选择[J].才智, 2012(21):38-38.
 
【10】YAN X W. Unique selective detectors for gas chromatography:Nitrogen and sulfur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ors[J].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6,29(12):1931-1945.
 
【11】HOH E, MASTOVSKA K. Large volume injection techniques in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8,1186(1/2):2-15.
 
【12】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13】钱桂平,鲍显松.工作场所空气中六氟化硫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J].现代预防医学, 2013,40(5):923-924.
 
【14】刘振林,査河霞,赵好,等.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硫化碳[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23(7):1668-1669.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冷原子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