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机械工程材料
创刊于1977年,由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会刊,是公开发行的有关工程材料的应用类技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SA和PЖ收录;2013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报道范围: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综合述评,包括综述、试验研究、材料性能及应用、新材料及新工艺、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纳米材料、残余应力、材料基因组用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材料测试新技术、材料失效分析及预测、材料科技信息等。

涉及领域:机械、冶金、电气、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船舶海洋等所有涉及材料研究的工程技术。

主要读者:材料生产、研究相关的企业、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的科研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广告范围:各类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材料加工设备;实验室各类物理性能、化学分析检测仪器及相关配件、耗材等。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获取期刊信息



第九届编辑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序
   
顾       问: 丁传贤(院士)  田永君(院士)
刘昌盛(院士)  李鹤林(院士)
陈蕴博(院士)  周  玉(院士)
钟群鹏(院士)  徐滨士(院士)
涂善东(院士)  崔  崑(院士)
主       任: 韩恩厚
副 主 任:

马鸣图  巩建鸣  刘  刚
闫继娜  孙  丹  肖汉宁
吴玉程  张显程  康  明
谢续明  甄  良

   
委      员:

王孝广  王泽华  王晓敏
王海涛  王  磊  毛萍莉
尹志新  邓意达  石  倩
史耀武  冯耀荣  刘成宝
刘学建  刘  颖  许道奎
孙继锋  苏海军  李文戈
李永兵  李会军(澳)  李松军
李鸿乂  李  强*  杨吉春
杨  武  杨  钢  杨  睿
杨  旗  吴申庆  吴素君
余新泉  汪炳叔  张  军
张金钰  张  亮  张  振
陈  旭  陈  荐  林嘉平
欧阳柳章  周泽华  郑  婵
赵  杰  赵  斌  胡  军
胡晓凯  胡献国  段海涛
施惠基  姚志浩  栗卓新
夏和生  栾佰峰  郭方全
郭伟明  唐谊平  陶春虎
黄群英  曹占义  符寒光
董洪标(英)  曾  涛  强颖怀
雷永平  谭  毅  熊惟皓
薛小怀

名誉主编: 杨    武
主       编: 胡    军
常务副主编:  陆静娟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0-3738
———————— 
  CN 31-1366/TB
国际名刊代码 CODEN-JGCAEL
1977年创刊 月刊 公开发行

    
主         管: 上海科学院
主         办: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

《机械工程材料》编辑部 
上海市邯郸路99号 200437
电话:(021)65556775×368
直线(传真):(021)65541496
Email:mem@mat-test.com

发         行: 电话:(021)65556775×311
   
广告代理:

上海市邯郸路99号200437
电话:(021)65544943
          (021)65556775×311
业务主管:陈哲淼

广告经营许可证:3101094000060

 
国内总发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政局(所)
邮发代号: 4-221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 M5868
印         刷: 上海普顺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定         价: 22.00元
   
当期导读过刊浏览
 2023年47卷
 2022年46卷
 2021年45卷
 2020年44卷
 2019年43卷
 2018年42卷
 2017年41卷
 2016年40卷
 2015年39卷
 2014年38卷
 2013年37卷
 2012年36卷
 2011年35卷
 2010年34卷
 2009年33卷
 2008年32卷
 2007年31卷
 2006年30卷
《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第32卷第6期论文目录
2015-09-07 23:00:43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1
摘要:利用有限元软件可以模拟热镀锌生产线中锌液的运行状况,以获得具有高表面质量的热镀锌产品.简要介绍了数值模拟技术在锌锅中冶金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对锌锅中温度场、速度场、浓度场和锌渣生成量及分布的模拟结果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数值模拟技术在锌锅实际生产应用中的发展方向.[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3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4
摘要:利用亚稳态材料的拉伸曲线,通过产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前的奥氏体硬化曲线段外推,提出了相变能及相变诱发塑性增量的测试方法;并以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为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196 ℃时,随应变量的增加单位体积分数(1%)马氏体的相变能基本保持恒定,其值为11.3×106 J·m-3;单位体积分数(1%)马氏体相变诱发的塑性增量为0.205%.[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6
摘要:利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含1.3%铝不同碳含量的铁基合金,用扫描电镜附带的能谱仪对其进行成分均匀性分析,确定其可用来测相变温度,并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相变温度Ac1和Ac3;借助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含1.3%铝的铁-铝-碳体系的垂直截面相图,得到A1,A3值.结果表明:试验与计算结果并不吻合,说明铁-铝-碳体系的热力学参数需进一步优化,而DSC的测试结果可为Thermo...[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8
摘要:在室温下对Al-5Ti-1B合金进行8道次等径角挤压试验,并运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变形前后Al-5Ti-1B合金中第二相的变化.结果表明:等径角挤压可以使Al-5Ti-1B合金中第二相颗粒细化,并改善了第二相颗粒分布的均匀性;随挤压次数的增加,大块状TiAl3相由20~80 μm粗晶粒细化到5 μm左右;呈团块状且分布不均的TiB2经挤压后得到均匀分布;...[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11
摘要:运用15kWCO2激光焊机在不同的焊接参数下对无取向低碳低硅电工钢进行了激光填丝焊焊接试验,并对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及焊缝显微组织观察,得到了在不同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焊缝组织及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其显微组织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减少,从粗大的多边形铁素体变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进而出现方向性明显的M-A组元;同时母材中的硅使得此电...[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16
摘要:为了减小分段沉降法在测量粉体粒径中的误差,采用Chahine算法进行反演,并用硼酸锌粉体进行了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Chahine算法经过预处理改进后,所得粒径分布与自然沉降法所测结果相比,误差最大值为5.9%,平均误差为1.9%;验证试验最大误差为5.02%,平均误差为2.03%,说明该算法能很好地应用于分段沉降测量的反演过程中.[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19
摘要:利用弯曲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显微组织的BT14合金在200,400和600 ℃时的应力松弛行为,分析了显微组织对合金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魏氏组织在400和600 ℃时具有较高的抗应力松弛能力,而等轴组织在200 ℃具有较高的抗应力松弛能力;同时利用应力松弛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显微组织BT14合金应力松弛过程中塑性应变速率和应力的本构关系,并可计算出速率...[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22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对LY12铝合金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头轴肩直径对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大于搅拌头旋转速度和焊接速度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当焊接工艺参数匹配合理时,接头热输入量适当,焊核晶粒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接头抗拉强度大于350 MPa,接头强度系数高达86%.[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25
摘要:根据印刷电路板上导线的故障因素,采用通电模拟试验和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了印刷电路板上导线在NaCl介质下的腐蚀行为,比较了三种不同涂层的电路板上导线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三种电路板的耐腐蚀性能虽有差异,但导线的腐蚀行为基本一致;随通电时间延长,高电压导线出现锈点,低电压导线上涂层起泡且导线颜色变暗;高电压导线的腐蚀初期,电路板涂层的阻抗值...[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4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29
摘要:为了降低双辉等离子渗铬的工艺温度,提高低温渗铬速度,对T10钢表面在550 ℃进行不同时间的离子预氮化处理,再进行560 ℃×4 h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对渗层的组织与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渗铬后,表面均形成铬的沉积层+扩散层,沉积层厚度4~5 μm,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扩散层铬含量与显微硬度随预氮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均呈梯度分布;未经预氮...[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33
摘要:为制备磁粒子足够细小、均匀且稳定的磁性液体,将超声波技术引入Fe3O4磁粒子制备过程中,研究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粒子的不同阶段超声波功率对颗粒大小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沉淀阶段引入超声波功率(40 W)制备的Fe3O4磁粒子不易团聚,均匀细小;在包覆阶段引入超声波功率(40 W)使表面活性剂在Fe3O4磁粒子表面形成稳定包覆层;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备Fe...[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36
摘要: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多孔有序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掺杂稀土铈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仪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为降解物,对未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粉、纳米管以及掺杂铈的二氧化钛纳米粉和纳米管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有利于提高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提高对...[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40
摘要:采用速度突变法对BTi6431S钛合金进行了高温超塑性拉伸试验,得到了其超塑性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用Marc2003有限元软件模拟了BTi6431S板料盒形件的超塑性成型过程,获得了用于成型工艺的优化加载曲线,并进行了超塑性成型试验.结果表明:BTi6431S钛合金有较好的高温超塑性,在865 ℃下,应变速率为1.5×10-4 s-1时,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0.5,伸长率为306.1%,流变应力...[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44
摘要:为了找到一种可以显著提高镁锂合金强度的工艺,根据镁-锂二元合金相图及铝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设计了一种α(Mg)、β(Li)两相共存的镁锂合金(Mg-6Li-3Al),并进行了挤压和轧制;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不同状态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挤压后在300 ℃轧制具有比较理想的组织,晶粒动态再结晶进行得比较完全,大小相对均匀,第二相颗粒有...[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47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油酸包覆Fe3O4磁性颗粒,经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二次包覆后,将其均匀分散于具有优良耐高温性能的PAO合成油中,制成了合成油基Fe3O4磁性液体,将该磁性液体在大气环境中进行170 ℃长时间加热处理,对其密度、粘度、饱和磁化强度及挥发速率进行了测试,并用透射电镜进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磁性颗粒呈球形,粒径在10 nm左右;合成油基Fe3O4磁...[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50
摘要:为提高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利用高速剪切分散工艺将碳纳米管分散于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剪切时间和碳纳米管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速率一定时,复合材料表面电阻率随剪切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当剪切时间超过10 min,对导电性能的影响不再明显;随着碳纳米管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导电性能提高,...[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53
摘要:以硝酸锆为原料,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制备了多种ZrO2粉体;主要考察水热体系填充度、水热前驱物的浓度、pH值等工艺参数对水热结晶过程中生成ZrO2的影响;用XRD、TEM等对所制备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体系填充度对其中m-ZrO2比例(Xm)、晶粒尺寸没有显著影响;水热前驱物浓度增加,产物中Xm没有变化,晶粒长大不明显;而水热前驱物pH值对产物中Xm、产物晶粒尺寸、形...[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57
摘要:为了提高镍-磷-钨合金镀层性能,制备了Al2O3增强的镍-磷-钨复合镀层;探讨了镀液中Al2O3颗粒尺寸、搅拌方式、电流密度、镀液中Al2O3、Na2WO4的含量和pH值等对镀速、镀层中Al2O3的质量分数及镀层外观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复合电沉积最佳工艺条件;并对镀层的硬度、耐磨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表面形貌、相结构和化学成分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超...[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62
摘要:依据热轧板带厂夹送辊的使用工况,选择了YJ254-S和YJ245-S两种药芯焊丝,用自动埋弧堆焊工艺对夹送辊进行堆焊修复,对两者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在实际生产中作了应用.结果表明:YJ245-S焊丝的性能优于YJ254-S的;YJ254-S堆焊后的上下夹送辊使用寿命为1 a,而YJ245-S堆焊后的使用寿命是YJ254-S的1.2~1.5倍.[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5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66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室温下高纯铝(纯度99.999 5%)经不同道次等通道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并对其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等通道变形可使高纯铝的晶粒显著细化,并出现了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2道次等通道变形后,高纯铝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分别为25.68 MPa和61.61 MPa,随后出现了应变软化并最终趋向一个定值;1道次后伸长率最小(35.88%)...[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6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74
摘要:为提高汽车衡用2Cr13马氏体不锈钢连接件使用寿命,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和有限元技术分析了连接件的失效特征和应力分布,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应力腐蚀试验和疲劳试验等对比了连接件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因原热处理工艺不当,造成连接件应力腐蚀抗力和强韧性不足;工艺改进后,连接件应力腐蚀敏感指数从原来的51.1%降低到11.4%,综...[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6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78
摘要:35CrMo钢带泵轴在使用约40 h后发生断裂,通过宏观断口形貌观察、力学性能试验和金相检验及受力分析等方法对带泵轴断裂原因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带泵轴由于热处理不当造成其疲劳强度降低,服役后发生旋转弯曲疲劳断裂失效.[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6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82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抗空泡腐蚀能力较差的普通低碳钢的空泡腐蚀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空泡腐蚀孔外观形貌近似为马蹄形,在微观上有加工硬化现象,存在变形孪晶和变形流线等变形层,且表面上有断裂特征.[查看更多]
2015-09-07 23:00:46
《机械工程材料》/ 2008年第32卷/ 第6期 pp.770
摘要:用FeNiCrSiB非晶合金箔作中间层,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瞬时液相扩散连接双温工艺对102/T91异种钢管进行了连接试验;对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1 260 ℃加热1 min、1 230 ℃等温4 min、压力为6 MPa条件下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最理想,接头焊缝组织与基体组织相似,接头横剖面的界面为曲线状,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水平.[查看更多]
 
专家寄语
行业人物
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