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电力与能源
创刊于1980年,2011年由原《能源技术》正式更名为《电力与能源》,现由上海科学院主管,上海市能源研究所、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上海市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着力搭建展示低碳技术、新能源实践应用和电力前沿技术等的交流平台,力求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综合反映电力、能源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成果与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具有学术性、实证性、资料性的风格,致力于为我国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报道范围:新能源技术,电网技术,发电技术。 涉及领域:能源(储运、火电、核电、水电及风电等)、低碳经济、超高压和智能电网等。 主要读者:能源和电力及相关学科科研及技术人员、政府机构研究和技术人员、公司企业的研究及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 广告范围:电力设备、新能源设备等。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获取期刊信息



当期导读过刊浏览
《电力与能源》2014年第6期目录
目录
能源战略
电力技术
发电技术
能源技术
成果与经验
总目次
《电力与能源》2014年第35卷第3期论文目录
2015-08-10 11:24:22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33
摘要:南方电网“十二五”期间跨省(区)网架结构和西电东送格局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是现行网(点)对网输电价格机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未来电价模式应向两部制输电电价体系转变。在分析了容量电费用和电量电费比价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近期和远期输电费用分摊方案,方案中电量电费仍由购电方承担,容量电费由送受电双方共同承担,并在今后逐步扩大容...[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37
摘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是当前改善空气质量的现实抓手和首要任务。基于成系列的上海煤炭流向图和连续可比的煤炭需求预测,以2012年为基准年,推演形成2015年、2017年和2020年上海煤炭消费总量分别削减300、500、700万t优化情景目标和相对照的规划情景、基础情景及强化情景目标。研究显示,上海煤炭消费在2011年“饱和点”之后负增长的总体态势逐步巩固,中小锅炉...[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43
摘要:现有数字化变电站保护多采用基于本地信息的保护方案,各保护间缺乏信息共享,导致不同保护难以协同工作。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快速、便捷、可靠地获取站域冗余信息,并利用站域冗余信息共享,设计了一种信息冗余的站域保护优化方案。方案通过获取站域范围内的保护状态信息,利用矩阵构建动作方程实现站域内的加速后备保护、冗余保护等功能。分析表明该优化方案...[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47
摘要:市场力风险会给电能交易带来严重危害,然而目前缺乏电能交易网络风险规避研究的方法。为此利用电能交易市场中流动的交易量将所有市场参与者连接为一个网络,将交易量的流动渠道定义为交易通道,然后基于适度冗余的思想,借鉴信息论中信息熵和自互信息的概念,构建了电能交易策略抗市场力风险性能的评估模型——通道充裕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种交易策略下...[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4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54
摘要:为了解决电力系统机组组合中的备用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计及失负荷概率约束机组组合问题的快速启发式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计及备用约束机组组合问题与运行可靠性评估问题的迭代求解,将机组组合计划对应的失负荷概率指标控制在给定水平;通过对迭代中备用更新步长的直接估计,提高了备用更新效率,达到了减少迭代次数、提高整体计算速度的目的。相较于已...[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5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60
摘要:根据矩估计法理论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构建了考虑主、客观影响的电网网架的组合赋权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从电网的技术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出发,形成了电网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和电网网架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电网网架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既能有效反映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又可以将客观数据之间的统计反映在权...[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5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64
摘要:针对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MMC)子模块电容电压的稳定情况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性能的特点,对已有的MMC子模块均压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在四模块单相MMC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并在以TMS320F2812为核心的控制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证实了改进子模块电压均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6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67
摘要: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容量储能系统的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其拓扑采用可承受大电压的高频隔离双半桥三电平结构。介绍了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开关器件应力情况,分析了在单移相调制策略下的工作特性以及功率特性和软开关条件,并设计了闭环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变换器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小,适用于大电压大功率场合;开关管工作在高...[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6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71
摘要:针对配电变压器状态量数据较少,开展状态评估工作困难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特征值筛选的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利用最大特征值法分析影响配电变压器的各状态量,得到评估配电变压器的核心状态量集合。在利用核心状态量进行状态评估得到初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求取非核心状态量的灵敏度,修正初始评估结果,从而得到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估的最终结...[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6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75
摘要:有源滤波器是提高电能质量有效的工具之一,介绍了混合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了瞬时无功功率的谐波电流检测算法,并对滞环电流跟踪控制法、三角载波调制法、无差拍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应用PSCAD/EMTDC搭建了混合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搭建的混合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仿真模型有很好的滤波效果。[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7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79
摘要:针对当前局限于单个环节的电能量管理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电网发展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海量实时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电能量管理的构想,重点对统一信息模型、海量实时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这3个实现电能量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在海量实时数据中心构建方面取得的研究理论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实践经验,分析...[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7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83
摘要:通过分析大数据的发展形势和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大数据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模型,以提升电力企业对电力客户的认知水平,以及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该模型以不低于6次/h的频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电网现有光纤信道和无线宽带进行数据传输,利用云存储、数据消冗技术、数据压缩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利用云计算处理技术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结合进行...[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7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87
摘要: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发生故障的概率明显高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运行的可靠性,结合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采用油位观察、红外测温、二次电压监测、电磁单元油样分析、电气试验等检测手段,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实现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采用该方法,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站内设备异常,提高...[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8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91
摘要:以某锻造企业为实例,依据国家标准,基于其内部以及外部供电资料,对群聚式中频炉接入系统后各类工况下的谐波发射情况进行仿真计算。根据仿真结果对其电能质量影响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有益建议,研究成果可供研究类似负荷对电网的影响。[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8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295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索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机制,对已有的电压稳定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电压稳定静态分析法研究的是系统动态方程的平衡点问题,只能给出电压稳定的必要条件,由于算法简单快速,得到广泛应用;电压稳定动态分析法研究的是深入理解电压稳定机理和进行电压稳定控制的重要基础和工具。介绍了以电压稳定数学模型为出发点,在统一的数学模型框架内...[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9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02
摘要:介绍了电网断面热稳定限额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认为电网的负荷水平和开机方式是基础因素,而N-1故障的选择,是确定限额的关键;指出了针对故障后存在直流或负荷失却状况下断面限额计算方法。指出了在计算热稳定限额时,应首先确定电网负荷水平和机组出力安排,并根据元件阻抗和设备限额,选择最严重的N-1故障及最易过载的元件进行计算;在涉及直流或负荷切除...[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29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05
摘要:以±660 kV银东直流输电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实际工程参数,利用PSCAD/EMTDC仿真工具,搭建直流输电系统模型。采用仿真软件PSASP对逆变侧山东电网进行等值建模。在介绍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及交流输电系统单相接地的基础上,对青岛换流站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银东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仿真分析。结合数学推导和仿真结果,分析了换向失败的机理和各...[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0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11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IEC 61850智能变电站的保护试验标准化测试系统,弥补了传统保护测试在标准化、信息化上的不足。从智能化保护测试的特点出发,叙述了在保护试验的基础上,构建标准化和信息化测试系统的思路及模块功能。依据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案,研发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测试平台,为现场继电保护校验提供技术支撑,解决继保检验效率、安全、质量及信息等管...[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0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14
摘要:在变电站接地网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减少废物排放。铜覆钢材在技术上优于钢材,在经济上优于铜材,在电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提高接地网的运行可靠性,还可以有效降低接地网工程造价。介绍了220 kV堡北变电站接地网采用铜覆钢绞线的设计案例,分析认为在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中,选...[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0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17
摘要:35 kV系统作为配电网的主干网,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客户的用电安全。对一起35 kV变电站发生的中性点空气间隙击穿事故,通过查阅事故发生时的天气状况,结合变电站单母线、单主变接线方式,进行了过电压仿真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35 kV线路遭受雷击,雷电冲击侵入主变压器,导致中性点与A相接线排之间发生空隙放电。在总结这次事故教...[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0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21
摘要:配电网作为输电与用电的中间环节,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对上级电网产生影响,而且也给下级电力客户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十分重要。介绍了配电网故障恢复建模中常见的几种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对求解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的传统启发式算法以及现代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各类算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求解算法的发展趋势。...[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2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25
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建设智能电网,促进了智能电网设备的研发与信息技术的创新,显现出智能电网客户端技术具有极大的节能潜力。在客户端技术中,关键概念为“客户能源管理终端”,它是连接电网控制中心与终端用电系统或用电设备之间的枢纽与桥梁,是实现智能电网“最后1公里”的基本设备。在阐述客户能源管理终端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解读了HES设备互操作性导...[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2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29
摘要:目前,我国中压配电网的网架优化与资金合理利用,在规划设计中日益凸显。通过对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的经济性研究,采用经济、合理的接线方式十分重要。运用一种可调供电面积的分析模型,对10 kV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在不同区域负荷密度、不同变电站容量、综合投资和电价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并采用“最小单位负荷年费用法”对中压配电网经济指标进行量化及变化...[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2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33
摘要:由于声波在固体介质的传递中会发生衰减和色散,导致了电声脉冲法(PEA)空间电荷测量信号的畸变。在分析PEA空间电荷分布信号基础上,采用高斯函数模拟电极附近的空间电荷分布信号,实现对声波传递过程中的不同频率信号衰减因子的求取,并利用反卷积技术实现对空间电荷分布曲线的恢复。利用该数据处理技术对测量信号进行了恢复,并完成对不同老化时间交联聚...[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2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37
摘要:在建立元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变电站寿命周期成本(LCC)中运维成本和故障成本的相应变化,应用状态检修和役龄回退因子的理论,对电气元件的维修策略进行优化分析,探讨检修策略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从而给出基于LCC的最优检修策略建议。分析认为,惩罚成本是LCC理念与可靠性结合的关键,当设备运行年限过长时,建议不再进行状态维修而应更换新...[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2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41
摘要:母线差动保护死区问题,通常发生于电网的单母线或双母线接线方式中,而保护死区一旦发生故障,故障电流会冲击和损坏设备,甚至会引发变电站停电。在220 kV电网的主接线形式下,介绍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母线差动保护死区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认为,消除保护死区的措施是在断路器两侧配置电流互感器(TA)。对于采用敞开式布置、独立元件构成的一些老式变电站,...[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45
摘要:通过总结配电网故障定位已有的实践方法和理论,提出了能够快速对其故障点进行定位与指示的新系统——新型配电网数字故障指示器。该故障指示器根据配电网的特点,结合故障定位模式及一般故障的判断依据,通过对防雷交流滤波电路、整流直流滤波电路、电源转换模块电路、监测电路部分电路以及主控屏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在功能上实现了对配电网上故障的快速定位...[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49
摘要:输电线路状态评估工作可为输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模型,建立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的多层次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指标体系,通过3标度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合成得出输电线路的状态评估结果,制定5级输电线路状态评语集。算例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输电线路状态评估方...[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53
摘要:燃煤机组掺烧劣质煤,除了增加维护和维修成本外,还会影响锅炉效率、蒸汽参数、辅机电耗等指标。为了定量分析掺烧劣质煤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以12号机组不掺烧(全神木煤)工况为基准,340 g/kWh达标煤耗为标杆,分别比对240、180、120 MW三种工况下掺烧劣质煤的供电煤耗。试验结果为:240 MW电负荷,掺烧劣质煤后供电煤耗上升2.869 g/kWh;180 MW电负荷...[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56
摘要:金湾发电有限公司2台国产600 MW超临界机组投产后,汽轮机凝汽器抽空气联络阀,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运行,导致高、低压凝汽器汽侧压差一直较小。分析判断为低压凝汽器空气抽出受阻,有传热恶化的现象。经过计算与分析,凝汽器运行优化方案为:每年1~2月份海水温度低于17℃时,执行凝汽器单背压运行方案,避免低压缸排汽温度过低;3~12月份海水温度较高时,关...[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59
摘要:在燃料煤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加工利用中,煤中全水分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煤炭计价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煤样中全水分值每变化1%,其收到基热值将超过200 J/g,因此,煤中全水分测定是一项基础性的、关系企业利益、规范性很强的测定工作。以《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为准则,通过排查煤样的制备、称取、干燥以及干燥箱温度控制等...[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62
摘要:电凝聚技术是目前燃煤电厂PM2.5捕集增效的控制技术之一。将凝聚器设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可扩大使用范围。参照某135 MW机组布置方式,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构建几何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分析凝聚器在第一层、第二层分布板间对气流的影响,计算进口封头内颗粒运动轨迹及湍流大小。结果表明:在电除尘器进口封头第一层、第二层分布板间设置凝聚器,能满足...[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3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66
摘要:加装低压省煤器是火电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北方某电厂55 MW供热机组为对象,利用等效热降法和热平衡理论,分别对新型板壳式低压省煤器和传统管翅式低压省煤器的传热性能进行比对分析和节能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传输压降和换热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与管翅式低压省煤器相比,新型板壳式低压省煤器的换热系数提高了32.9 W/(m2·℃),换热面积降低了86...[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4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69
摘要:为尽可能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有必要选择适宜的分布式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配置方式。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主要设备进行介绍,并针对某一项目的机组配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重型燃气轮机单机循环效率稍低,供热能力相对较大;轻型燃气轮机单机循环效率较高,发电能力相对较高。在机组配置时,需要根据冷、热、电客户的实际需...[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4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72
摘要:为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效率,从系统层面统一协调控制各分布式电源及负荷,提出了基于风光储互补的微网系统的集成技术。介绍了基于风光储互补的微网系统方案,提出了微网运行模式和微网离网、并网以及离并网切换的协调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DSP 28335芯片的能量协调控制器,实现了风光储微网系统控制管理功能的集成。工程实践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4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75
摘要:生物质发电存在燃料成本高,且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也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降低集中式生物质发电厂燃料成本的改进方法,由生物质电厂购买收割机主动帮助农民免费收割,并就地打包运输秸秆,其秸秆归生物质电厂所有。通过成本计算得到,在改进方式下收集稻类秸秆价远低于市场价,利用提高年作业量的方式还可大幅降低生物质发电燃料成本。[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4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78
摘要:近年来光伏建筑一体化已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介绍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优势、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对乌鲁木齐达坂城西部歌城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设计案例分析,证实了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环境影响、综合社会效益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5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81
摘要:介绍了太阳能利用概况及一种新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墙系统,阐述其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列举在厂房和一般建筑的应用案例,分析了太阳墙的经济性和推广潜力。太阳墙系统具有经济效益好、热效率高、新风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与太阳墙的结合,可实现光电/光热综合利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5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85
摘要: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电力系统发电结构调整与电源优化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优化我国电源结构、提高分布式发电资源利用率,引入虚拟电厂理论及优化调度算法以整合各类分布式发电资源。结合虚拟电厂与发电资源相关理论,构建虚拟电厂中分布式发电资源调度模型,采用改进的细菌觅食算法以及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中对虚拟电厂模型的经济...[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5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90
摘要: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选址问题,是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选址的六大原则和影响选址的社会、数据、经济、环境及其他可能影响的关键因素,并且选取覆盖程度、经济成本、资源配置、服务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建立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选址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充...[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6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94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通信技术的无线无源能耗监测系统,用以解决老建筑入住年限长,用电用气用水能耗大,重新敷设电缆难度大,信息采集器、数据集中器和信息传输不安全等制约能耗监测系统应用的瓶颈。通过在上海新电大厦20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管理上的应用,证实了将能耗采集数据与物业资源信息相结合的能耗监测系统是可行、合理和有效的,取得了较好的能耗...[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6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398
摘要:特高压1 000 kV变压器的工艺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安装环境的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变压器带电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根据1 000 kV沪西变电站变压器安装阶段的环境控制标准,除了严格执行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外,还采取了防风栅、防尘罩、防尘棚等一系列防风、防尘、防潮及防污染措施,用以提高安装阶段的现场环境指标。在保证变压器施工...[查看更多]
2015-08-10 11:24:36
《电力与能源》/ 2014年第35卷/ 第3期 pp.401
摘要:水冷变压器在运行时产生的大量热损耗,通过水冷将热量快速散发,在冬季冷却水温仍维持在35~40℃,这部分余热可以再利用。介绍了水冷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余热用于冬季空调采暖和夏季空调制冷,以及变压器平均负载率与出水水温的关系。分析认为:通过挖潜增效,可以利用水冷变压器的余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无论是直接利用变压器余热,还是改造变压器冷却系...[查看更多]
 
专家寄语
行业人物
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