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电力与能源
创刊于1980年,2011年由原《能源技术》正式更名为《电力与能源》,现由上海科学院主管,上海市能源研究所、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上海市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着力搭建展示低碳技术、新能源实践应用和电力前沿技术等的交流平台,力求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综合反映电力、能源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成果与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具有学术性、实证性、资料性的风格,致力于为我国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报道范围:新能源技术,电网技术,发电技术。 涉及领域:能源(储运、火电、核电、水电及风电等)、低碳经济、超高压和智能电网等。 主要读者:能源和电力及相关学科科研及技术人员、政府机构研究和技术人员、公司企业的研究及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 广告范围:电力设备、新能源设备等。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获取期刊信息



当期导读过刊浏览
《电力与能源》2014年第6期目录
目录
能源战略
电力技术
发电技术
能源技术
成果与经验
总目次
《电力与能源》2011年第32卷第4期论文目录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59
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碳交易市场以及相关的碳金融创新。简要回顾了碳市场及碳金融的形成机制, 概述了全球碳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简析了我国碳市场及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64
摘要:从能源合理利用、降低污染排放、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资金投入4个评价准则出发, 构建了一种结构关系简单、针对性强的城市能源—经济—环境指标体系。利用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以及山东等10个省市的能源、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的综合得分位居所选省市之首。分析结果还表明北京市新能源的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有...[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68
摘要:分析了智能电网的一些重要特征, 指出智能电网的安全性方面具有自愈功能, 容许电力用户的参与和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并建立各种双向联系, 保证电能的合理和高效利用。比较了国内外发展智能电网的策略, 指出发达国家的基础电网比较完整, 智能电网发展的侧重点是配电和用户侧的改造, 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72
摘要:增加清洁高效天然气的利用是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战略措施之一, 进口LNG是我国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重要手段, 大型LNG接收站需要安全可靠、灵活机动的小型LNG接收站作为配套, 特别是在输气管道不能到达的地区, 利用专用槽车或者船只从大型LNG接收站将LNG送到小型LNG接收站, 可以直接供当地用户使用, 还可以作为燃气调峰站使用。我国小型LNG工业发展已经拉开序幕,...[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74
摘要:阮前途, 浙江上虞人。1986年毕业于清华电机系,1989年获上海交大硕士学位, 2004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MBA学位, 后取得博士学位。一直从事于大型电力系统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决策管理工作, 历任上海市电力工业局(公司)所属发电厂副厂长、调度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2008年1月赴菲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接管菲律...[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80
摘要:分布式供能系统项目的应用与推进, 在上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促进分布式供能事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提高对分布式供能的认知度和破除当前所面临的各种障碍。通过分析, 对分布式供能系统在发展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和改进, 提出加大宣传分布式供能的力度,帮助科学决策; 端正分布式供能的功能定位,从起步阶段防止步入斜路; 正确把握分布式供能的运行特性, 坚持优...[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8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发展正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介绍了当今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系统的构成。除了传统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燃料电池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也受到了关注。介绍了以燃气轮机和内燃机为主要设备的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模式, 而以燃料电池为主要设备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因发电效率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86
摘要:针对依托大型建筑用户建设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计算得到的逐时负荷数据, 初步拟定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三类负荷曲线, 并在负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出合理的装机容量, 确保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利用率, 以获得较好的运行收益。[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89
摘要:在环保和节能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 研究影响燃气余热锅炉热效率的工况点和环保具有重要意义。以2台热电联产燃气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 在10种不同的工况下, 研究锅炉热效率和烟气排放状况, 分析运行工况、热效率和烟气排放之间的关系, 为提高燃气余热锅炉热效率和降低尾部烟气排放提供指导。[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3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92
摘要:分布式供能系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 其合理的容量配置和运行策略设计则是系统运行效果和效益体现的保证。通过对分布式供能系统各个不同工况下的热效率分析和比较, 得出热负荷是影响分布式供能系统整体效益的主要因素。小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应采用“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95
摘要:根据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DEH)系统工作原理, 推导建立小型汽轮机的电液调速数学模型, 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其仿真系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当电网瘫痪时采用汽轮机调速系统提高自带常用电功率和增加二次调频措施, 有利于小型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说明将小型汽轮机作为黑启动电源是可行的。[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299
摘要: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是超高压直流输电的核心系统, 三沪二回±500 kV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联调试验是对成套设计进行实时校核验证, 并对直流控制保护装置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验, 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隐患。阐述了500 kV枫泾换流站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分析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存在的隐患, 并提出建议, 用以提高跨区电网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03
摘要:随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 治理换流站的噪声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以治理华新换流站噪声为例, 通过分析噪声源的频谱和特征, 确定了华新换流站厂界噪声超标的主要设备是由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和滤波器组的电抗器。针对换流变压器的噪声为宽频带而且有一定的指向性, 采用全封闭降噪方案; 针对交流滤波器组的噪声为低频窄带而且来自电抗器, ...[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06
摘要:为了保证电气化铁路高可靠性的供电要求和减少铁路牵引站接入对周边电网及其他用户的影响, 在对供电方案进行研究时, 需要分别从供电可靠性、电压等级、牵引变压器接线方式和谐波负序治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与方案优化, 以期达到两者兼顾的效果。结合近年来上海地区电气化铁路的建设, 分析了将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时所需考虑的关键问题, 并且讨论了在满足供电...[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09
摘要:研究了电力电缆载流量算法模型的原理、分类方法和特性, 并分析了多个实用的模型及其应用; 特别介绍了SCR和DCR电缆模型、综合分析方法在电缆系统的设计、在线监测和运行优化方面的应用, 并提供了一个应用案例。[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13
摘要:光伏发电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已经成为当今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 介绍了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重点对光伏发电的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孤岛检测技术以及光伏电站并网控制技术进行了讨论, 并且预测了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17
摘要:在夏季典型工况下, 对一个小型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系统主要包括: 96 m2的真空管集热器、额定制冷量为8 kW的吸收式制冷机、容量为3 t的热水储水箱、500 L蓄冷水箱以及50 m2冷辐射吊顶。试验结果显示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量平均为3.9 kW, 每天达到的平均制冷时间为10 h。分析了室内的热舒适情况, 得出了PMV值为-0.2%, PPD值为5%, 室内热...[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21
摘要:脉动燃烧是低浓度瓦斯的有效利用方式, 利用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脉动频率对低浓度瓦斯燃烧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 频率为99 Hz至120 Hz之间的脉动燃烧不仅可以降低贫燃极限, 实现瓦斯在5%浓度下稳定而充分的燃烧, 而且在相同温度下提高了瓦斯燃烧效率, 污染物的排放也得到了改善。[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25
摘要:介绍了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过程中各阶段出现的典型发电机类型, 指出风机性价比的提高和度电成本的降低, 才是风机产品技术优先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各种典型的发电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特别是对目前两种主流的风电机组直驱永磁机和双馈异步机电动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经济性分析和比较。对发展中的风电机组发电机技术进行了展望, 介绍了三种比较有发展前景三种新...[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29
摘要:塔架和自然界中竹子所受的载荷类型相同, 通过仿生学的方法, 提出了带加强结的仿竹结构塔架。弯曲刚度分析表明, 带加强结塔架的挠度比普通塔架的挠度有所降低, 降低量的大小与加强结所占的比例成正比, 与加强结刚度的增加量成正比, 随加强结数增加而增大。带加强结塔架的轴向压缩变形量、扭转角、剪切变形量均有所减小, 减小量大致与加强结占的比例成正比。...[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4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32
摘要:故障树分析法以清晰的逻辑框图表达了系统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把系统的故障与导致该故障的各种因素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出来,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针对石洞口二厂2号机组的一次400 V 动力中心(PC)母线故障导致机组控制方式的改变, 由上及下, 层层深入, 通过逻辑关系构建故障树, 最终找出协调方式切除的故障源头。[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5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35
摘要:为了改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反应器内烟气与氨气的混合效果, 提出3种导流板布置方案,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导流板布置方式对SCR反应器内烟气流场与氨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导流板布置方式对烟气与氨气混合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采用3块导流板不均匀布置的方案具有最佳的混合效果。[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5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38
摘要:针对超临界机组发电机定子线圈温度异常问题, 采用“5M1E”原则对发电机定子线圈温度异常成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碱洗+酸洗+漂洗钝化的复合清洗工艺。经过化学清洗, 发电机定子线棒的进水和出水差压明显下降, 定子绕组局部超温现象消失, 确保了机组安全和满负荷运行。[查看更多]
2015-06-27 21:55:05
《电力与能源》/ 2011年第32卷/ 第4期 pp.341
 
专家寄语
行业人物
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