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电力与能源
创刊于1980年,2011年由原《能源技术》正式更名为《电力与能源》,现由上海科学院主管,上海市能源研究所、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上海市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着力搭建展示低碳技术、新能源实践应用和电力前沿技术等的交流平台,力求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综合反映电力、能源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成果与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具有学术性、实证性、资料性的风格,致力于为我国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报道范围:新能源技术,电网技术,发电技术。 涉及领域:能源(储运、火电、核电、水电及风电等)、低碳经济、超高压和智能电网等。 主要读者:能源和电力及相关学科科研及技术人员、政府机构研究和技术人员、公司企业的研究及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 广告范围:电力设备、新能源设备等。
扫描微信二维码
随时获取期刊信息



当期导读过刊浏览
《电力与能源》2014年第6期目录
目录
能源战略
电力技术
发电技术
能源技术
成果与经验
总目次
《电力与能源》2012年第33卷第6期论文目录
2015-06-28 21:05:54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495
摘要:作为上海碳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背景, 对全球碳交易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国外几个主要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情况, 分析了全球碳交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指出了上海碳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包括碳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4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01
摘要: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的繁荣和安全的主导因素,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 新能源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各国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大了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力度。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我国, 能源供应的安全是实现现代化的保证, 新能源的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国新能源技术崛起, 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4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06
摘要:作为当今世界头两位经济体与能源消费大国, 中美具有类似的资源约束格局,总结美国的能源发展历史经验, 特别是美国在能源结构演进的过程中依靠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来增加能源产量、提高能源等级, 并寻求最大限度的能源自给与多样化的做法的与规律, 对中国今后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开展极具参照意义。中美在能源领域存在既合作又竞争的互动关系, 例如在页岩气...[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4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11
摘要:智能电网是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对未来产业升级和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10年4月, 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三年来, 上海在推进机制、科技支撑、产业培育、示范工程、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但智能电网未来几年的推广应用依然面临诸...[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5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16
摘要:2012年7月30日和31日发生的印度大停电事故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电网安全运行警钟。由于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面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近年来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直流输电系统在跨区电能输送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安全运行事关重大。概述了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与发展、安全运行情况, 在对直流输电系统特有故障及其控制保护策略进行...[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5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21
摘要:高压直流线路开路试验是一种检测手段, 主要是对换流站直流侧进行加压, 其控制理念和相关保护全然不同。若控制保护异常, 直流电压会异常升高或者不变, 最终导致试验失败。结合常规直流系统线路开路试验, 介绍了线路开路试验的控制原理, 比较了理论计算与实际工程中的母线电压最大值, 得出直流线路电压参考值和实际电压测量值可以同步变化, 差值不超过10kV。...[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5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26
摘要:介绍了换流站直流系统强迫停运的概念、葛南直流强迫停运的分类和执行过程。以葛南直流为例, 分析了2003—2011年期间, 南桥站历年来发生强迫停运的简要过程及主要原因。以各类强迫停运事件为案例, 讨论了有关换流设备的隐患以及可能引起强迫停运的事故, 并结合多年的运行与维护经验, 对如何避免发生直流系统强迫停运, 提出了运维注意事项及改进意见。[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5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31
摘要:介绍了2012年1月31日南桥换流站极1换流变A相本体顶盖和左侧底部发生漏油、阀侧2.1号套管顶部外罩鼓起的事故现象和经过。通过查看故障跳闸的相关保护录波记录, 分析电流曲线、推断故障特性及故障点, 得出套管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运行中产生的衍生物、分解物、溶解物等所致, 造成介质劣化和场强畸变, 并在下瓷套油纸电容式套管设计上存在缺陷。建议更换...[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5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35
摘要:无功控制是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的重要功能, 也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在介绍无功功率控制对换流器作用的基础上, 叙述了枫泾换流站无功功率控制的功能和投运后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策略, 并且结合无功控制系统的运行策略, 提出了治理现场运行有关交流电压偏高、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和电容器故障的措施和改进建议。[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6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40
摘要:介绍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过负荷限制原理, 分析了影响过负荷能力的各种因素及过负荷的动作后果, 并以宜华直流线路故障为例, 运用华新换流站极Ⅰ和极Ⅱ故障录波图, 对过负荷限制的动作过程进行了解读, 提出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过负荷运行时的注意事项, 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6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43
摘要:介绍了一种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方式的换流站, 因母联间隔改造不能长期使用, 采用旁路及线路开关串接的接线方法, 充当临时母联回路的运行经验。分析了这种特殊运行方式下的闭锁逻辑和五防逻辑的不同点。提出了增加1套微机防误在线检测装置以及退出原五防系统, 在倒母线时使用临时的逻辑闭锁防误方案。总结了运行人员在现场倒母线的操作要点, 并对可能发生的相...[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6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46
摘要:针对地区电网中不同的客户类型对电能质量指标的不同要求, 提出了考虑客户类型的地区电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针对各客户类型分别根据D-S证据理论, 确定层次分析法(AHP)判断矩阵的各元素, 然后计算出针对各客户类型的电能质量指标权重, 再考虑各客户类型在地区电网中的重要程度, 确定各客户类型的权重, 最后将各客户类型电能质量指标权重由多维向一维归并...[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6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50
摘要: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针对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灾备上海中心的软硬件现状以及在灾备业务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以架构为技术手段, 以规范为管理原则, 综合解决异构资源整合的应用方案。在介绍构建云计算异构资源整合层的基础上, 叙述了资源模型、资源接入规范以及运维管理系统接口等问题, 设计构建了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 全面纳管目前...[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7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54
摘要:介绍了光纤传输网的发展历程, 通过比较和分析各类光纤传输网的技术特点, 光传送网(OTN)在传输容量、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上海电力通信网络现状和业务发展, 分析了采用OTN技术在上海电力通信网络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面向实时调度的智能传输网和骨干传输网的OTN干线网络建设时, 需要解决架构选择、业务规划、光纤参数和光路维护等...[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7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59
摘要:围绕某电力集团燃煤机组的汞排放量估算, 建立了该集团燃煤电厂汞排放量估算模型。依据机组类别和实际汞排放测试结果, 确定典型燃煤机组的排放影响系数。对该集团的燃煤机组汞排放量估算表明, 2011年该集团所有机组汞排放都能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符合目前燃煤机组实际情况的最有效的汞控制策略: 改进汞吸附剂和利用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对汞...[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7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63
摘要:天然气的稳定可靠供应是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基础, 也是天然气有效利用的保证。结合上海的天然气供应, 从市场需求特点, 多气源供应方式、合理配置管网、扩大储备、有效的调峰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对确保天然气稳定可靠供应的作用。[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7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66
摘要:在深入分析广东调峰电源现状和广东电力负荷特性的基础上, 根据广东省电力需求的预测和广东省电力规划, 综合考虑各种电源的合理运行配置和可能调峰性能, 研究了广东调峰需求缺口; 同时, 从经济性和环保效益的角度探讨了广东气电的竞争力, 并提出提高天然气发电竞争力的建议。[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7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69
摘要:为了集中采集微网系统实时运行数据, 并且对微网系统进行协调控制以及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有效管理, 设计了微网智能测控终端。测控终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硬件上采用高性能的ADSPBF518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高精度同步采样模数转换芯片AD7606, 从而实现数据集中采集功能, 并采用基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储能控制策略实现蓄电池管理。测控终端通过通信网络可以及时...[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8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73
摘要: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太阳能利用技术。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塔式、槽式、碟式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状况, 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一些改进方案。结合我国国情, 指出了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分析了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8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77
摘要:基于圆管型复合抛物聚光器(CPC)的研究, 由于接受体和CPC反光板之间存在缝隙而造成大量漏光损失, 设计了一种可以减少漏光损失和热损的新V型CPC反光板, 并综合利用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的优越性, 开发出一种新V型内聚光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首先给出了其设计结构, 并对其进行传热分析, 推导出该型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总热损系数的计算方法, 再进行室外动态性...[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9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84
摘要:沼气发电站厌氧消化池的热平衡决定了产生沼气的速率及产量, 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与高效对沼气发电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厌氧消化罐的加热系统建立传热模型, 计算一次进料周期内系统的得热量和散热量, 判断系统的最终稳定温度是否处于最优消化温度范围, 为厌氧消化罐的加热系统提供调节措施, 并为沼气发电站前期设计计算提供可行方法。[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9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87
摘要:随着风力发电规模的不断发展, 在风电场中同塔多回路集电线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T接线路的使用也日益增多。常用的单回路T接一般导线间距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而采用多回路T接时, 由于导线布置方式的改变, 将导致不同回路导线的间距不能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对“增加转换铁塔、伸长导线横担及增大导线水平间距、增加丁字横担”三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的...[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9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90
摘要:架空线与电缆的过渡方式, 一般分为地面过渡和杆塔过渡两种。介绍了上海地区不同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 采用不同型式的架空线和电缆之间的过渡方式, 例如: 220kV采用电缆终端站方式; 110kV采用电缆登塔或电缆登杆方式; 35kV与10kV采用电缆登杆方式。实践证明, 上海地区针对不同电压等级, 采用架空线和电缆混合线路的过渡方式, 具有较好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9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93
摘要:在智能电网中, 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是一个完善的、可扩充的、标准的信息平台。如果仅靠专用的电能质量采集设备获取日常数据, 而忽视非电能质量设备中的电能质量数据共享, 就会成为电能质量监测网的“信息孤岛”。介绍了一种从智能电表系统获取电能质量数据的系统构建方案, 用以准确、连续地监测电网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投运后, 通过获取多方...[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9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96
摘要:为了提高配电线路的技能水平与培训效果, 解决配电线路技能培训需求增大和培训资源不足的矛盾, 在总结当前配电线路技术培训不足的基础上, 采用模拟配电线路实际运行的装置,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遵循专业培训机构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要求, 开发了配电线路的地面矮杆培训装置。现场培训证明了该套装置具有通用性...[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5:59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599
摘要:如果地下变电站的电缆护层渗水问题得不到解决, 会引发电缆运行事故, 影响电网的可靠供电。针对地下变电站护层多次发生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渗水事故, 分析了电缆护层渗水的主要原因, 叙述了FSJ10/3.3型电缆防水接头的设计原理、安装工艺、注意事项和应用实绩。提出了要进一步推广和提高电缆防水接头的应用成果, 并将电缆防水技术应用于电压等级较高的交联电缆。[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0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02
摘要:在上海泸定站的智能化建设中, 面向对象的设备模型是信息互动, 实现保护装置之间联系和闭锁功能联系的核心。因此, 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完善设备模型的搭建, 是整个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的关键工作之一。结合泸定站调试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 在解读保护设备模型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 提供一些解决现场问题的措施和经验, 用以正确理解变电站智...[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0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05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 工程监理责任重大。回顾了上海电网建设变电站, 从常规化到自动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的重大历程。介绍了以IEC 61850通信规范为抓手, 按照《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的要求, 建设220kW泸定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施工经验。智能变电站直接面向客户, 在提高供电质量...[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0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08
摘要:负荷监测仪是配电网的重要检测设备, 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以负荷监测仪日常运行状态分析为切入点, 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统计和评价工作尤为重要。针对上海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 汇总了各供电公司在役的负荷监测仪的所属生产厂家、设备投运状况、健康运行水平、故障类别统计和故障原因分析等方面的设备状态诊断, 并提出了...[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0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11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推进, 对电能表的计量功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电能表的产品结构和各项功能, 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能表从感应式发展到数字式, 从单一计费发展到多费率计费。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设备, 将智能电表开发成小型化、独立化、一体化、互动化和智能化是当前技术发展的重任。通过回顾电能表的发展简历和介绍智能电表在电网中的重要作...[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0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13
摘要:上海吴泾热电厂8、9号机组除渣系统为闭式循环, 采用水力除渣方式。运行过程中发现由于进出水量不均衡, 造成渣水处理系统会产生大量高pH值废水进入雨水系统, 给废水处理工作和环保工作造成较大压力。经过对渣水处理系统设备和管路的改造, 解决了系统水量不均衡和废水排放等问题。改造后, 系统运行产生的能耗和污染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0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16
摘要:介绍了交流等离子煤粉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点火燃烧器功能、点火燃烧机理以及在上海吴泾热电厂2台1125t/h锅炉上的应用情况。总结了等离子煤粉点火装置和稳燃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日常运维经验。实践表明, 等离子煤粉点火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快速升负荷的技术。锅炉点火燃油零消耗, 既提高了煤粉燃烧的经济性, 又减少了燃煤电厂的烟尘排放; 既改善了厂区周...[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1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20
摘要:菲律宾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多、空气和土壤湿度大, 特殊的气候环境和潮湿土壤侵蚀, 对接地网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构成了极其严重威胁。为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菲律宾国家电网规程要求所有变电站的接地网使用铜金属接地。铜绞线相比钢接地极, 在耐蚀性、安全性和电气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根据多年现场积累的施工工艺和操作经验, 介绍了在菲律宾电网中采...[查看更多]
2015-06-28 21:06:01
《电力与能源》/ 2012年第33卷/ 第6期 pp.623
摘要:介绍了精处理高速混床投产后不久发生树脂紊乱现象, 影响了有效树脂层高度, 也影响了周期制水量。从设计原理、安装工艺和设备检修上, 分析并查出了树脂紊乱及翻滚的主要原因是进水装置的构件拼接圆弧过渡面存在缝隙, 使得进水得不到均匀分布, 造成水流局部冲击。通过改造进水装置, 解决了树脂紊乱问题, 提供了消缺经验和技术评估。[查看更多]
 
专家寄语
行业人物
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