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学会动态 > 公告 > 消息正文
首页 > 学会动态 > 公告 > 消息正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发布:shadow   时间:2015/5/13 16:47:39   阅读:16527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扩大会议于2015年3月28日在江苏省镇江召开,参加会议有正副理事长,理事,各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及部分副主任及特邀代表80余人。会议得到常州市常超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斯耐特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会议的大力支持,为此表示感谢。

主要会议议程:
1.2014年学会工作总结及学会《工作规划》(徐永昌);
2.通报《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情况(秘书处);
3.关于《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2016年3月前完成编制的说明和要求(沈功田);
4.第11届EFNDT会议简介(季敬元);
5.通报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体系欧洲评审工作情况(秘书处);
6.各专业、工作委员会2014年工作汇报及2015年度工作计划等;
7.其他事宜。

一、秘书长徐永昌汇报2014年学会工作及学会2025工作规划

2014年的工作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领导下,无损检测分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无损检测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无损检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无损检测学会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学术交流工作是学会成立至今的基本宗旨,在历史的进程中,学会的职能不断扩展与延伸,可以说学术交流为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成绩。努力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努力提高学术交流的吸引力,努力丰富和创新学术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是学会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依靠学会的各专业和工作委员会、地方和各工业部门的无损检测学会及联合其他相近学科的学会,共同开展好学术交流,推进无损检测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为学会的技术交流增添了活力。推动了国际和国内的技术交流和增进了友谊。


(一)2014年学会主要工作

 1、2014年参加在捷克召开的第11届欧洲无损检测会议

 
第11届欧洲无损检测会议于2014年10月06-10日在捷克布拉格召开。会议期间同时举办无损检测仪器和设备展览会。
 

2、2014年中国第一届钢结构无损检测(超声波)比赛在萧山举办及首届大学生无损检测(超声)技能比赛在山东济宁举办
2014年11月23日至25日,中国第一届钢结构无损检测(超声波)比赛在素有“钢结构之乡”美誉的浙江杭州萧山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主办,杭州华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活动得到了中国钢结构协会检测分会、萧山钢结构协会与杭州湖北商会的特别支持。

无损检测(超声波)比赛的个人赛前十名获得了个人奖项,团体赛前六名获得了团体奖项。这场比赛为钢结构检测人员及单位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参赛人员能借助这一平台,多沟通、多了解、多合作,为钢结构检测行业更加规范的发展积累经验。国家发展离不开检测,生产企业发展也需要做好检测以确保质量,检测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应鼓励检测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技能,确保服务质量。希望这种比赛能够一直延续的办下去,为无损检测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切搓的平台。希望今天只是个开始,接下去会有更多单位热心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希望我们的检测人员提高技能、适应发展,为无损检测的明天而努力。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主办、无损检测分会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无损检测(超声)技能大赛”在山东济宁举行。包括参赛代表、裁判员、领队、会议代表近百人。在国内无损检测行业,特别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掀起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潮,推动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促进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来自全国15所高职高专院校及4所本科院校的近60名选手参赛,比赛内容分为超声检测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大部分。

本次比赛,不仅考查参赛选手的无损检测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还观测了参赛团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应变能力,通过本次比赛,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的职业认知与热爱,还进一步扩大了我校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3、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
 (1)2014中日超声无损检测先进技术研讨会暨仪器展示会在京召开
  2014年5月23日,第三届(2014)中日超声无损检测先进技术研讨会暨仪器展示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全国无损检测学会和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日本探头株式会社、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学微机电系统实验室和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吉林大学、日本探头株式会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学院激光所、爱德森公司等单位的七十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2)中国无损检测发展路线图一次会议纪要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路线图一次会议于2014年7月11日在无损检测分会秘书处(上海)召开,参加会议有正副理事长,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部分副主任近20人参加。

 会议主要讨论中国无损检测发展路线图的编写提纲及工作分工。会议由沈功田理事长主持。

 ①徐永昌秘书长首先说明了发展路线图的编写提纲及撰写要素及工作分工,确定了大致工作方向及分工说明。以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为本路线图的工作重点,对未来15年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展望。
 ②沈功田理事长安排编写提纲及具体参与编写人员的工作分工。
 ③参会代表自由发言。

 总体意见:1.各专业组的主编人员所编写的内容将于2015年1月上旬召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路线图制定二次会议确认初稿。2.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购买《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书籍并发给各相关人员参考。3.本路线图需要从无损检测发展战略及技术两方面进行编写。4.秘书处按照各编写人员要求购买国内外的相关参考资料。

 最后由沈功田理事长做会议总结,路线图编制年限以2014-2020年为主要时段。8月中旬秘书处负责将编制工作方案、时间节点及分工安排以文件形式发至各编写组。各专业主任分别组建团队进行编写。参与编写的有总体组、专业组、教育组、资格认证组以及各行业组(各工业系统)组成。本路线图在2016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定稿,将于2016年正式出版。在2016年正式出版前将召开2至3次会议确认编写的进展状况。

 (3)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电磁专委会十届二次会议
 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电磁专业委员会十届二次会议于2014年8月9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及全国学会的大力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邵新宇和全国学会秘书长徐永昌参加会议表示祝贺并致辞,湖北无损检测学会秘书长宋小春亦代表湖北学会到会祝贺。会议受专委会主任胡先龙(因公临时请假)的委托由全国学会副理事长林俊明主持,包括雷洪、许可北、李劲松、严仍春、康宜华、陈振茂、蔡桂喜副主任在内的20多位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

 ①“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现代电磁无损检测学术丛书”开篇,完成《钢丝绳漏磁无损检测》、《钢管漏磁自动无损检测》书稿审定,讨论丛书编写的相关工作。
 ② “磁记忆检测技术”研讨会——研讨磁记忆检测方法及其相关技术。
 ③讨论决定电磁无损检测培训中心的相关工作和安排。

 (4)“首届数据科学与工程(深圳)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主办的“首届数据科学与工程(深圳)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7日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数据科学与工程”,主要议题包括传统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大数据产生、大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学科交汇中大数据共享等。大会主席为美国孟菲斯大学齐刚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高金吉院士,副主席为世界声发射学会主席、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副院长沈功田教授和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Alan Barhorst教授。

 会议期间,共有103位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学术讨论,美国南加州大学Roger Ghanem教授及高金吉院士等国内外数十位在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学术卓越的专家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数据科学与工程(深圳)国际论坛”揭牌仪式。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坪山新区,并与坪山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

 本研讨会旨在推动计算与数据科学及工程的研究发展,主要包括传统科学领域和工程领域中大数据产生、大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学科交汇中的大数据共享等。研讨会为传统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多领域交汇的交流平台,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进程。

 (5)第19届电磁无损检测国际会议(ENDE’2014)在西安交通大学圆满举行
 第19届电磁无损检测国际会议(The 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ENDE’2014)于2014年6月25~28日在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协办、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6月25日上午8:30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电磁专委会副主任、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陈振茂教授主持,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沈功田研究员,ENDE创始人日本保全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宫健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王铁军教授,ENDE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小岛史男教授分别致辞。本次会议为期4天,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1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其中国外代表40余人。会议设有3个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8个邀请报告(Invited Talk),7场口头报告分会(Oral)及2场展示报告分会(Poster)。本次会议作为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电磁专委会年度重要活动之一,得到了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的大力赞助与支持。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电磁无损检测专委会工作会议,并于6月28日组织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实验室,与会代表对西安交大在电磁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实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6) 第11届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FENDT2014)
 论坛于2014年6月20日至23日在中国成都成功举办。“论坛”为学会积极支持参与的工作之一(包括QC展览会都是学会积极参与和积极支持的活动),本届论坛以“日臻完美的无损检测技术”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波兰、巴西等十几个国家近800名学者、技术专家和无损检测从业人士,德国弗朗霍菲无损检测研究所(Frauhofer - IZFP)所长克里斯丁•鲍勒(Christian Boller)担任本届论坛的学术委员会主席。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高继轩副局长、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林树青院长、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郭春英局长、西南交通大学张文桂副校长、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徐永昌秘书长、跨国电工电子电器委员会(IEEE)中国联合会周孟奇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Andreas Mandelis、波兰科学院院士RyszardSikora、德国无损检测学会负责人、日本无损检测学会主席广濑壮一、韩国无损检测学会副主席朴翼根等出席了开幕式。

 克里斯丁•鲍勒等7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的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共设9个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专题研讨分会场,举行了172场学术报告,涵盖铁路、风电、机电类特种设备等研究领域。其中,中外合作联合举办的无损检测在铁路行业应用专场研讨会为远东论坛首次创立。

 本次会议共收录论文200余篇(英文论文120余篇),其中EI检索60余篇。

 会议还同期举办了无损检测设备展会,有40余家设备厂商参展。


4、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2014年分别召开了交流会和工作会议
 (1)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
 资格认证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于2014年6月28日在学会秘书处召开。参加会议有资格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包括认证机构和学会系统培训和考试机构负责人)及资格认证工作有关人员40多人。

 会议主要内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资格认证机构实施执行GB/T9445-2008标准(等同于ISO9712-2005标准)以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学会的认证体系。为了更好地对无损检测分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自检及培训机构自查,以及宣贯实施执行最新认证标准(ISO9712-2012和ISO17024-2012标准),充分听取培训和考试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必要整改以符合标准要求。

 2015年1月12-15日国际无损检测委员会(ICNDT MRA)资格认证委员会派员对学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体系进行评审(按照ISO9712-2012和ISO17024标准)。整改项31项,其中一项整改为发证机构的责任保险,经理事长会议同意并作出决议,学会用300万元专款作为第三方责任保险基金。大部分整改项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修改,必须按照6要素细化程序。计划在4月20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2)电磁(涡流)专业委员会十届一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2014年6月24日,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电磁(涡流)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一次工作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大酒店召开,30多位专委会委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第十届电磁专委会主任、国电研究院副总工胡先龙主持,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沈功田研究员与全国无损检测学会副理事长、原电磁专委会主任林俊明研究员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上,首先由林俊明研究员总结汇报了第九届电磁专委会在学术交流、标准制定、专业丛书编写、培训考核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损云检测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计划将云检测技术申报立项为国家科技项目,并以学会为基础,推动我国云检测技术的逐步开发与实施。

然后,胡先龙主任简要阐述了第十届电磁专委会的工作计划,并确定本届电磁专委会工作重点为学术交流、标准制定、学术丛书编写、培训考核等四项,力争解决现有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进行电磁检测培训考核中,如何规范电磁培训考核的教材、设备、要求及完善培训考核制度的问题,针对我国漏磁检测技术应用的发展,如何满足与规范漏磁检测培训需求的问题,以及近年来伴随着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各种感兴趣的学术问题等。

会议中,委员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经多位委员提出,参会委员协商,计划于2014年8月9日~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召开的电磁检测学术丛书开篇会上,同时举办磁记忆检测技术研讨会,并继续对培训等工作进行专题讨论。

 (3)声发射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委员会工作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声发射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月8日-11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声发射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北京声华、科海恒生、美国物理声学公司北京办事处协办,参加本次会议的共有来自高校、特检系统、企事业单位等28个单位49名代表参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沈功田理事长、戴光副理事长到会并做主题报告。会议论文集共收录论文35篇,共有27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评选出青年优秀论文6篇。

 会议期间召开了2014年声发射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由声发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伟教授主持。沈功田理事长针对路线图编制、时间安排、分工等问题做会议总结。拟定于2015年3月召开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声发射)一次会议,各组确认编写进展,并交流编写意见。2015年声发射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将就编写初稿进行审订。

 (4)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举办的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
 第五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于11月1日—11月2日在重庆大学隆重并成功举行,今年第五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恰逢八所高校共同发起创办的“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十周年纪念,故本次论坛为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暨十周年纪念大会。

 出席会议的由来自高校和企业的95名代表,包括20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重庆无损检测学会的理事长和秘书长。论坛收到论文54篇,内容涉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射线、超声电磁等专业领域。教培委主任刘晴岩主持会议,学会副理事长卢超教授代表学会致词,主办单位王珏教授致欢迎词。

 本次论坛主题为“创新与应用相互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围绕论坛主题,华东理工大学屠耀元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潘晓川教授、南昌航空大学卢超教授、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公司梅德松研高工、上海交通大学高浩研究员、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宝虹高工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有八名研究生作论文主题交流。本次论坛评选出了十篇研究生撰写的优秀论文,并进行了奖励;论坛还颁发了发起人纪念奖。最后,论坛确定2016年第六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将在珠海举行。


(二)2015年及今后的工作规划(无损检测2025)
2015年到2025年学会的工作重点: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学术交流工作放在首位,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培养人才,生产高质量的仪器设备为生产第一线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要求学会的各项工作规范化、正规化、标准化,以及国际化(国际化是在机械工程学会的指导下,后增加的)。通过社会服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开展学会活动提供经济基础。积极发现选拔素质好,热情高,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的年青人,逐步吸收到各专业和工作委员会中来,充实学会的力量,促进学会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今后学会的工作,包括各专业和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要充分体现专家、学者、广大技术人员和广大会员在学会活动的主体地位。深化学会的改革,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把握方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学会要创造条件,在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方面走向全球互认,并争取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服务于国家需求,以应用目标为导向,努力推进我国无损检测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让中国的无损检测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无损检测”,再创我国无损检测事业新的辉煌。

学会理事会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围绕目标,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使专业工作“目标更加集中、重点更加突出、效果更加明显”。工作计划要总结各专业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体现各专业发展的学术性、前沿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引领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产业的创新发展。

要求按照各个专业发展趋势,提出各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规划。

当前,国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是要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针对生产发展实际需求,提出各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规划。无损检测各专业技术的发展,各专业委员会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根据“中国无损检测2025”目标,我们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加快步伐,注重实效地开展工作。2015年继续搞好以下几项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实现“中国无损检测2025”目标奠定基础。

1、搞好学术交流,切实提升质量,注重实效,培育品牌,打造精品
中国第一届钢结构无损检测(超声波)比赛为无损检测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切搓的平台,今后在活跃行业间的活动,提高技能、适应发展,总结经验,更好发挥各专业技术领域的作业,打造品牌。首届大学生技能(超声)比赛也是提高在校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要有技术能力,为国家质量检测工作发挥作用。培育品牌,打造精品。

2、坚持服务企业服务行业,依托各类活动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
学术交流的形式很多,各种不同类型的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等等,特别是开展对企业发展有利,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活动。根据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工业领域开展不同的技术交流方式,服务企业服务行业。以前开展过类似“义诊”活动就相当有效果,但组织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就是各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零部带来,有专家、技术人员给你开方子。如何解决对零部件的检测,用何种技术手段,提高目前的检测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愿意参加,仪器制造商愿意参加,取得实效。我们可以考虑组织类似的无损检测技术“义诊”活动。

3、坚持搞好专业认证(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搞好协调,认真实施
专业认证主要是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也包括技能能力培养,技能比赛,技术讲座,培养人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现在加入了欧洲无损检测认证体系,所以按照要求严格执行。资格认证不仅是技术素质的提高,也是思想素质的提高,同时总结我们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培训工作牵涉的面广,范围大,内容多,人员复杂,各培训中心培训能力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制定有关措施,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水平,统一培训要求。协调好生源分布,使培训工作合理化,规范化。这项工作是长期的工作,也是学会经济不断增长的来源之一,一定要持之以恒做好,做实。根据ICNDT评审工作的整改项目,4月完成全部整改项,争取尽快通过ICNDT人员资格认证,加入国际认证行列。 

4、搞好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会活动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国际交流是推进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有比较才有差距,目的要缩短差距,了解国际无损检测发展趋向,我们在国际上交流频繁,主要是让别人了解我们,我们更多的了解别人,我们是无损检测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经费许可下,能参加的国际会议尽量参加,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提高无损检测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5、努力提高《无损检测》期刊质量
学会会刊《无损检测》杂志,在全体编委、编辑部及全国广大无损检测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为提高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促进无损检测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成绩。《无损检测》杂志也是无损检测事业的必需,刊物具有一定的技术深度和广度,使之真正起到了科研与企业、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作用,出版水平不断提高。

如何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含金量,成为核心期刊,编辑部会有计划和打算。

6、继续推动无损检测教学的发展
目前已经有30余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招收无损检测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有的企业还创办了博士后流动站。经过高等教育的无损检测专业人才分布在中国航空航天、能源、建筑等各行各业,他们已经成为无损检测领域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因此继续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性,达到量与质的平衡,保持教材建设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国内外新的无损检测理念与技术以及更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与企业的联系是今后针对无损检测教学工作发展的目标。从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的要求来看,提高教学质量(包括:教员、教材、器材等的统一问题开展了研究和讨论),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专门进行召开会议。

7、组织编写“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
根据总会要求:各专业积极准备组织编写专业发展路线图,结合“中国无损检测2025”目标进行编写。任务主要在各专业委员会要提出建议和召开专门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会议讨论展开。

在祖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上,无损检测强国梦正越来越接近现实。通过每一个无损检测人的踏踏实实的劳动,无损检测强国之梦想也一定能够实现!


二、通报《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情况(秘书处)
编制《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是理事会制定的计划,要求在2016年初定稿。下面沈功田理事长会叙说编制的说明和要求。

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意义及作用;研究无损检测的现状、关键技术、提出面向2025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路径;研究若干重点领域无损检测发展路线;提出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目标,以及实施无损检测技术创新的措施及政策建议。重点研究无损检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更新;以及如何实现自主创新,学科交叉发展,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战略路线图。力求引领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研究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态势,按照时间序列给出不同时间节点的发展重点、技术发展路径、实现时间等要素,确定影响未来主导产品(产业)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路径,为科学制订研发计划、有效组织产品研发、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供支撑。主要研究: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包括制造设备工程范畴、地位与作用,以及国内外无损检测的现状;无损检测共性关键技术;实施路线图的关键要素、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为科学制订研发计划、有效组织产品研发、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供支撑。

实现由无损检测大国向无损检测强国的跨越,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由无损检测大国向无损检测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必须从模仿走向创新、从跟踪走向引领,必须科学前瞻、登高望远、规划长远发展。

编制原则:①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不仅能为政府决策服务,也能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起到指导作用;②体现变革、跨越,把握无损检测技术“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的发展方向;③以技术为切入点,并与相关学科发展、产业应用相衔接;④时间跨度为现在~2025年。

三、关于《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2016年3月前完成编制的说明和要求
沈功田理事长介绍《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情况。

对于《路线图》的五个重点,五个用途:五个重点:(1)行业统一观念、定位、作用目的;(2)我国无损检测发展历程;(3)我国无损检测现状,技术、仪器、标准等;(4)了解各行业需求,提出解决办法;(5)目标、十三五规划和2025年为基准。五个用途:(1)宣传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2)为政府提供参考依据;(3)为各行业科技规划提供参考;(4)对自己行业科技人员提供科技论证,申请项目帮助;(5)对我国各自单位提供参考依据,为本单位科技创新,自主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对《路线图》撰写时间,要求,解决方案及各组(专业组和行业组)完成情况作了分工和汇总,要求2016年完成初稿和完成定稿任务。

四、第11届EFNDT会议简介(季敬元)
第11届欧洲无损检测会议于2014年10月06-10日在捷克布拉格召开。会议期间同时举办无损检测仪器和设备展览会。

本次参加会议的代表超过1900人规模仅次于世界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约587篇其中, 450余篇为口头交流、137篇为张贴论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58个不同国家,其中德国代表人数最多145人,其次是俄罗斯代表70人以及法国代表64人。我国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有30余人,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参加代表有:理事长沈功田,副理事长张文琴、副总干事季敬元等。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无损检测仪器展览会,参展人员670余人,162个展台(其中:各国展台140个、学会展台22个),展览会向各国代表展示了最新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系统,代表了当前无损检测界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我国有六家厂商参加了此次展览,展示了我国无损检测仪器的最新进展,由于我国仪器研发水平的发展进步和经济的价格,与会代表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本次欧洲无损检测大会期间,我学会代表沈功田理事长与澳大利亚无损检测学会代表进行了交流,沈功田理事长代表我学会与澳大利亚学会续签了友好合作协议书,并且代表各自学会互赠了礼品。

 
材料与测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中国无损检测学会代表与国际无损检测资格认证机构代表以及欧盟无损检测机构主席对于我会从欧盟互认体系转入国际互认体系进行了多次商谈,最后国际无损检测资格认证机构代表初步同意了我学会证书由与欧盟互认证书转为国际互认证书,但必须通过国际互认机构派员来审核。在11月初国际无损检测委员会上已确定了评审时间,ICNDT审核组将于2015年1月12-16日派员来我会进行审核。如果评审通过,我学会资格证书的应用范围将有极大的扩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10月07日上午9:00还召开了亚太地区无损检测会议,沈功田理事长代表我学会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得也非常成功。

本次欧洲无损检测大会于10月10日胜利结束,在闭幕式上宣布了第十二届欧洲会议将于2018年在瑞典举办。

五、通报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体系欧洲评审工作情况(秘书处)
徐永昌简要介绍评审情况。ICNDT资格认证审核组将于2015年1月12-16日派员来我会进行审核。共计31项整改项。目前已将整改文件全部发到ICNDT,需要再修改项6项,计划4月10日前修改完成发ICNDT总部。要求整改最后时间是4月20日。评审通过将是国际互认体系,对于学会重点工作之一的认证工作必须认真对待,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学会认证体系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加强,不断深入和发展。
 
六、各专业、工作委员会2014年工作汇报及2015年度工作计划
(一)残余应力检测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克勤汇报2014年度主要工作

1、完善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初步确定了组织机构建设模式,正在着手成立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组、电磁应力残余测试组、超声残余应力测试组、压痕残余应力测试组、光纤光栅应力状态监测组、无线和MEMS应力测试传感组等。

2、组织了残余应力磁测研讨会、光纤光栅应力监测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3、组织了国家标准委2013年度下达的“机械结构光纤光栅应力监测方法”、“机械结构残余应力磁测方法”等应力测试标准的制订工作。

4、开展了应力测试技术发展路线图的编制工作,成立应力测试技术发展路线图核心编制组;按盲孔法、压痕应变法、X射线衍射法、磁测法、超声应力测试法等技术组织材料。

2015年度重点工作:

1、进一步完善专业委员会组织架构。
(1)成立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组、电磁应力残余测试组、超声残余应力测试组、压痕残余应力测试组、光纤光栅应力状态监测组、无线和MEMS应力测试传感组等。
(2)重点吸收和发展学术水平高、年富力强的优秀应力测试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等参加到专业委员会中来。

2、完成中国应力测试技术发展路线图的编制工作。
(1)4月份组织核心编制人员对初稿进行讨论,确定修改稿编制计划;
(2)8月份组织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对修改稿进行讨论。
(3)11月份完成报批稿。

3、我国应力测试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
(1)结合路线图编制,初步构建我国应力测试技术标准体系;
(2)优化我国残余应力测试和工作应力监测标准编制工作;
(3)我国应力测试标准实施工作与问题。

4、学术交流活动
(1)结合路线图编制,组织一次我国应力测试技术发展研讨会;
(2)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联合组织““两岸四地”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发展论坛”活动。

5、加强专业委员会与其它学术组织合作,优化合作模式。
(1)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应力监测专业委员会合作;
(2)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相关的专业分会合作;
(3)与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合作。

(二)超声检测专业委员会
超声检测专业委员会主要工作是环绕积极参与《路线图》要求开展工作,年底初稿进行讨论。2014年举办了钢结构超声大赛。超声既古老又现代,处理清楚较难,超声研究受到世界重视,论文均占50%以上,超声解决重大工程,三D打印,材料和技术问题,需要经常沟通超声跟上发展,需要创新,多交流、多参加国际会议。

(三)电磁(涡流)检测专业委员会
2014年组织国际电磁会议,参加人数100人以上。丛书获得国家出版重点项目,2015年准备出版5本。办了5个标准编写会议。准备学会系统的培训教材,2015年在QC展览会期间办研讨会。《路线图》正在积极准备。

(四)声发射检测专业委员会
2014年声发射委员会的工作:
2014年8月在兰州召开了声发射学术会议和声发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全国各行业代表进行了学术和技术交流,确定路线图的撰稿人和起草进度,确定了2015年声发射委员会议的承办单位杭州市特检院和会议地点杭州。

2014年下半年路线图撰写有初步进展,今天提交了一个初稿,还需要完善和修改。

2015年要召开声发射委员会委员会议,主要要落实路线图完稿,确定2016年的学术会议承办单位时间等事宜。2015年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完成路线图稿。组织代表参加2015年夏威夷的国际声发射会议

(五)射线检测专业委员会
1、学术交流活动
1)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射线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2014年4月14日,举办“数字射线CR/DR成像技术研讨会”,美国VMI公司总经理Gred Pupchek率全球销售总监Jared F Houk和技术总监美国射线III级高级专家Clyd May和中国射线检测专家研讨CR/DR技术及其应用。

2)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射线专业委员会联合嘉盛科技公司于2014年6月2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数字射线检测(DR)技术应用”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以色列维迪思科DR无损检测专家、丹麦COMET射线专家到会,与国内多个领域专家学者60余人一起进行了DR数字射线技术及应用的专项技术交流。会议由主办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倪培君老师致开幕词、射线专委会代表梁丽红老师致词,北京嘉盛科技公司帅家盛总经理主持。会议期间,外请DR专家以色列维迪思科RON PINCU先生对DR数字射线技术的原理和DR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做了详细的报告,并介绍了DR技术在航空、船舶、兵器领域,管道、压力容器领域的应用案例及ASTM/ASME/ISO国际DR标准和波音DR标准。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梁丽红博士随后就GB/T4730.11数字射线标准对DR设备的软硬件要求做了相关介绍。国内外专家对DR数字检测技术在电力行业、石化焊管、氨制冷管道在役检测、汽轮机产品制造领域及便携射线机DR的应用等做了专题报告。北京嘉盛科技公司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多种射线源与DR设备的匹配问题及解决方案、棒阳极射线机新特性及应用、换热器管板焊缝便携式棒阳极专用DR系统解决方案。会议代表对相关专题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射线专业组组长郑世才老师、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梁丽红老师、以色列维迪思科RON PINCU先生进行了答疑,倪培君老师对会议做出了总结,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培训工作
继2012 年、2013 年两次全国数字射线检测技术高级研讨班顺利召开以来,相关单位反响良好,并询问一些进一步的技术应用和专题研讨问题。为此,应各方要求,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射线专委会、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无损检测学组及航天科技集团无损检测工艺技术中心再次联合举办第三期全国数字射线检测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班,于2014 年8 月3 日至9 日在辽宁丹东召开。有别于前两次研讨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本次研讨班旨在更进一步地专业、深入、系统地对数字射线的理论知识、方法标准及实际应用的实验验证进行探讨。为更全面有效地进行本次研讨班的试验,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协办单位,全力提供试验场地及仪器、设备。

3、线路图写作工作
2014年11月在重庆,委员会部分成员谈论线路图写作规划

4、2015射线专业委员会全国大会筹备工作
2014年8月6日丹东和丹东射线商会洽谈,决定于2015年8月在丹东举办2015全国射线检测技术交流会,主题:日新月异的射线检测并纪念丹东诞生60周年。

5、2015工作计划
1)办好丹东全国年会
2)规划好线路图编写工作
3)结合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举办小型交流会1-2次
4)拟定6-7月就线路图写作召开委员会会议。

(六)磁粉渗透检测专业委员会
磁粉渗透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秀芬汇报磁粉渗透专业组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1、2014年工作总结
磁粉、渗透检测培训教材编写、完成机械学会《磁粉检测》、《渗透检测》 教材修订;2014年完成修订稿初稿,目前正在组织初审。组织编写中航工业焊接与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培训教材《渗透检测》,制定编写大纲及人员分工。组织修订国际宇航NANDTB-CN培训教材《渗透检测》。组织编写机械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要求的任务:《磁粉、渗透检测路线发展图》,完成初稿。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多次组织并参加中航工业、宇航工业及机械学会的磁粉及渗透检测2级及3级人员培训考试。

2、2015年工作计划
完成机械学会《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教材修订。完成中航《渗透检测》教材编写。

完成国际宇航《渗透检测教材》修订。完成磁粉及渗透检测路线发展图编写。

(七)新技术专业委员会
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汇报第十三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交流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十届一次工作会简况:

无损检测学会第十届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于2014年10月15日晚在四川省绵阳市绵州开元酒店召开。学会副理事长兼专委会主任郭广平主持会议。34名专委会委员(或委员代表)参会。会议包括以下议程:学会副理事长郭广平为专委会委员颁发无损检测学会新技术委员会委员聘书;唐彬委员通报第13届无损检测新技术交流会的筹备情况;布置《中国无损检测发展路线图》中有关新技术部分的编写内容、分工和进度安排;初步讨论下一次专委会工作会及学术交流学会的承办地点及单位;征集对专委会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经过专委会委员的热烈讨论形成以下意见:
关于《中国无损检测发展路线图》新技术部分的编写。讨论确定新技术范围限定在光学、红外热像(热波)、太赫兹、微波和结构健康监测等五种方法,分别由郭广平、刘颖韬、张存林、周在杞和杜朝亮五名委员负责牵头组织编写,各委员积极提供相关资料。编写提纲见附件。初步确定今年12月中旬各技术负责人提供初稿给秘书刘颖韬,专委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安排一次小范围专题讨论、修改。明年在专委会工作会上安排评审。

推进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按照技术研究、仪器开发、标准制订、人员培训与认证的技术路线推进新技术走向成熟应用。红外热像技术继续推进和完善人员培训和认证工作;激光错位散斑技术尽快建立国家标准。

以微信群为平台,加强专委会委员内部交流,微信群由秘书刘颖韬负责维护。

关于参加学会活动的积分制度。为了专委会工作的蓬勃开展,鼓励委员为专委会工作做贡献。建立积分考核机制。承办全国会的委员一次积8分,承办工作会积6分,承办专题研讨会积4分;本人参加全国会,积3分,代表参加积1分;本人参加专委会工作会积2分,代表参加积1分;本人参加专题研讨会积1分。承办会议者会后负责向秘书刘颖韬提供会议纪要及参会人员名单,秘书负责统计积分情况。委员积分情况是下一届委员推荐的重要依据。

无损检测学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2014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了第十三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交流会。会议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承办,中国核学会核测试与分析分会协办。来自全国各行业的7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代表来自包括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机械、石油等重要工业领域的科研院所、工厂、高等院校和无损检测仪器厂商。无损检测学会领导周正干副理事长、承办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龙兴贵副所长出席会议。会议论文涉及了红外、激光、中子成像、电磁、超声、射线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大会特邀报告4篇,口头报告26篇,张贴报告22篇。本次会议特邀来自航空、核工业的四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分别是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韩振宇的“核工业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应用与发展”、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李书良的“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在役检查介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刘耀光的“中物院核化所中子无损检测能力与应用进展”以及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卿新林的“大型民机复合材料结构的原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特邀报告介绍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对无损检测技术的需求以及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引起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

(八)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
1、2013-2014年的主要工作
  1)高等教育发展论坛第五届年会2014年11月在重庆大学召开;
  2)大学生首届UT比赛2014年12月在济宁模具厂举办;
  3)学会培训教材《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修订稿完成,进入出版阶段;
  4)“路线图”编写。

2、2015—2016年主要工作
   1)继续编写学会培训教材《射线检测》、《涡流检测》;

2)继续“路线图”编写;
   3)2016年11月召开第六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年会”;

4)《中国无损检测斯耐特奖》评选与颁奖(2016年与论坛年会同步)。

(九)编辑工作委员会
编辑出版委员会汇报了《无损检测》期刊2014年的主要工作,包括出版工作、参与行业活动、数字化出版与新媒体工作等几方面内容;从期刊的专题报道、加强行业信息与动态的宣传等方面对2015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另外,还具体介绍了重返“中文核心期刊”工作的进展情况。

(十)学术工作委员会
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松平汇报学术委员会如何做?办一个研讨班?4年还是1年开一次交流会,希望与个专业委员会合起来一起办。与专家委员会商议合并。反正希望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出使学会NDT工作工作做好做大。

(十一)专家工作委员会
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成彬赞成学术委员会意见,专家委员会活动也有困难,建议学术和专家委员会合并,一个在职一个退休比较合适。


七、其他事宜
(1)上海斯耐特检测有限公司由屠耀元介绍基金奖励计划。"无损检测学会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斯耐特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中心主任屠耀元就设立“中国无损检测斯耐特奖”向大会作了汇报。斯耐特培训中心成立十五年来培训了数千名无损检测人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是无损检测给予培训中心的创业机会,为了感恩、回报社会和激励年轻的无损检测工作者,培训中心决定设立“中国无损检测斯耐特奖”。职业培训是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评奖、颁奖和宣传获奖者的优秀事迹等活动将纳入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的正常工作,与“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同步进行。设立“中国无损检测斯耐特奖”的决定获得了理事扩大会的批准,大家一致认为奖项的设立将有助于无损检测人才的培养。学会主要领导希望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能够推动成立一个“无损检测奖励基金”,为无损检测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2)上海闸北区政府建立的国家检测检验公共服务平台介绍“平台”的情况,是否有可能与学会建立关系,推动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由区政府代表王海斌同志简要介绍情况。今天,非常荣幸受学会邀请参加此次会议,并受上海闸北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领导小组委托,特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示范区介绍
1、建立背景:去年初,国家认监委决定开展“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由上海质监局推荐,闸北区申报,在国家认监委的指导下于2014年4月22日,“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正式获批,落户闸北。

2、重点任务:一是打造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建设功能完备的服务平台。三是协助扶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打响品牌。

3、配套政策: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落户补贴、房租补贴、装修补贴、科技创新基金补贴、人才落户和人才补贴等。目前相关配套政策还在进一步修订当中,但几项重点专项扶持政策即将出台。

4、已开展的创新试点

一是实验室地址变更、标准变更等事项可以实行告知承诺审批。

二是免费推送标准更新服务。

三是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和整治监督抽查任务可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电梯安全评估向第三方机构开放。

四是成立松散型的产业联盟,全方位为示范区企业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比如技术、人才、供需对接等,欢迎区外的企业加盟。

5、即将开展的创新试点工作
接下去要继续推出的是,探索政府检验检测认证业务采用招投标方式向“示范区”内的第三方机构开放,探索推进检验检疫任务和区内相关政府部门产品、建筑工程与设备等检验检测抽查任务向区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争取自贸区没有的检测认证业态、业务方面先行先试。

(二)闸北国家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和学会可以合作的地方
学会和示范区双方可以在多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学会可以为示范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教育培训、人才交流、合作项目开发及研究。示范区可以为学会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技术研究攻关等搭建平台,提供相关的政府资源、资金资助等。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理事扩大会议纪要
 4
  陕西省无损检测学会召开第十六届理事会
 3
 2016中美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上海分部第一届年会第二轮通知
 3
 2018中美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上海分部第三届年会日程安排
 3
 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电磁专业技术委员会十届四次会议暨电磁检测技术研讨会在沈阳圆满召开
 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十一届年会征稿通知
 3
 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在包头成功召开
 3
  “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正式通知
 2
 “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学术报告/论文征集通知
 2
 “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预通知
 2
 “材料与测试网”预祝2015年“延长化建杯”第三届全国无损检测技能竞赛圆满成功
 2
 2015年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技术论坛通知
 2
 2015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2
 2015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2
 2015年全国最具权威的测试与检测仪器设备展今夏6月与您相聚上海
 2
 2015年世界声发射会议(夏威夷)会议通知
 2
 2015年无损检测标准审查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
 2
 2016’Q.C.China技术研讨会
 2
 2016’Q.C.China技术研讨会-邀您了解最新的无损检测及理化测试技术
 2
 2016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
 2
 2016嘉盛智能无损检测新技术应用国际研讨会邀请函
 2
 2016年度超声无损检测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一轮)
 2
 2016年中国无损检测学会3级人员培训认证的新措施
 2
 2016年中日先进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讨暨仪器展示会通知
 2
 2016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征集论文通知
 2
 2016中美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第一届ASNT上海分部年会通知
 2
 2016中美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上海分部第一届年会日程安排
 2
 201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征文通知)
 2
 2017全国超声无损检测大会预通知
 2
 2017中美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 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上海分部第二届年会 第二轮通知
 2
 2018中日无损检测先进技术研讨会通知
 2
 ISO/TC 135国际无损检测标准会议在德国慕尼黑举行
 2
 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原位调控技术粤港澳三地交流会在广东珠海市举行
 2
 倒计时1个月——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即将召开!
 2
 第18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 第1届海峡两岸残余应力技术论坛第2轮通知
 2
 第二届中国泛西部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在贵阳成功举行
 2
 第二届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通知(第一轮)
 2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现场研讨会
 2
 第九届(2017年)第二次中日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仪器展示会会议通知
 2
 第六届全国材料与热加工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学术会议 暨第三届Gleeble热模拟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第3轮
 2
 第六届中国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全方位报道
 2
 第六届中国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全方位报道
 2
 第十二届国际核电与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大会
 2
 第十届海峡两岸工程材料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2
 第十四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交流会通知 (第一轮)
 2
 第十一届全国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年会征文通知
 2
 第一届中国超声检测大会通知(第二轮通知)
 2
 第一届中国超声检测大会通知(第一轮)
 2
 泛西部地区第二届无损检测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2
 复旦大学团队实现有机材料的高激发态发光转换调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