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北京道路采用新材料 一年少排2970吨二氧化碳
发布:shadow   时间:2015/3/25 14:57:11   阅读:1735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一般情况下,一公顷茂密的树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去年,北京的道路使用了新材料和新技法,累计减少了297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大约为城市添了8公顷的森林。

   日前,北京市路政局发布了一项节能环保数据:2014年,本市加大温拌沥青等低碳节能环保路面材料的使用力度,使用温拌沥青66万吨,不仅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还节省了1208吨标准煤。几乎百分之百的修路废料回收,超过八成实现循环利用。

道路旧沥青100%回收

   在北京,沥青混凝土路几乎“雄霸”全路网。一般情况下,这种路面的使用寿命在15年左右。根据交通部门的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公路飞速发展,每年约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

   “现在修路,一般是铣刨旧沥青路面再铺新的沥青路面,这种做法会产出大量的沥青混合料废弃物,仅本市每年旧路铣刨产生的废料就达到200万吨。”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人薛忠军坦言,“早些年,这些废料就是被随意丢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修路就要用新料,必须开采山石,带来生态破坏。”

   变废为宝,成为这个监督站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数年的攻关,如今几乎100%的沥青旧料实现了再生利用。这些废料都被运回料厂,粘连在一起的沥青团被重新破碎、筛分,像是垃圾分类一样按照颗粒直径的大小分堆儿。“不同档的旧料都会有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研究具体成分和特性,之后分门别类地添加到新沥青里。”监测站下属实验室主任张涛说,“有些废料如果用得好,比新料效果还好。”他举了个例子,通过冷再生技术处理的“废料”铺在道路基层,可以有效防止道路蛛网状开裂。“以前这一层是用二灰碎石铺,承载力不错,但是受温度影响较大,容易开裂。这些小缝儿会慢慢‘浮’到路面上。”

   目前,本市道路旧沥青回收率基本达到100%,超过八成实现了循环利用。

降温30度减排6成二氧化碳

   不仅废料变“肥料”,铺路的技术也越来越讲究。就拿搅拌沥青而言,最传统的热拌技术几乎已经退出舞台,只有在特殊路段才会使用,大面积的路段使用的叫做温拌技术。

   实验室副主任王春明是这方面的行家。他解释,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一般在150至180摄氏度,以保证正常的摊铺和碾轧。他的手提电脑里至今保留着一张照片——沥青路面刚铺好,白色偏黄的热气就冒出来。“这里面都是废气,含有二氧化碳、氮化物甚至硫化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有害健康。”他说,“经过十多年的实验,温拌沥青技术已经成熟了,混合料的温度降低了三四十摄氏度。”

   铺好的路不仅不再冒白烟,而且可以节约20%以上的燃油,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排放60%以上。“北京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价格比同类产品降低15%左右,真正做到了物美价廉。”薛忠军说,“更关键的是环保,这是一种思路。这种技术在本市的使用率甚至高过很多欧美发达城市。”

新材料帮道路穿上“防雪服”

   在使用新技术、新技法,力求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要保证道路的使用效果不打折扣。

   以温拌沥青为例,当温度低于一定值时,道路的孔隙率会增大。换句话说,道路将禁不住雨水冲刷,沥青容易挂不住。监督站经过数十次的实验室测试,最终确定了使用该技法时的温度下限,并且规范了孔隙率的范围。

   “每年冬天都是我们实验室最热闹的时候。因为路面几乎不施工。”张涛说,“经过前段时间的工作,最近我们打算召集厂家、研究部门开个会,给冷再生技术也出一份指南。这样无论哪家施工,用哪家的材料,道路修出来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保证寿命。”

   另外,一些道路上的新材料也在研发实验过程中。比如一种蓄盐路面在108国道、延庆和怀柔部分路段都有尝试。这种新材料相当于“防雪服”,可以自动融雪,防止路面形成“地穿甲”。“拐弯、坡道都比较适合铺设这种材料,而且这种材料可以避免撒融雪剂,更环保。不过这款材料目前造价比较高,因此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薛忠军说,“修路就是这样,不是好材料就要推广,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投资等因素。”

新闻链接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2015年北京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由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及北京建筑大学共同完成的“沥青路面节能减排与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有朝一日,我们或许可以用二氧化碳生产塑料
 1
 #国内材料周报#大连理工大学创制结晶性二氧化碳聚合物获得突破
 1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可将二氧化碳转成液态燃料
 1
 《自然》:中国的碳排放13年间被高估了106亿吨
 1
 《自然》《科学》一周(8.31-9.06)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展望2016年11大领域
 1
 CO2驱油田注采井油套管腐蚀速率控制值的探讨
 1
 NASA发起“百年挑战计划”: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1
 P110钢在不同温度含饱和H2S/CO2腐蚀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1
 X65管线钢焊接接头在H2S/CO2环境中抗SSCC性能
 1
 X80管线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对其超临界CO2腐蚀行为的影响
 1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沥青中痕量元素
 1
 YH23-1-18气井采油树立管失效分析
 1
 大连理工大学二氧化碳利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
 低碳塑料生产材料:二氧化碳和植物!
 1
 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
 1
 二氧化碳对发电机内冷水防腐蚀控制的影响
 1
 二氧化碳合成生物降解塑料成全球热点
 1
 二氧化碳加氢“秒变”液体燃料
 1
 二氧化碳加氢制取芳烃研究获新进展
 1
 二氧化碳可用于分离石墨烯
 1
 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可能影响世界多地的人类营养状况
 1
 高温多元热流体注采缓蚀剂的性能
 1
 高温多元热流体注采液中N80钢的腐蚀行为
 1
 更小、能耗更低的新型二氧化碳感应器
 1
 哈工大二氧化碳分离膜研究取得突破进展
 1
 韩国研发出利用水和阳光将二氧化碳转为燃料技术
 1
 红外光谱法结合多维尺度变换快速识别不同品牌的沥青
 1
 基于试验的CO2输送弯管电化学腐蚀模拟
 1
 将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清洁能源新时代来临
 1
 她让二氧化碳变身可用能源
 1
 聚合物二氧化碳吸收薄膜应运而生 降低温室效应
 1
 科思创用二氧化碳生产塑料 已用于“阳光动力号”飞机
 1
 科学家意外发现!二氧化碳可一步转化成乙醇
 1
 科学家意外发现二氧化碳变成乙醇只需一步
 1
 科学家在石墨烯量化制备及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1
 来自大气的钻石:CO2变身高价值产品
 1
 沥青锂金属电池在五分钟内完全充满电 并且没有燃烧爆炸危险
 1
 绿色出行,从汽车新燃料开始
 1
 美国科学家发表文章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助实现碳中和
 1
 某油田地面单井管道腐蚀原因分析
 1
 某油田输水管泄漏的原因
 1
 南科大梁永晔课题组实现分子催化剂高效电还原二氧化碳
 1
 镍纳米粒子催化剂彻底征服CO2不是梦
 1
 气态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碳酸根和碳酸氢根
 1
 潜力巨大,人工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1
 上交大研究人员3D打印出“人造树叶”: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成清洁燃料
 1
 四丙氟橡胶和氢化丁腈橡胶的耐CO2腐蚀性能
 1
 四丙氟橡胶在含H2S和CO2酸性环境中的耐蚀性
 1
 塔河油田地面集输处理系统腐蚀穿孔原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