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提升驱动柔性电子产品的晶体管
发布:shadow   时间:2015/5/15 14:10:22   阅读:3116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材料与测试:提升驱动柔性电子产品的晶体管
褶皱的红荧烯单晶场效应晶体管的示意图
当平面压缩应变作用于弹性衬底上时,就得到了褶皱。通过施加在褶皱上的形变来调节金(Au)电极之间的电流。
来源:马萨诸塞大学的Amherst

“当更便宜、更具弹性的有机晶体管出现并取代昂贵、刚性的硅基半导体时,柔性电子技术的革命即将到来,但我们还不够了解折弯这些新的薄膜电子设备将会如何影响他们的性能,”马萨诸塞大学的材料科学家Amherst说。
 
马萨诸塞大学的高分子科学家Alejandro Briseño 和Alfred Crosby ,以及他们的博士研究生 Marcos Reyes-Martinez(现在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报告了他们关于微尺寸褶皱如何影响碳基单晶半导体电性能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Reyes-Martinez说,他们是首次采用非均匀形变的,这对有机晶体管的导电通道产生应变,而且这有助于理解观察的效果。作为他的博士工作的一部分,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他解释说,“这与当今的科技产业相关,因为晶体管驱动我们使用的所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逻辑运行。例如,在你的智能手机屏幕上,每一个组成图像的像素,是由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小型晶体管所控制开启和关闭的。”
 
“传统的晶体管是刚性的,由硅等无机材料组成,”他补充道。“我们正在合作研究一种被称为红荧烯的晶体半导体,它是一个有机的、具有碳基性能的材料,如它的载流子迁移率超越了那些非晶硅。相对于硅,有机半导体是一个有趣的选择,因为可以通过调节它们的属性使它们容易进行处理,可以给它们覆上各种表面薄膜,包括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衬上软基底。因此,基于有机半导体的设备预计将会更加便宜,因为他们不需要高温、洁净的房间和像硅那样昂贵的处理步骤。”
 
Reyes-Martinez指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控制机械变形对晶体管的电学性质的不利影响上。但是经过一系列的系统实验,马萨诸塞大学 Amherst团队发现机械变形只在特定条件下才阻碍性能,在其他情况下,性能实际上可以提高或没有影响。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展示这些影响,而且要解释和理解它们。我们所做的就是利用红荧烯超薄有机单晶的有序结构来制造优质的薄膜晶体管,”他说。“这是第一次有人在一个单晶体尺寸上进行如此细致的基础工作。”
 
尽管单晶曾经被认为对于柔性应用太过脆弱,但马萨诸塞大学Amherst团队发现,当晶体厚度在150纳米到1微米范围就薄到足够形成褶皱,能够应用于任何弹性体基质。Reyes-Martinez还指出:“我们的实验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们帮助科学家致力于柔性电子设备的研究,以确定新材料在极端的机械变形情况下性能的局限性,例如适应皮肤的电子设备。”
 
他们开发了一个基于板弯曲理论的量化分析模型,以确定由褶皱变形而施加给晶体管结构的不同局部应变。Reyes-Martinez指出,使用该模型他们能够预测不同的形变如何调节载流子迁移率,之前还没有人对其进行量化。
 
这些贡献“代表着在有机半导体结构功能关系上的一种重大技术进步,这是下一代的柔性电子设备发展的关键,”研究者指出。



来源:材料与测试
译者:天使之翼
译自sciencedaily
 
凡本网注明"来源:材料与测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材料与测试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用于商业用途。如仅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转载、摘编,请注明"来源:材料与测试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微梳理”有效提高碳纳米管性质
 2
 长春光机所等在钙钛矿单晶场效应晶体管方面取得进展
 2
 传统X射线照相技术“老”了吗?
 2
 德国开发出世界最小单原子晶体管
 2
 国产“终结者”来了!此材料的问世,终于让普通机器人披上人皮
 2
 具有超高伸缩性能的弹性复合材料能量收集器
 2
 宁波材料所提出金属陶瓷超材料薄膜制备新方法
 2
 全集成微型准二维分子晶体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2
 柔性材料: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2
 硒化镍薄膜 柔性材料再添一员
 2
 新技术:利用碳纳米管薄膜直接加热加工复合材料
 2
 拥有大白不是梦:一种新型合成聚合物凝胶可以用于制造柔软机器人
 2
  “顽固的”通用电气公司科学家创造了新的节能材料
 1
  “网状的碳”是更快DNA测序的关键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
  3D打印在人体器官应用中的重大突破
 1
  MoS2纳米“三明治”提升充电电池性能
 1
  干货:铸件中六大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
  碳纳米管制成的微处理器面世
 1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1
  西安交大联合中外大学在《科学》发表最新成果
 1
  西安交大再发《Science》:发现单晶铁电氧化物薄膜超弹性行为
 1
  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零能束缚态首次“现身”
 1
 #薄膜材料与表面工程周报#丰桥科技大学(日本)将制备可脑植入的微型薄膜计算机
 1
 #薄膜周报#单层二维冰相变研究获进展
 1
 #薄膜周报#镀膜技术助力高压电阻生产
 1
 #薄膜周报#看得见的手—原子力显微镜助力薄膜技术发展
 1
 #薄膜周报#突破—打破太阳能薄膜光电吸收率记录
 1
 #电子材料周报#超晶格设计实现多铁性特征
 1
 #电子材料周报#智能传感器,嘈杂中亦可听见声音
 1
 #高分子材料周报#聚合物纳米凝胶
 1
 #纳米周报# 刷新单分子二极管的最高纪录
 1
 ?材料的静电设计:一种全新的方法
 1
 ?对于碳的多事之秋,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新材料——一种人人都用的起的超级过滤器
 1
 ?海水中管道腐蚀介绍
 1
 ?重要埋地管道腐蚀防护研讨会 赞助及商业合作机会
 1
 `
 1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1
 “狗鼻子”探测器:让警犬面临下岗
 1
 “国六标准”来了致使“汽油质量牌照”投放量锐减,液态石油中硫含量应声降低
 1
 “海龙11000”完成深海5630米试潜
 1
 “金属材料在线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专题报道重磅推出
 1
 “康师傅”陷馊水油中遭“灭顶” 食品安全民生大计勿忽视
 1
 “柔性时代”来临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1
 “世界上最薄的镜子”有望助人探测宏观世界量子现象
 1
 “双重性格”保护膜 让锂电池不被刺穿
 1
 “水”主沉浮——液态水结构之谜
 1
 “新视野”号拍到“天涯海角”照片
 1
 “中国天眼”能产生诺奖级别的科学成果吗?
 1
 “重利用”开启砷化镓新时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