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更小、能耗更低的新型二氧化碳感应器
发布:song123   时间:2015/7/1 10:47:07   阅读:2606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材料与测试:更小、能耗更低的新型二氧化碳感应器

研究人员声称采用这种节能设计能够制备出更小、便携的二氧化碳感应器,可用于水肺潜水,登山等许多方面。
 
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感应器已经研制成功,这种感应器与现有的二氧化碳感应器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其体型更小,更容易制备,同时耗能更低等。
 
它主要由一种最近研发出的复合材料组成,这种新型复合材料能够和二氧化碳分子发生一种化学反应,并且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其电导率也会相应发生改变。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这种复合材料制备出了一种传感器芯片,这种芯片能够基于电阻的变化而检测出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是一种由盐类组成的链状的大分子(聚合物)——一种称之为离子液体的盐类。这种离子液体在室温下呈液态,并具有导电性。这种聚合物的名字很容易引起人们轻微的误解,因为人们通常称之为“聚离子液体(poly(ionic liquid)s)”或者PIL,尽管它们属于固体而不是液体。
 

意想不到的性质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目前都在研究将这种PIL材料用于不同领域的可能性,例如用于电池领域和二氧化碳贮存等方面。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这种PIL材料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我们曾经想过,能否利用PIL材料的这种特性去获得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此性质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气体感应器”,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多功能材料实验室的博士生 Christoph Willa说道。Willa和该实验室的另外一位研究学者Dorota Koziej最终取得了成功,其主要是通过将此聚合物材料与一些特定的能够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的无机纳米颗粒材料混合。在制得了这种复合材料之后,他们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单独分开时,无论是这种聚合物材料还是无机纳米颗粒材料都不具备导电性”Willa说道:“但是,当将这两种材料以一定配比混合后,它们的电导率将迅速上升”。
 

不需高温加热
 
该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对另一发现也感到非常惊异,这种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导电性强弱依赖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直到今天,能够展现出这种性质的化学材料都需要在加热到几百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行”Koziej解释道:“因此,现有的由这些材料制备的二氧化碳感应器通常都需要加热到一个很高的工作温度”。然而,随着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出现,加热到高温将变得不再必需。该小组的研究人员猜测这很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而在聚合物基体材料和无机纳米颗粒材料的界面处引发了一种化学反应。“我们认为二氧化碳的存在会影响这种复合材料内带电颗粒的迁移”Koziej说道。
 

用于水肺潜水装备
 
有了这种新型的感应器,科学家们能够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检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从地球大气层中的体积百分含量0.04%到0.25%。
 
现有的二氧化碳含量检测装置都是利用二氧化碳吸收红外光这一原理,然而测量光学信号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相比之下,研究者们认为利用这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制备出的新型的,更小,更易携带的检测装置同时也将更节能。
 
据Koziej说道:“这种检测装置能够用于水肺潜水,高山攀岩以及一些医用领域等”。该研究小组,包括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将其共同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上。
 
译自futurity.org
来源:材料与测试
译者:vince

凡本网注明"来源:材料与测试"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材料与测试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用于商业用途。如仅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转载、摘编,请注明"来源:材料与测试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具有低可燃性的木材/聚合物复合材料家具
 3
 具有修复和“肌肉”功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
 3
 新技术:利用碳纳米管薄膜直接加热加工复合材料
 3
  3D打印在人体器官应用中的重大突破
 2
 《Advanced Materials》:南京理工高性能热管理材料研究获进展
 2
 NASA发起“百年挑战计划”: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2
 测量高分子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三大方法
 2
 橙色状复合新型聚合物基体解决聚合物复合材料不耐温问题
 2
 二氧化碳加氢制取芳烃研究获新进展
 2
 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可能影响世界多地的人类营养状况
 2
 防腐耐磨、防冲抗压的超强大新型复合材料
 2
 高分子材料专题报道 ——为您呈现与生活、工业息息相关的高分子材料
 2
 高速测试方法检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
 2
 构建大型四面体分子结构 创造新的高分子杂化材料
 2
 哈工大冷劲松教授课题组:高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3D打印新进展
 2
 好文抢先看:高性能聚合物共混材料研究进展
 2
 好文抢先看: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机理
 2
 将抗污染聚合物链嵌入接枝共聚物胶束的新型涂层材料
 2
 具有超高伸缩性能的弹性复合材料能量收集器
 2
 聚合物二氧化碳吸收薄膜应运而生 降低温室效应
 2
 聚合物失效分析案例:层压材料——金属化压感胶粘剂的缺陷分析
 2
 聚合物失效分析案例:热封口胶粘剂失效原因分析
 2
 可以漂浮的超轻金属复合材料
 2
 利用马克-霍温克方程研究溶液中聚合物材料的结构
 2
 美国将成为欧洲下一个复合材料合作国
 2
 纳米复合材料或将成为下一代航空材料
 2
 受生物启发的微纳米尺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
 塑料模塑技术日新月异,你能跟上技术革新的脚步么?
 2
 太赫兹波+CT:防弹复合材料无损检测黄金搭档
 2
 碳氢化合物光催化剂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突破
 2
 无需超材料——常见材料隐形斗篷研制成功
 2
 像墨鱼一样改变颜色和纹理的新材料
 2
 像植物一样 复合材料“吃”二氧化碳生长
 2
 研究人员开发出合成纳米纤维的新方法
 2
 一种制备生物相容性水凝胶的新方法
 2
 引入实时相移的激光散斑无损检测新技术
 2
 拥有大白不是梦:一种新型合成聚合物凝胶可以用于制造柔软机器人
 2
 用于制备人工血管的新材料
 2
 有机半导体将创造更价廉环保的设备
 2
  “顽固的”通用电气公司科学家创造了新的节能材料
 1
  “网状的碳”是更快DNA测序的关键
 1
  “微梳理”有效提高碳纳米管性质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
  MoS2纳米“三明治”提升充电电池性能
 1
  干货:铸件中六大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
  华东理工大学成功制备新型杂化导热材料
 1
  聚合物电解质的突破性研究——超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
 1
  科学家研发独特的光敏树脂 即使在水下也能固化
 1
  美科研人员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
 1
  有朝一日,我们或许可以用二氧化碳生产塑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