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纳米“放大镜”可将光线放大一万倍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5/7/17 12:13:09   阅读:2537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能将光线放大一万倍的光学设备。让人称奇的是,这种神奇的“放大镜”只有几纳米大。研究人员称,该研究有望大幅提升相机弱光拍摄性能,在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上也有很大潜力。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

光在某些方面和声音很像,可以产生共振,借助这种方式可将周围的光线放大。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正是借助这一原理制造出了纳米“放大镜”。它实际上是一种纳米共振器,该设备能让光的波长变短,收集大量的光能,然后在一个非常大的区域将其散射出去。这意味着它的散射光能用于成像,能像放大镜一样,放大物体的光学尺寸。

负责此项研究的该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助理教授余宗福(音译)说:“就像琴弦能让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产生美妙的音乐一样,这个非常小巧的光学器件能从周围吸收光线,产生让人惊讶的强大输出。”

余宗福说,他们正在开发基于该技术的光电传感器,这样的设备将能帮助摄影师在弱光条件下拍出图像质量更好的图像。在成像领域,这样的能力要显著优于传统的玻璃和树脂镜片,因为这些传统光学材料更容易受到自身尺寸和光线方向的影响。

鉴于纳米共振器能吸收大量光线的能力,该技术在提高太阳能光电转化效率方面也具有很大潜力。由于纳米共振器具有较大的光学截面,也就是说,其发光尺寸远远要大于其自身实际物理尺寸的大小,这样所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摆脱在类似的系统中经常会出现的、让人头痛的发热问题,让被动散热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称,这种纳米共振器对光散射能力显著优于之前的设备,在光传导和光传感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来源: 科技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纳米周报#神奇的泡沫笔光刻技术
 1
 3D打印+纳米技术,为可穿戴设备打造灵活又耐用橡胶石墨烯传感器
 1
 IBM造出世界首个人造纳米随机相变神经元
 1
 NASA运用纳米技术降低航天系统重量
 1
 Nature子刊:南大等在二维材料弹道雪崩获突破!
 1
 搭配纳米技术,石墨烯完美实现海水淡化
 1
 戴垄科技上海全球首发“关键纳米细化技术”
 1
 点赞!这些年中国领跑世界的十大科技
 1
 固体表面上单分子转子转动行为的可控调制研究取得进展
 1
 韩国延世大学Adv. Mater.:用于纺织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一维可拉伸电极和器件的最新进展
 1
 韩国最大的纳米技术展:2015年韩国纳米展将举行
 1
 看港大科学家如何玩转纳米颗粒
 1
 看纳米技术科学家怎样“连天接地”
 1
 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实现低能耗除霜
 1
 科学家用纳米技术研制出陶瓷“海绵”
 1
 利用纳米技术来清理香烟中的有害物质
 1
 量子场:量子点制备高性能纳米光子器件的新技术
 1
 令人期待!新纳米技术可以让电路板如纸张轻薄
 1
 美科学家首次以纳米 精度检测太阳能电池
 1
 纳米仿生技术用菠菜探测爆炸物
 1
 纳米技术+3D打印能检测有毒液体?
 1
 纳米技术的突破,革命性的激光打印
 1
 纳米技术使特种铝合金变得可焊接
 1
 纳米新技术让光制氢效率提高两倍
 1
 纳米印刷:刷出绿色新视野
 1
 牛津仪器亮相2015 ChinaNano展示纳米研究设备解决方案
 1
 欧盟软物质纳米技术研究动向
 1
 欧盟研制纳米技术高端功能鞋
 1
 前瞻: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十大热点前沿方向以及八大新兴方向
 1
 全球40多国科学家会聚北京共探纳米科技前沿
 1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出炉 未来五年新材料的发展计划都在这里了
 1
 通过三端纳米机电开关控制非晶态合金
 1
 微米-纳米系统一步解决塑料注塑成型与表面处理
 1
 我国纳米科技领域论文数和专利量世界第一
 1
 物理学中的优雅与创新:纳米技术控制光波
 1
 新合作促进纳米技术产品的商业化
 1
 新技术下“隐身”的太阳能电池金属线
 1
 新型LED助力净化饮用水
 1
 新型传感技术有助于疾病的发现、伪造艺术品和化学武器的检测
 1
 扬大学生用纳米技术解决金属腐蚀 填补国内空白 获创新大赛二等奖
 1
 应用纳米技术 韩国大力开发电动车产业
 1
 早期诊断:让微RNA发光,改变液体活检的纳米技术
 1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台州分院昨成立
 1
 智能、纳米技术将“染绿”未来印刷
 1
 中国科技大学实现分子纳米尺度的化学识别
 1
 中国纳博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全”国际平台
 1
 中国已成为纳米科技领域重要贡献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