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电子材料周报#智能传感器,嘈杂中亦可听见声音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5/8/26 9:23:58   阅读:310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电子材料一周纵览  20150818-20150825
 
1. 夹层原子结构的新型储能材料成为现实

Atomic layers 'sandwiched' to make new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在二维结构上有序结合两种元素进而形成新的材料,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的纳米材料研究者们十余年来奋斗的目标。而近期其研究发现,通过添加额外的钛原子层作为连接层,使得原本不可能的存在的三层或者四层钼原子夹层结构成为现实。
 
新型材料的稳定性提高,可使设备体积更小,更高效。主要应用在电池,电容器以及超级电容器等储电设备上。
 
研究团队目前致力于尝试将钛原子层与更多的过渡金属结合,在理论上,这种结合将能够产生25种新材料。
 
 
2. 高导电性的特殊透明晶体薄膜

Specialized crystalline films revealed to be highly conductive and transparent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最近研究出了一种特殊的既透光又具有高效导电性能的晶体薄膜。该薄膜通过电子束将透明导电氧化物Sr0.12La0.88CrO3(LSCO)(传导空穴)沉积在绝缘的透明基体材料SrTiO3(传导电子)上,当吸收光粒子会形成电子传输层与空穴传输层,并各自往结点相反方向移动(如图)而产生电流。
 
与现有相比,该材料导电性大大提高,对平面显示器,光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设备的进一步发展有巨大的贡献。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
 
 
3. 新型可折叠薄层材料或可使纳米硅集成电路集成至复杂曲面

Thin, Foldable Material Allows Nano-Thin Silicon Integrated Circuits to be Integrated into Complex Curved Surfaces
 
 
 
帕特森空军基地空军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第250届美国化学学会国际会议及博览会上发表了其在柔性电子电路方向一项重大成果。
 
该团队将传统电子学、高性能柔性电子和3D打印技术相融合,采用液态镓合金作为电互连材料来使系统电子化连接,并在柔性基板内使用特定的微脉管通道来显著地减少镓合金氧化所带来的影响。
 
该技术可将极薄的硅纳米集成电路置于灵活、可弯曲折叠的柔性基底材料上,甚至于复杂的曲面。比如飞机机翼、人体皮肤等,在航空、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智能传感器,嘈杂环境中亦可听见手机声音

Smart sensor lets your smartphone hear in noisy parties
 
 
 
杜克大学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传感系统,该传感器可以确定声音的方向,并能从周围噪音中提取有效声音。
 
图示为一概念设备,类似于被分割成几十片的扇形蜂窝结构,其中蜂窝深度各不同,当吹至顶部时,空洞行为类似于苏打水瓶子,空腔深度影响其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微小但可探测到。声波通过装置会因空洞结构不同有微小损伤(失真),在另一侧接收声波传至计算机,通过失真情况来分离杂乱的声音。
 
 
5. 发光半导体的另一种可能——六角晶型硅

hexagonal silicon, potentially leading to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s
 
 
a:六角晶形硅基体上长出的一根六方型纳米线;b:a中白色小方框放大图;c:b中蓝色和红色方框的放大图。
 
传统立方晶型硅由于间接带隙无法发光,而有计算表明,混有锗的六角形硅则可发光。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采用在高温下将硅沉积在六角形纳米线模板衬底上,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六方硅。该方法保证了纳米线的垂直生长,无重叠干扰相关测量和表征的进行,可有效保证六角硅结构。
 
本实验得到的六角硅可能具有优异的光、电、超导和力学性能,下一步,他们将对其进行光学特性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Nano Letters》上。
 
 
6.自组装技术使未来电子更加接近现实

Nanoscience Students Achieve Breakthrough in Self-Assembling Molecular Electronics
 
 
 
当研究者憧憬未来的电子,都会或多或少这样“做梦”:将液体放入烧杯中,搅拌在一起,浇铸在桌子上就形成了电脑,即自组装分子电子学。
 
现在,哥本哈根的研究人员以Template-Guided Ionic Self-Assembled Molecular Materials and Thin Films with Nanoscopic Order为题在著名期刊《ChemNanoMat》发表了他们的突破:化学物质通过自组装形成电子组件。
 
自组装基于化学反应,原则上可使电子元件更小、便宜、且柔性更大,但难点在于如何使每个组件自组装形成正确的结构。该团队利用肥皂水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来源: 材料人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顶刊动态丨AM/Nano Lett.等期刊电子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3
 #电子材料周报#电子高速公路,想象你的电脑可以被卷起来
 2
 #电子材料周报#浸涂技术开发新型纤维状发光二极管
 2
 #电子材料周报#新型电池——钠离子电池
 2
 2019年二维材料前沿综述精选
 2
 Nature子刊:末端带电荷的可结晶均聚物的二维自组装
 2
 Science:生活小常识,启发单层二维高分子膜的大面积制备
 2
 顶刊动态|Nature子刊/JACS/AM等一周中国学术进展汇总
 2
 顶刊封面: 三月材料领域优秀成果十大精选
 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Adv. Mater.:二维材料的应变工程:界面的问题和机遇
 2
 黑磷:比石墨烯更好的导体
 2
 基于化学势能作用的自供能柔性多功能传感器研究获进展
 2
 柔性印刷导电材料及传感器研究取得进展 实时监测人体运动行为
 2
 一种由2D材料构成且可高效分离气体的薄膜
 2
 中山大学配位超分子自组装研究获突破
 2
  拥有一个大白的梦想还有多遥远?
 1
  “微梳理”有效提高碳纳米管性质
 1
  国家纳米中心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1
  我国科学家在新型二维材料硼烯制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1
  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1
  我国研制出新型超高导电材料 铌相关概念受关注
 1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1
  西安交大联合中外大学在《科学》发表最新成果
 1
  西安交大再发《Science》:发现单晶铁电氧化物薄膜超弹性行为
 1
  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零能束缚态首次“现身”
 1
 #薄膜周报#单层二维冰相变研究获进展
 1
 #薄膜周报#镀膜技术助力高压电阻生产
 1
 #薄膜周报#看得见的手—原子力显微镜助力薄膜技术发展
 1
 #薄膜周报#突破—打破太阳能薄膜光电吸收率记录
 1
 #电子材料#首次发现微磁区导电,有望扩展磁存储空间
 1
 #电子材料#物理学家在量子电子学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1
 #电子材料周报#超晶格设计实现多铁性特征
 1
 #电子材料周报#看电子如何在新材料中“旅行”
 1
 #电子材料周报#量子计算机运行速度逆天
 1
 #电子材料周报#石墨烯“蛾眼”
 1
 #电子材料周报#史无前例的超导石墨烯薄片
 1
 #电子材料周报#芯片超材料助力量子计算机发展
 1
 #电子材料周报#新型荧光材料,“看透”你的身体
 1
 #电子材料周报#有望实现光通路的硅基超材料
 1
 #电子材料周报#自愈传感器,“电子皮肤”不再遥远
 1
 #国内材料周报#首次实现石墨烯单核控制形核和快速生长
 1
 #纳米周报#源头治理:从光源控制光噪
 1
 #一周国内材料科研#济南大学研究出用于测定胰岛素的新型生物传感器
 1
 “4D打印技术” 材料可按编程变形/图
 1
 “靶向”传感器,超越“质谱技术”的小分子检测
 1
 “白石墨烯”纳米管可以用来降温智能手机
 1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1
 “金刚狼自愈材料”可在24小时内自动修复
 1
 “人菌大战”又见分晓:新型光学传感器助力人类抗菌工程
 1
 “石墨烯之父”又发现超级材料:或是半导体的未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