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新材料可从湿气中捕获二氧化碳 或为对抗气候变化有效工具
发布:haige__   时间:2015/10/21 19:45:52   阅读:1690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新材料可从湿气中捕获二氧化碳 或为对抗气候变化有效工具

一个由瑞典和韩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微孔晶体材料,能够比已有材料更有效地捕捉潮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这种新材料或是对抗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工具。

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办法是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实施起来还很难,因为水的存在阻碍了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而完全脱水又是一个昂贵的过程。而新开发的材料很稳定,可循环利用,其晶体内的微孔针对二氧化碳和水有不同的吸附位点。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材料和环境化学系教授辻修·寺崎说:“据我所知,这是第一个能在潮湿环境中捕获二氧化碳的材料,是一种对抗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法。在其他情况下,通常水和二氧化碳在吸附时相互间会发生竞争,而这种材料能够同时将它们吸收。不过,吸收二氧化碳是个巨大的工程。”

这种新材料是一种铜硅酸盐晶体,韩国西江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这种新材料命名为SGU-29。该材料可用于捕获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特别是用于清洁排放物。

研究人员表示,二氧化碳总是随着湿气产生。他们现在可以将此与正在开发的其他系统相结合,从潮湿的气体中捕获二氧化碳,然后将收集到的废弃碳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合物,预计在5年内可以努力将其实施。这个过程的最困难部分是捕获二氧化碳,而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科学院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食品检测摆乌龙背后:初检机构沦为弱势群体
 6
 2050年:空气污染将致660万人早亡
 5
 NASA研发的高温耐热材料最终可以帮助拯救消防员
 5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
 5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5
 北京今冬极有可能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5
 分析仪不离传感器 未来以微电子智能化为主
 5
 国产科研用试剂:未来的路怎么走
 5
 甲醛超标!木地板禁不住“高温检测”
 5
 纳米尺度化学首次识别紧邻不同分子拉曼光谱
 5
 气相色谱仪工作者应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5
 水果酵素,真有神奇功效吗
 5
 塑胶跑道被疑毒害学生健康 有毒检测是行业空白
 5
 玩具,怎么通过重重检测
 5
 微信朋友圈“私家制作”食品真的更安全?
 5
 研究人员发现基于拉曼光谱的结肠癌血液检测新方法
 5
 最严食品安全国标将出:罚款三十倍 终身禁入
 5
 “天河二号”一天筛完地球上所有药用化合物
 4
 “新地球”开普勒438b或已遭“毒手”
 4
 《2015研究前沿》报告发布 中国在某些重要前沿领先
 4
 2015年最受网民关注科普事件:雾霾及其成因
 4
 3D打印从概念向应用阶段转变 我国差距仍较大
 4
 7月科学流言榜出炉 太阳15年后休眠上榜
 4
 NASA试图测量并解释脉动极光成因
 4
 北京空气质量连续6天一级优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
 4
 北京理工大学在能源材料多尺度设计领域获重要进展
 4
 变病毒为氢气
 4
 别笑,还真有把动物装到机器里做成炸药探测器的
 4
 材料研究热点 东华大学低维材料中心成立
 4
 层状纳米粒子将不可见近红外光转换为更高能量
 4
 常温常压下首次实现用激光制冷液体
 4
 超声波洗衣服,肥皂还是泡泡?
 4
 超硬度切割材料研制:熔合钻石和立方氮化硼
 4
 传感器像素尺寸破极限仅五十纳米
 4
 串联质谱:不仅限于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4
 从农作物到店内货架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前景好
 4
 从质谱的角度谈屠呦呦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
 4
 打破传统光谱以认知,笔头大的光谱探测器面世
 4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技术协会和认证检验检测集团
 4
 当清洁柴油技术遭遇大众汽车“尾气门”
 4
 电子皮肤比你想象中还要敏感,连胡茬子都能分辨
 4
 动物能辨方向源于磁感应蛋白
 4
 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研制成功
 4
 二孩政策开放 检验检测行业从中受益
 4
 二维超导材料上观察到磁激发态或为制造量子计算机开辟新途径
 4
 发现半导体氧化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新方法
 4
 方兴未艾的光谱“处女地”:现代军用紫外探测技术
 4
 放射性铯排出体外速度远低于预期
 4
 分析仪器将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4
 封存3万年的史前巨型病毒将“复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