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德国开启世界最大的“仿星器”核聚变反应堆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5/12/15 12:47:03   阅读:2366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科学家成功开启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变反应堆。该装置被昵称为“文德尔施泰因 7-X”(简称W7-X),一次约束超高温的等离子体长达30分钟以上。
 

“文德尔施泰因 7-X”第一次产生的等离子体,主要由氦组成,达到了大约100万摄氏度的高温。
 

“文德尔施泰因 7-X”放置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的一个大型实验室内。研究者宣称,该装置的设计将最终促使核聚变能源成为现实。
 

该系统初次测试时的图像,显示了荧光分支闭合的过程,使嵌套的磁场表面变得可见。
 

在仿星器内,等离子体被控制在外层的磁线圈内,这些磁线圈的真空内室能产生扭转的磁场。
 
“文德尔施泰因 7-X”装置内并联环路的电子束,显示出沿着磁场线的轨迹。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文德尔施泰因 7-X”的一个内部组件。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开启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Stellarator)核聚变反应堆。该装置被昵称为“文德尔施泰因 7-X”(简称W7-X),能一次约束超高温的等离子体长达30分钟以上。

近日,W7-X反应堆制造出了一种超高温的特殊气体,持续了十分之一秒。科学家希望,如果反应堆作用时间可以长一些,那将最终为我们带来无限制的清洁廉价能源。12月10日,该反应堆制造出了温度高达100万摄氏度的氦等离子体。

“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参与W7-X运行操作的汉斯-斯蒂芬·博世(Hans-Stephan Bosch)博士在第一天的实验结束时说,“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下一个任务将是延长等离子体放电的时间,并研究利用微波制造并加热氦等离子体的最佳方法。

研究者称,W7-X装置的设计成功,将有助于核聚变能源最终成为现实。该装置目前放置在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的一个大型实验室中。长时间约束超高温等离子体是反应堆设计的“圣杯”,将有可能为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量来源。

类似W7-X这 样的核聚变反应堆,采用的是两种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这些气体被注入一个密闭室。接着,科学家添加能量,将气体原子的电子移除,生成等离子 体。这些等离子体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密闭室周围环绕着超导线圈,可以产生强磁场。通过电流的引导,强磁场穿过等离子体,使其远离密闭室的内壁。

反应堆最常见的设计称为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这是一个类似圆形线圈的中空金属结构。燃料在加热到1.5亿摄氏度以上时,能形成高温等离子体。尽管托卡马克装置能理想地约束这种等离子体,但也暴露出一些安全风险,比如当电流故障时,磁场就会立即崩溃。

这种崩溃会导致磁场力的释放,并足以损坏反应堆。在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深度报告中,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称,W7-X装置是一个更加实用的选择,可以克服托卡马克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工程师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说:“托卡马克装置的使用者正在期待会发生什么,W7-X令全世界感到振奋。”在托卡马克装置中,有两组磁场用于约束等离子体,一组环绕在密闭室之外,一组位于密闭室内部,可以引导穿过等离子体的电流。这种设计使密闭室内部的磁场强于外部,等离子体有可能移动到密闭室壁上,导致磁场崩溃。

在仿星器里,等离子体被约束在外部的磁线圈内,这些磁线圈能在真空的密闭室内产生扭转的磁场线,从而使等离子体一直远离密闭室壁。W7-X装置的关键部件是一个50圈的超导磁线圈,高度大约为3.5米。该装置总共有16米宽。

195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莱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首次提出了仿星器的概念。然而,由于当时材料的限制,这一想法被认为太过超前。现在,利用超级计算机和新的材料,科学家最终将斯皮策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来源:新浪科技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德科学家称核聚变可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2
 厉害了,中国科技!人造太阳,中国再次领跑
 2
 中国下一代核反应堆计划
 2
  普渡大学提升汽车零部件用陶瓷材料的延展性
 1
 #新能源材料周报#低成本高性能的纸状电极
 1
 #新能源材料周报#来给电池上道有机的“剩菜”
 1
 #新能源周报#3D打印、石墨烯、新能源三者合体
 1
 #新能源周报#德州大学工程师拟发明新装置捕获热能
 1
 #新能源周报#可生物降解的纳米发电机,值得拥有
 1
 #新能源周报#为光伏产业带来革命的新型纳米太阳能电池
 1
 “空铁”在中国低调竣工,这个技术靠谱!为中国制造点个赞!
 1
 “人工树叶”将10%的太阳能转为化学能
 1
 2019年我国有望建成海上浮动核电站
 1
 2040年起!英将禁售化石燃料汽车
 1
 MIT实现可控核聚变新突破 无限能源不远了?
 1
 PIMS——锂硫电池的首选材料
 1
 北京理工大学在能源材料多尺度设计领域获重要进展
 1
 超导材料的新发现为核聚变开辟了新的道路
 1
 从喷气客机到可燃冰 这些中国技术正在领跑全球
 1
 德仿星器核聚变反应设备首次制造出氢等离子体
 1
 德高温燃料电池创世界纪录
 1
 德国"人造太阳"核聚变反应堆进入点火倒计时
 1
 德国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
 1
 电网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
 对太阳能的吸收并非越多越好——太阳能选择吸收膜
 1
 俄开发的新型镍合金材料可延长反应堆寿命至120年
 1
 俄开建全球最大科研核反应堆:或耗资6亿美元
 1
 俄罗斯发明核反应堆无损检测新方法
 1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网运行和管理制度的影响及思考
 1
 风机叶片检测有了新技术
 1
 高温堆首台金属堆内构件完成吊装
 1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尽快建立监测平台
 1
 钴薄膜带来更洁净燃料
 1
 光学整流天线把光直接变成直流电
 1
 核反应堆将成"迷你版":体积缩小或能解能源危机
 1
 核反应堆用奥氏体不锈钢辐照损伤的研究进展
 1
 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压力边界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硬度
 1
 核聚变堆钨/钢复合结构连接的研究现状
 1
 化石燃料时代或在十年内终结
 1
 检验检测认证能力一体化整合 助力新能源产业迈向国际化
 1
 将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清洁能源新时代来临
 1
 她让二氧化碳变身可用能源
 1
 科学家创造迄今最大磁场 为材料科学及核聚变研究开辟新途径
 1
 科学家意外发现!二氧化碳可一步转化成乙醇
 1
 科学家用纳米线阵列激光聚变靶材料取得核聚变实验效率新纪录
 1
 可燃冰—是机遇亦是威胁
 1
 控制“逃逸电子”新方法:为可控核聚变带来可能
 1
 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1
 美国利用纳米尺寸约束产生新的具有特殊太阳能电池特性的全无机钙钛矿材料
 1
 美国能源部开始生产钚-238核电池 已有50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