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核能也疯狂:核动力飞机和火箭异想天开的感觉
发布:kittyll   时间:2016/1/4 10:12:53   阅读:334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进入了核的世界,人类异常兴奋,就像一个小孩第一次学会自行车,认为可以骑行到任何地方。

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主要来自一种安全上的需求,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属于比较底层的需求,见识了核威力后,人类对于核武器的发展是抵制的,并一直在努力防止核扩散。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而核能的和平利用则是一种自我实现式的高级需求。除了核电站,各国都希望核能可以做得更多一些,他们希望建造一艘排水量超过10万吨,50年不用换燃料的大船,成功了,这就是航空母舰,还有核动力商船、破冰船,也成功了。
 

核动力破冰船

他们还希望建造一艘可在深海潜游的大船,也成功了,这就是核潜艇。

到这里就止步了吗?那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们还希望建造能在天上绕地球飞几十圈而不用降落的飞机,这就是核动力飞机。
 

核动力飞机畅想图

核动力飞机

二战还没有结束,准备用原子弹终结二战的“曼哈顿计划”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著名科学家费米就对那些科学家说,除了原子弹,大家也不要忘了研制核动力飞机。

果然,二战刚结束,核动力飞机的研制工作还真就大张旗鼓地上马了。

美国研制核动力飞机,出发点是想造出高性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绕地球转十几圈也不用加油,这诱惑是如此的大,这种飞机能摆脱对大量机场的依赖,摆脱对空中加油机的依赖。如果改装成核动力运输机,那效率也是没得说。

前苏联呢,他们的动力更大,那时,苏联还没有航程很远的轰炸机,所以苏联领导人非常希望能研发出一种可以轻松飞到美国任何地方的上空,进行轰炸后,还能返航的轰炸机。

1946年5月,由美国空军主持,核动力飞机开始启动,到1948年时,美国空军已为此投入了1000万美元。

苏联对核动力飞机的行动在早期只是只停留在报告上,直到后来,苏联得到情报,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名为 NB-36H的核动力飞机,且进展顺利。于是,苏联领导人也慌了,下令研制!

如何提高动力?

美国的设计方案中,有两种驱动方式。

第一种是,飞机在天上飞行时,反应堆启动,加热堆芯周围的液态金属,接着让高速气流与高温液态金属接触,于是气流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导流,这些气体通向各个引擎的增压涡轮,最后喷出产生后推力。这种设计是一种混合动力,即飞机起降时发动机使用的还是燃油,爬升至高空后,才切换为核动力。为什么起降时不使用核动力?因为高速气流通过堆芯的液体金属,再排出,核污染比较严重。

第二种方案是,空气不直接进入堆芯,而是使用热交换器加热空气。热交换器里面有水或者液态金属,它们循环流动,不断把热量从堆芯带出来,并加热从外面通过的空气,如此往复。

苏联的设计在细节上稍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差不多。

技术难点有哪些?

这是苏联核动力飞机的驾驶舱设计,图中5和6是厚重的铅防护层和橡胶防护层。
 

这是苏联核动力飞机的驾驶舱设计,图中5和6是厚重的铅防护层和橡胶防护层


B-36轰炸机是翼展最大的军用飞机,美国人把反应堆加上去后,改编号为 NB-36H


NB-36H的驾驶舱,用铅和橡胶屏蔽层包裹,重12吨

以上图片告诉我们,研制核动力飞机很大的一个难点是,如何保护驾驶员不被长时间辐射?还有,若飞机坠毁后,带来的地面核污染如何避免?当年NB-36H装反应堆试飞,测试反应堆对驾驶员的辐射水平时,NB-36H旁边还跟着另一架飞机,上面装满了士兵,就是为了万一NB-36H坠毁,能第一时间冲下去,封锁现场,避免周围群众受到核辐射。
 
正在试飞中的NB-36H

核动力航母和核潜艇之所以比较容易实现,是因为它们天生就在海里,可以用取之不尽的水来冷却堆芯,另外就是航母和潜艇体积庞大,装一个反应堆上去后,就算再加一个几十吨的保护罩上去,体积和重量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飞机就不同了。

后来,洲际导弹的出现降低了对核动力远程轰炸机的需求,加上各种技术困难,美苏这才下马了核动力飞机计划。
 
后来,洲际导弹的出现降低了对核动力远程轰炸机的需求,加上各种技术困难,美苏这才下马了核动力飞机计划
 
疯狂的核动力火箭

除了核动力飞机,人们对核动力火箭也充满渴望,有科学家认为,如果我们使用核动力火箭飞往火星,只需要30天时间。

而早在20世纪初,得知居里夫妇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之后,俄国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预言:“一吨重的火箭只要用一小撮镭,就足以挣断与太阳系的一切引力联系。”

继核动力飞机后,1957年,美国人又开始了核火箭的研制,这就是猎户座核火箭计划。

猎户座核火箭计划

这是一个现在看来相当疯狂的计划,即使出现在科幻小说中,也会给人一种异想天开的感觉,你猜他们是怎么推进火箭的?用原子弹爆炸的方式!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使用一颗颗小当量原子弹在火箭尾部相继爆炸,火箭后面安装的推进盘可以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并借此获得动力。
 
猎户座核火箭升空示意图

很容易想象,核火箭升空的过程就像海洋里的水母,一蹦一蹦的,每扔掉一颗原子弹,火箭就向上窜出一段距离。

根据设想,在起飞阶段,每秒引爆一颗100吨TNT当量的小型原子弹,当火箭到达一定速度和高度后,引爆速率下降到每10秒一枚,由于已经远离地面,此时引爆的是2万吨当量的核弹。
 


研究人员用常规炸弹试验


研究人员现场实验照片


研究人员使用常规炸弹实验照片

以地球喜欢的方式

以上这种方式对地球很不友好,注定胎死腹中。而另一个更安全的方式是,先用多根火箭把飞船升到太空,远离人间后再尽情地抛洒核弹。


用常规火箭升空


猎户座核火箭发射过程




猎户座核火箭模拟发射过程

到达外太空后,开始点燃核弹

显然,使用小当量核弹爆炸以提供动力,这能达到极高的速度。1958年,美国核科学家泰勒设想,如果在大气层外每颗原子弹的爆炸当量为2000吨TNT,那么引爆50颗这样的原子弹后,飞船的最大速度可达70千米/秒。
 

核火箭在外太空前进简单示意图

但是问题来了,这到了火星怎么办?没关系,把“屁股”调过来。


到了火星后,把“屁股“调过来,继续放核弹

现在回过头去看,猎户座核火箭计划实在是过于疯狂,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从1945年7月16日美国进行世界上首次核试验到1989年底,各国共进行了2000多次核试验。这其中,美、苏两国核试验次数约占总数的80%。

既然都进行那么多次核试验了,而且还是大当量的,那么用很多小当量核弹发射火箭又有何不可?这是那个年代的想法。另外,猎户座核火箭计划还有一个在那时听上去很美好的借口:把美苏巨大核武库中的核材料充分利用起来,为人类探索宇宙做贡献。

1963年,《禁止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间进行核试验条约》生效,猎户座核火箭计划也随之走到了终点。

有失败更有成功

因为对环境不友好,以及技术原因,以上两种对核能的利用均以失败告终。然而,宇宙探索终究离不开核能,“旅行者1号”长久以来之所以还能与地球通讯,也全靠它上面的两枚核电池。未来的太空探索,要想大大超越现今的成绩,核能是唯一的选择。

来源:科普中国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这位从乐清农村走出的学霸成了“钛”空专家
 2
 Concept Laser将为空客批量3D打印航空部件
 2
 第一个3D打印的飞机成功试飞
 2
 飞机的颜色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大多为白色?
 2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 拟2016年首飞
 2
 国内首个超细镁合金粉研制成果发布
 2
 马航MH370碎片已“浮出”水面,我们离真相还远吗?——探究飞机结构和零部件的安全检测
 2
 维修企业应对复合材料航材采购问题的方法
 2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正悄然推动着航空维修的进步
 2
 喜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即将成立!
 2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
 小小叶片,带动中国创新引擎腾飞
 2
 严谨敬业,奉献担当的无损检测技术能手:东航西北分公司孟铁军
 2
 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飞机火箭上天全靠它 一克值300元
 2
 中国航发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不拆开发动机就能检测
 2
  “顽固的”通用电气公司科学家创造了新的节能材料
 1
 “二手”火箭成功发射回收 美公司欢呼航天“革命”
 1
 “航空增材制造”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一周看点】国内全玻纤复材四座固定翼飞机成功试飞;装备指导目录元旦起更新
 1
 2016年航空增材制造业将迎五大变革
 1
 BP世界能源统计2014年评论
 1
 C919成功首飞,为何发动机用国外的还说是国产大飞机
 1
 F16战斗机北海坠毁后,经过力学性能分析,全世界的F16引擎更换了这个零件。。。
 1
 GE航空集团对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点火测试
 1
 MIT研发3D打印塑料火箭发动机 还测试成功了
 1
 NASA利用记忆合金打造新型可折叠机翼并成功试飞
 1
 NASA完成首次火箭壳体测试 使用复合材料提高性能
 1
 阿波罗-2: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的私人飞机
 1
 澳学者3D打印飞机发动机 欲将其商业化
 1
 不再受制于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1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塔架穿上了“防腐蚀外衣”
 1
 超材料和剪纸术的结合打造飞机变形结构
 1
 超音速客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1
 从木材到复合材料 点评百年飞机结构材料变迁之旅
 1
 从喷气客机到可燃冰 这些中国技术正在领跑全球
 1
 搭载3D打印燃料喷嘴:波音737MAX成功试飞
 1
 打破国际垄断:中国掌握自主高性能碳纤维技术
 1
 大型飞机背后的供应商与新材料
 1
 大英航空预测,航空3D打印未来十大应用
 1
 倒计时1个月——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即将召开!
 1
 德国"人造太阳"核聚变反应堆进入点火倒计时
 1
 第二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高峰论坛在成都圆满落幕!
 1
 第二届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通知(第一轮)
 1
 多项关键材料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及载荷组合体
 1
 俄将造出寿命达100年的核能电池:用于医疗、无人机等领域
 1
 俄开发的新型镍合金材料可延长反应堆寿命至120年
 1
 飞机“累了”? 用中子“探针”测测看
 1
 飞机发动机推进系统的非接触式传感器监测技术
 1
 飞机发动机尾喷口调节片断口的电子显微分析
 1
 飞机发动机吸气瞬间的神秘气流的形成原因,你知道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