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发布:haige__   时间:2016/1/20 23:40:34   阅读:434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光谱学是光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机器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光谱是一类借助光栅、棱镜、傅里叶变换等分光手段将一束电磁辐射的某项性质解析成此辐射的各个组成波长对比性质的贡献的图表。

人类观察到的第一种光谱,无疑是天空中的彩虹,自然界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光谱现象是极光。

从牛顿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开始算起的话,人类对光谱的研究已经有350年的历史了。现在,光谱学的应用极为广泛而多样化。他提供了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同时广泛应用于分析工作、天文学以及卫星等各个领域。

今天我们来认识12位为光谱学的发展而努力的科学家,别说你只认识第一个......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对可见光谱所作的首次科学研究是1666年牛顿的著名色散实验,这是人类最早对光谱的研究。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通过玻璃棱镜的太阳光分解成了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他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可惜的是并未观察到光谱谱线。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1802年,英国科学家沃拉斯顿采用了窄的狭缝。发现太阳光谱中的7条暗线,这是光谱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因为采用狭缝的像进行研究要比针孔的像进行研究容易得多。但沃拉斯顿并未就此深入研究,错误以为是颜色的分界线。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1787~1826),也独立地采用了狭缝,在研究玻璃对各种颜色光发折射率时偶然发现了灯光光谱中的橙色双线。

1814年,发现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暗线;1822年,夫琅和费用钻石刻刀在玻璃上刻划细线的方法制成了衍射光栅。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图:夫琅和费线

夫琅和费是第一位用衍射光栅测量波长的科学家,被誉为光谱学的创始人。夫琅和费利用自己的狭缝和光栅得以编排太阳光谱里576条狭窄的、暗的“夫琅和费线”。夫琅和费线是光谱中最早的基准标识,对这些暗线的解释一直是其后45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来自海德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基尔霍夫(1824~1887)给出了夫琅和费线的答案。他断言:“夫琅和费线”与各种元素的原子发射谱线处于相同波长的位置。这些黑线的产生是由于在太阳外层的原子温度较低,因而吸收了由较高温度的太阳核心发射的连续辐射中某些特定波长造成的。这种吸收与发射之间的关系导致他创建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基尔霍夫定律。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德国科学家本生与基尔霍夫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实用光谱学,他们系统地研究了多种火焰光谱和火花光谱,并指出,每一种元素的光谱都是独特的,并且只需极少里的样品便可得到,这样,他们就牢固地建立起光谱化学分析技术。

并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两种新元素:铷和铯。这两种元素的发现是卓越的,因为他比门捷列夫提出的能预言未知元素的周期律还早10年。这是通过光谱分析方法发现的一些元素中的第一批元素。同时人类应用光谱技术共发现了18种元素。

他们研究了太阳光,并且首次对环绕太阳的大气层作了化学分析,指出环绕太阳的大气也是由地球上已知的那些元素组成的。1859年,本生和基尔霍夫还研制出了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1868年,瑞典物理学家埃格斯特朗发表了“标准太阳光谱”图表,记载了上千条夫琅和费谱线的波长,为光谱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标准,而埃格斯特朗也被称为“光谱学的奠基人”。为纪念埃格斯特朗将波长的单位定为埃。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1882年,美国物理学家罗兰(1848~1901)研制出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获得了极其精密的太阳光谱,谱线多达20000多条,新编制的“太阳光谱波长表”被作为国际标准,使用长达30年之久。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从事天文测量的瑞士科学家巴耳末(英:ohann Balmer)找到一个经验公式来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谱线的位置,此后便把这一组线称为巴耳末系。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1889年,瑞典光谱学家里德伯(瑞典语:Johannes Robert Rydberg)发现了许多元素的线状光谱系,其中最为明显的为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系,它们也都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1896年,塞曼(英语:Pieter Zeeman)把光源放在磁场中发现了观察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并且这些谱线都是偏振的。现在把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1897年,洛伦兹对于塞曼效应作了满意的解释。洛伦兹认为一切物质分子都含有电子,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把以太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归结为以太与电子的相互作用。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塞曼效应,与塞曼一起获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塞曼效应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中也是重要的。在复杂光谱的分类中,塞曼效应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它有效地帮助了人们对于复杂光谱的理解。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尽管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的表示式十分简单,不过当时人们对其起因却茫然不知,一直到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才对它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这12位科学家曾为光谱学发展做出贡献 你知道几个?

但玻尔理论并不能解释所观测到的原子光谱的各种特征,即使对于氢原子光谱的进一步的解释也遇到了困难。


来源:LED在线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层状纳米粒子将不可见近红外光转换为更高能量
 5
 从农作物到店内货架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前景好
 5
 凭古吊今?文物分析需古今结合
 5
 食品检测摆乌龙背后:初检机构沦为弱势群体
 5
 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5
 “天河二号”一天筛完地球上所有药用化合物
 4
 “新地球”开普勒438b或已遭“毒手”
 4
 《2015研究前沿》报告发布 中国在某些重要前沿领先
 4
 2015年最受网民关注科普事件:雾霾及其成因
 4
 2050年:空气污染将致660万人早亡
 4
 3D打印从概念向应用阶段转变 我国差距仍较大
 4
 NASA试图测量并解释脉动极光成因
 4
 NASA研发的高温耐热材料最终可以帮助拯救消防员
 4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
 4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4
 北京今冬极有可能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4
 北京空气质量连续6天一级优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
 4
 北京理工大学在能源材料多尺度设计领域获重要进展
 4
 变病毒为氢气
 4
 别笑,还真有把动物装到机器里做成炸药探测器的
 4
 材料研究热点 东华大学低维材料中心成立
 4
 超声波洗衣服,肥皂还是泡泡?
 4
 超硬度切割材料研制:熔合钻石和立方氮化硼
 4
 传感器像素尺寸破极限仅五十纳米
 4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技术协会和认证检验检测集团
 4
 当清洁柴油技术遭遇大众汽车“尾气门”
 4
 电子皮肤比你想象中还要敏感,连胡茬子都能分辨
 4
 动物能辨方向源于磁感应蛋白
 4
 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研制成功
 4
 二孩政策开放 检验检测行业从中受益
 4
 二维超导材料上观察到磁激发态或为制造量子计算机开辟新途径
 4
 发现半导体氧化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新方法
 4
 方兴未艾的光谱“处女地”:现代军用紫外探测技术
 4
 放射性铯排出体外速度远低于预期
 4
 分析仪不离传感器 未来以微电子智能化为主
 4
 分析仪器将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4
 工业部: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
 4
 工业检验检测联盟成立
 4
 光学整流天线把光直接变成直流电
 4
 国产科研用试剂:未来的路怎么走
 4
 国家标准委发布《高速动车组车辆玻璃性能检测方法》等35项重要国家标准
 4
 国家认监委发布首个检验检测行业诚信国家标准
 4
 国家认监委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进行修订
 4
 国家认监委与“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签订协议
 4
 国内首台12英寸化学机械抛光机交付
 4
 喝瓶装水总觉得有怪味,是不是添加了什么物质?
 4
 红外成像技术揭开3D打印材料更多不为人知的特性
 4
 红外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
 4
 后BEPC时代 中国高能物理何去何从
 4
 沪研高温超导电缆达国际先进水平 材料已国产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