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材料决定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6/3/29 13:20:34   阅读:7131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对于动力锂电池来说,2016年一开始就发生了一件大事。2016年初,工信部做出了“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决定;虽然只是针对客车,但此举就像将一个石头扔进了原本不平静的新能源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关于锂离子电池发展的技术之争问题,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心和讨论。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之争,归根到底还是材料问题

要了解锂电池技术发展之争,我们需要从锂电池的发展开始讲起。锂电池自诞生以来,就因其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自放电小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情况下,我们讲的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即是锂二次电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锂二次电池最初提出时,是以锂金属或者其合金做为负极、以氧化物或者硫化物(MnO2、TiS2、等)做为正极材料。

因为锂金属直接作为负极,存在锂枝晶等危险,锂二次电池一直没有实现商品化。直至1980年Armand M首次提出“摇椅式”电池这一突破思想,避免了锂金属直接存在于电池内部的情况,锂二次电池才迎来了新的曙光。John B. Goodenough于1980年和1997年分别提出的LiCoO2和LiFePO4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直接推动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1990年,索尼公司用碳作为负极材料、LiCoO2作为正极材料制备出了锂离子电池。自此,锂二次电池得以商业化并且开始迅速发展。

 

图1 不同种类的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的内部包含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解质)和隔膜材料,材料的发展才能带来锂电池的发展。自锂电池诞生开始,电池材料一直在更新发展。人们希望开发出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高效、环保低廉的电池材料。在这其中,正极材料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正极材料占据了40%的成本。正极材料的性能和价格直接决定了锂电池的性能和价格。目前来说,主流的商业化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等。

 

表1 各种正极材料汇总和对比

钴酸锂(LCO)是一种层状化合物,是较早商用的一种正极材料;钴酸锂充放电稳定,生产工艺简单,目前多用于一些小型电池,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场合。由于含有Co这种稀有金属,所以钴酸锂价格比较昂贵,并且毒性比较大。钴酸锂最大的缺点体现在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过充安全性差。

为了克服以上缺点,研究人员一直尝试用掺杂杂原子、包覆改性等方式来改善钴酸锂的性能。锰酸锂(LMO)是1981年James C. Hunter制备出的一种三维锂离子通道正极材料,具有电位高、价格低、安全性较好等优点。由于高温下锰酸锂会溶解导致其容量衰减,所以目前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通过体相掺杂的方式来改善其高温稳定性。此外,通过表面修饰来改善其与电解质的相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磷酸铁锂(LFP)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得益于其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磷酸铁锂被认为是中大容量、中高功率的动力锂电池材料的首选。磷酸铁锂材料导电性差,通过碳包覆等手段可以显著的改善其导电性。三元电极材料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铝酸锂(NCA)近年来在动力电池领域受到广泛的追捧;由于其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高,因此被认为是可以替代磷酸铁锂的材料。

 

图2 不同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对比

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安全性能是锂电池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决定锂电池品质是否过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性能往往体现在热稳定性上面,如图2所示:同等条件下,钴酸锂的热稳定性最差,NCA、NCM次之,锰酸锂热稳性较好,磷酸铁锂热稳定性最好。
 


图3 不同正极材料的性能对比

目前来说,动力锂电池技术之争主要反应在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问题上,具体来说集中在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极材料之争。三元材料比磷酸铁锂容量大、电压平台高、振实密度大、低温性能好,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三元材料有着明显的优势。此前有行业研究机构预测,三元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比今年将达到25%,到2017年,这个比重将会增长到50%。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有着三元材料无法比拟的循环稳定性和热稳性性。现实生产中,多数企业实行的是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并重的战略。本文刚开始提到的工信部做出了“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决定,就是基于三元材料的安全性较差做出的。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此决定有可能也是针对新能源产业“骗补”的乱局做出的。无论如何,工信部此次做出的决定,反映出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锂电池行业存在的严重问题。

三元电池料NCM、NCA能量密度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能因为热稳定性不好而对其一概投否定票。由于三元锂电池组成复杂,成分可以改变多种比例,通过调节x、y、z的比例,可以实现更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优势。

尤其是我国,三元电池研究相比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应该整合资源、制定统一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使三元材料的技术与应用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磷酸铁锂材料循环性能优异、成本较低、热稳定性好、可快速充电,技术比三元材料成熟,目前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市场比例。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磷酸铁锂仍然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锂电池发展现在遇到了瓶颈期,主要表现在能量密度低、快速充电能力差、安全性差等方面;制约锂电池发展的核心问题,依然是材料。对于材料人来说,难点即是机遇,痛点即是起点,正因为有了各种问题,才突出了材料研究和基础研发的重要性。或许将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都要被新的材料体系取代,或许将来有更适合的电池体系取代锂离子电池;但是当下,锂电池发展受限的问题很严峻,锂电池技术之争依然没有最终结论。


来源:材料人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2
  打破垄断!中国半导体关键材料取得突破 成功争夺5G时代主动权
 1
  弹性塑料电解质实现锂离子电池新设计
 1
  锂枝晶研究新发现,助锂电更安全
 1
  镍将在即将来临的电动汽车革命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
 #国内材料周报#物理所研究获得长寿命疏水材料和密度最小的冰
 1
 #新能源周报#电子器件走向印刷时代
 1
 #新能源周报#太阳能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强强新组合
 1
 “双电解质”架构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
 1
 《中国制造2025》引领零部件持续发展
 1
 【盘点】那些年我们应用的储能技术(3)
 1
 【人物访谈】车身轻量化的挑战和突破路径
 1
 007黑科技走进现实:帅呆了
 1
 2015年 十大新兴技术
 1
 2015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场分析
 1
 2015中国汽车防腐蚀与老化技术论坛即将召开
 1
 2016车用材料技术国际研讨会即将举行
 1
 2016年全球汽车供应商百强榜 中国企业首次闯入20强
 1
 2016中国汽车轻量化国际峰会
 1
 2017中国车用材料(西青)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
 1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这三位科学家因发明“锂电池”获奖
 1
 2020年基本覆盖 十五部委全国推广乙醇汽油
 1
 2040年起!英将禁售化石燃料汽车
 1
 Carbon Energy:碳在集成硅/石墨负极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作用
 1
 Carbon新推三种树脂材料,适用于汽车
 1
 CFRP性能优良 但何时能成汽车主要材料众厂家意见不一致
 1
 LiMnPO4/碳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1
 TUBALL单壁碳纳米管助力电池能量密度发展
 1
 阿斯顿?马丁将推两款新车 全铝平台打造
 1
 鞍钢广汽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
 1
 奥迪3D打印造车成功 掀起金属打印汽车潮
 1
 澳洲莫纳什大学研制新型镁合金 解决汽车和航天产品结构完整性问题
 1
 巴斯夫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应用于汽车减压盖
 1
 半石墨化碳包覆yolk@shell结构的硅碳复合微球用于高性能锂存储
 1
 宝钢股份落实汽车业质管体系新标准
 1
 宝马7系利用碳纤维开启汽车智能轻量化时代
 1
 宝马7系新推行多材料结构 实现轻量化车身
 1
 宝马将推i8电动敞篷跑车 采用超轻材料打造
 1
 宝马汽车革新新蓝图 碳纤维加强车身强度
 1
 保时捷搞事情!!!碳纤维编织车轮首次投入汽车生产
 1
 保时捷推出采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的量产车
 1
 北大新材院潘锋课题组:锂离子电池新型导电粘结剂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
 奔驰使用全球首个塑料材质后轴变速箱横梁
 1
 比钢还硬,丰田想用木浆代替金属做车身原材料
 1
 玻纤增强尼龙后横梁助力汽车减重
 1
 材料领域革新引领汽车行业发展
 1
 超材料蒙皮:给车辆穿上智能“外衣”
 1
 车底特殊保护层 雷遁AC橡胶材料底盘装甲
 1
 车架材料也能撕?铝合金真的比钢“高级”吗?
 1
 车用复合材料的四大应用技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