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常州毒地事件:检测标准缺失明显 检测设备落后
发布:haige__   时间:2016/4/21 20:38:28   阅读:264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目前国内的检测手段与国际先进检测手段有差距,基层的检测力量更是跟不上,检测设备落后。化工企业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太多,很多的确都不在国家标准检测范围之内。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及马路对面的化工污染地。新华社发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及马路对面的化工污染地。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连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疑似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常外周边“毒地”在修复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和监管不力,发生了“二次污染”。

据了解,常外周边“毒地”原是化工厂,因工厂有污染气味太大,遭到周围居民投诉,政府下令搬迁。2011年6月前,位于该地的原常隆化工等企业已完成搬迁。

不过,污染企业搬离,“毒”却留了下来。2011年3月至5月,受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委托,原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对常隆地块内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常隆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较重,用于商业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可接受,必须对污染场地实施修复。2012年3月批复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环评报告,也提到了相邻地块是“毒地”,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常州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修复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没有如期完工。据了解,常州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修复工程方为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而作为相关地块土壤修复工程方案的设计指导单位,常州市环科院原本预设去年6月完成土壤修复,但由于接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水泥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修复没有明确时间,相关部门并未就这一变化做相应预案。

第二,没有按方案操作。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说,在修复的过程中,承建方和施工方本应按照相关部门出具的方案进行封闭操作,结果却露天作业,相关环境风险没有把控。黑牡丹公司项目负责人李飞承认,他们并没有采取钢结构封闭措施,只盖了薄膜。

浙江大学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中心专家尧一骏分析,在常外周边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中,无论是原计划将污染土壤挖出移走的异位修复技术,还是后来直接在污染场地进行土壤覆盖的原位修复技术,只要操作规范,并且经过专业的评估和验收,技术层面都是可以实现污染土壤修复的。

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该地块在修复中,没有使用大棚全覆盖来隔绝翻出污染土壤释放出的污染物,这是非常不规范的。同时,污染修复没有完成,常州外国语学校就已搬过来,显然不合程序。未加封闭的土壤修复现场,显然会对学校人员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在常州“毒地”事件中,“二次污染”检测标准缺失问题表现尤为明显。“老百姓反映有异味,去现场检测结果却是达标的。”新北区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表示,如果把老百姓的人体感知度比作“民标”,他认为国标与“民标”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该局长称,目前国内的检测手段与国际先进检测手段有差距,基层的检测力量更是跟不上,检测设备落后。化工企业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太多,很多的确都不在国家标准检测范围之内。

常州市新北区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淑媛也表达了目前基层环保部门的“无奈”。她说,发现问题只能依靠现有标准来评价,没有标准的问题或现象则无法给出评价。 全国多地存化工污染地 实际上,在全国各地,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城区规划调整,不少城市老化工厂搬迁新址,留下不少废弃“毒地”。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4月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披露,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化工、矿业、冶金等行业的工业废弃地是受污染典型地块之一。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发生曾参与主笔《中国污染场地的修复与再开发的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按照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来划分,中国城市工业污染土地大致可以分为:来自钢铁冶炼企业、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场地;来自农药等化工企业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化工、焦化等污染场地;电子废弃物污染场地。总体上化工企业有毒有害的物质要多一些。

浙江大学空气污染与健康研究中心专家尧一骏表示,来自毒地的气态污染物,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急性健康风险。而在更多情况下,会由于长期暴露在低浓度污染中产生慢性健康影响,这意味着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恶性疾病。

据悉,目前,我国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还没有一部法律,相关的工作也很分散。专家们建议,应尽快出台避免对周边环境“二次污染”的相关措施,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应尽快实施。

李发生表示,修复一吨污染的土比处理一吨污染的水,价格可能要高出上千倍。受地方财力的影响,有些地方只能量入为出地控制污染土地的环境风险。建立费用合理分担的多方筹资机制,解决污染土地的修复治理问题,是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政策机制。


来源:日立资讯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出炉
 4
 认监委:符合这些条件可申报“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
 4
 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获重要进展
 4
 「现代物理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真实的吗?
 3
 不是金子,也一样会“发光”
 3
 测厚仪原理
 3
 失败四次后,SpaceX 终于既能上天,还能海上回收了
 3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突围”之路
 3
 在长寿命高温材料实验室内 一组高温材料“烤”验近8年
 3
 “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圆满实现全部目标
 2
 2015 Q.C. CHINA优秀展品风采榜
 2
 NASA无奈表示“机遇号”火星车或将永久失联被放弃
 2
 当代建筑奇观鸟巢,巨型钢铁屋顶靠它撑起
 2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暨2015 Q.C.CHINA顺利闭幕
 2
 费马大定理这三百年,它经历了啥?
 2
 分子大小的晶体管新鲜出炉
 2
 复旦大学团队实现有机材料的高激发态发光转换调控
 2
 盖亚望远镜数据揭秘银河系成因
 2
 给我一双能“长期监测”的眼睛,让水污染无处遁形!
 2
 跟我一起,一口一口吃掉“混沌”!
 2
 化工院段曦东教授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发文:层数可控的二维材料NiTe2的制备(图文)
 2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检测 解决“三无”和“老旧”电梯问题
 2
 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2号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2
 科学家首次借中微子为地球“称重” 有望发现暗物质芳踪
 2
 南海微生物防腐有术 点亮耐蚀钢研发灵感
 2
 宁波材料所在水凝胶可控跳跃方面取得进展
 2
 人为什么会有意识?一切可能都与振动有关
 2
 如何检测重金属?
 2
 我国科学家实现OLED的新突破——高效自由基发光器件
 2
 新技术实现常温常压制备高纯度氢气
 2
 益生菌到底有没有益?
 2
 羽绒服、牛仔裤换来了中国第一个“人造太阳”
 2
 再见开普勒,感谢你告诉我们不孤独
 2
 展开新一轮太空竞赛!NASA计划25年内人类登陆火星
 2
 子弹都打不碎的玻璃,为何用手轻轻一碰就碎了?
 2
  “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正式通知
 1
  镍铜合金铸件的渗透检测
 1
  陕西省无损检测学会召开第十六届理事会
 1
 “2016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 正式通知
 1
 “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预通知
 1
 “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学术报告/论文征集通知
 1
 “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预通知
 1
 “2019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预通知
 1
 “2023 EVIDENT杯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优秀论文评选”征文启事
 1
 “奥林巴斯杯2021超声检测技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在沪举行
 1
 “奥林巴斯杯2021超声检测技术优秀论文评选”征文启事
 1
 “材料与测试网”预祝2015年“延长化建杯”第三届全国无损检测技能竞赛圆满成功
 1
 “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问世
 1
 “狗鼻子”探测器:让警犬面临下岗
 1
 “海星6000”完成首次科考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