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消息正文
河北科大韩春雨:创新何惧“板凳冷”
发布:kittyll   时间:2016/5/18 16:25:04   阅读:485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韩春雨

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刊发韩春雨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基因编辑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的NgAgo技术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非知名学者”身份,世界级科学发现,韩春雨让中国学术界为之沸腾。

十年“板凳冷”,一朝“见月明”

2006年,韩春雨来到河北科技大学任教。此后的十年间,韩春雨未发表任何重要论文。

但韩春雨的科研工作,十年间一天都未曾停歇。

坐落在河北科技大学的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大楼,墙面斑驳,爬山虎绿了黄、黄了绿。三楼、四楼的实验室里,韩春雨的实验也同样马不停蹄,迭代更替。

“在发表这篇论文前,我一直全情投入,跟踪基因编辑的主流技术——CRISPR-Cas9的进展。”韩春雨介绍,他们曾使用这一技术变异了一些植物,在准备将这一发现整理成论文时,两篇与这一技术近似的论文在国外杂志上先后发表,这让韩春雨和团队原有的计划彻底作废。

技术跟随,是许多国内研究人员在投身世界科学前沿领域时,最为“稳妥”的选择。其优势是“避免大方向打偏,容易短期内‘见效’”,但缺点则是“竞争者重重,重复可能性高”。

果不其然,韩春雨接下来的“跟随”之路,也折戟沉沙。“我们希望通过自己更精巧的设计改进CRISPR技术。但过程中,一位知名学者在论文中列出几十种技术改进可能性,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想法。”对于憋着一股劲,每天在实验室干到凌晨两三点的韩春雨而言,这种失败令人沮丧。

“我们下定决心,不再跟随,一定要原创。”韩春雨说。

韩春雨和团队决定走一条前人未曾踏足的全新路径。“2014年2月,一篇关于TTAGO的文章给了我机会,当时一些研究者以此为指引但实验失败。在下功夫看了很多文章后,我猜测温度可能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敏感因素,于是我把高温菌排除,只留下常温菌。”实验初期,和其他研究人员一样,韩春雨也多次失败受挫,“但我坚信自己想找的东西一定存在。”

果然,两个月后,韩春雨笃信不疑的结论出现了。

几经波折,这篇突破性的论文终于发表,十年间“少有声息”的韩春雨,一夜成名。

“主结果出来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学校门都锁了,我只能跳墙头回家,那一次,跳得特轻松。”韩春雨说,“我终于成为一名科学家了。”

“我不会离开河北”

美国、瑞典、法国、韩国……韩春雨一天能收到上百封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

“中日韩三国基因大会已邀请我去参加学术会议,来邮件来电话交流学术或寻找合作机会的机构很多。”韩春雨透露,一些机构试图挖走他。

许多人觉得,韩春雨可能在河北“待不长了”。

“我不会离开河北科技大学。”说这话的时候,韩春雨没有犹豫,“这里的环境很好。”

实验室有些杂乱的试剂架上,一些饮料瓶子混杂其间:一个饮料瓶上贴着块白胶布,写着“银染固定液”,另一个可乐瓶上贴的则是“PBS”。

这让记者对韩春雨口中的“环境好”打了个问号。

“我很反对那种千方百计拉来经费,只是为了‘秀器材’的做法,对我而言,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够用就好。”韩春雨指了指身后的一台电脑,“看见它没,只要能接入互联网,我就可以查阅当下最顶尖的研究进展,对我而言,世界就是平的。”

“我来到河北科技大学的时候,副教授职称都还没评下来。在大部分高校,一个副教授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这里不仅给了我实验室,还提供了25万元的学科建设资金。”韩春雨介绍,在他决定在Ago上“搏一把”的时候,河北科技大学又提供了另一笔科研经费。加上韩春雨申请到的其他40万元可供自由支配的国家科研经费,可以满足实验室日常运转。

“我享受这里宽松的科研环境。河北科技大学给了我潜下心来做事儿的机会。”韩春雨说,“如果换成某些高校,十年不发论文,恐怕早被扫地出门了。”

即便是在许多人看起来必不可缺的“出国深造”,在韩春雨眼里也不是提升科研水平的“必备条件”。

“信息扁平化给了研究者更多机会,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善于思考,你就可能成为成功的科学家。”韩春雨说,“只要能把自己培养成MIT(麻省理工学院)水准,你所在的地方就是‘MIT’。”

“科学家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我是一名科学家。”

面对记者,韩春雨不止一次套用周星驰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介绍自己。

这话有两层意思:“我不是‘野鸡大学’的‘草根学者’,我是百分百的纯正科学家。”

第二层意思是:“我是一名科学家,请不要用科学研究之外的标尺来审度我。”

但这句话无法满足公众对于韩春雨“世俗生活”的好奇心。

韩春雨有车,是一辆2008年购买的“富康”,一直开到现在。并且“因为没钱,所以没有换车计划。”

韩春雨有房,学校分配给他130平方米的房子,但因“离学校远,不方便干活”,韩春雨选择了离实验室走路5分钟就能到的一套58平方米的房子。韩春雨觉得“58平方米是使用面积,住起来并不小,外面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商品房可能也就这么大。”

韩春雨月薪“几千块”,他觉得“够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应用已被韩春雨“赶超”的crispr技术的一家公司,此前从德国拜耳制药一家揽得的资金就高达3亿多美元。

跟随韩春雨多年的助手高峰,一直吃住在实验室,每月生活费由韩春雨从自己不算丰厚的工资里开支。

“小时候家里穷,因为吃不上有营养的东西,我患上贫血症,家里养着一只鸡,一天只下一个蛋,我父亲对我哥哥说,这给你弟吃,你弟不吃就死了。”儿时的拮据生活并未激发韩春雨对物质生活的追逐,反而让他习惯了“安贫乐道”的生活。

“我做科研的过程一点都不苦,我很享受搞科研的过程。”韩春雨说,“虽然也会有挫败,但我充满了斗志,我觉得自己是打不倒的人。”

“科学家不仅是个头衔。”韩春雨说,“科学家是一种生活方式。”

韩春雨喜欢紫砂壶,实验室各种试剂散发的味道里,常夹杂一缕茶香。

韩春雨自学古琴。实验楼里偶尔会传出深邃幽远、古朴淡雅的琴声。

“特别躁的时候,抚上一曲,能够平静下来。”韩春雨说。


来源: 河北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陈洪渊:为科学"嚼菜根"的院士
 2
  “网状的碳”是更快DNA测序的关键
 1
  3D打印在人体器官应用中的重大突破
 1
 (海量美图)你以为是水墨画?其实它是科学家的X光片!
 1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致力于打造知名民族企业品牌——访艾因蒂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先生
 1
 “做学问就是要推动国家发展”——记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创建者、吉大教授徐如人
 1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带你去看Olympus BX53M/BXFM工业正置显微镜发布会
 1
 《自然》展望2016年11大领域
 1
 【会议预告】QA/QC/研发人员不可错过的LABWorld现场精彩
 1
 2016年HPLC热门话题预测——为什么有效的HPLC分离对于高复杂系统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1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让你看清生物大分子的模样
 1
 2018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布鲁克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
 1
 2019年慕尼黑国际光博会-聚焦生物光子学:激光技术在分析、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
 33年探查37万条轮轴:记火车“X光医生”闫兴楼
 1
 3D打印新应用——协助治疗糖尿病
 1
 3D生物打印实用化脚步渐近
 1
 92岁院士一件衬衣穿了30年,却捐了420万全部积蓄帮贫困生
 1
 analytica China 2018展位预售优惠正式启动!
 1
 BioPh, ICSE,FDF&LABWorld China 2018 研发与创新引领未来
 1
 BioPh, ICSE,FDF&LABWorld China 2018 研发与创新引领未来
 1
 CPhI & P-MEC China 2016完美收官:助跑行业国际化征途,共创国际合作新机遇
 1
 MIT科技评论“2016十大突破性技术”出炉
 1
 SBWC可否替代HPLC用于药物分析?权威专家来解答
 1
 安捷伦科技公司授予著名系统药理学家 Lawrence Lesko“安捷伦思想领袖奖”
 1
 壁虎启发新材料的设计
 1
 不要被国外期刊扼住“咽喉”——全国政协委员王涌天访谈
 1
 材料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1
 材料专业好老师:复旦大学杨振国教授访谈
 1
 超级钢,如何从实验室到量产?——访超级钢研制科学家罗海文
 1
 超快工程学 到底有多快
 1
 陈剑峰:列车探伤“名捕”
 1
 持续创新,推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访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科学事业统括本部、产业营业二部部长潘伟先生
 1
 穿上七件套防护服:揭秘离“核”最近的人
 1
 传承与发展:访上海材料研究所增材制造研发与应用中心主任张培志教授
 1
 从销售到专家 走在时代前列——访奥林巴斯潘伟先生和郑文平先生
 1
 大秦铁路上的钢轨医生:11年排查500根重伤轨
 1
 带着年少之惑,长成创业“高手”
 1
 岛津方案: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和质控应用专题
 1
 德国明斯特大学分析化学中心主任Uwe Karst教授谈ICP-MS在环境研究和生物成像上的应用
 1
 邓玉强:丈量光的速度
 1
 董绍明: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撑腰”
 1
 毒液是不是寄生生物?
 1
 对话企业家:做国之重器安全守护者——访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庆生先生
 1
 对话企业家:做国之重器安全守护者——访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庆生先生
 1
 俄科学家称用兽骨进行3D打印有望再生人骨
 1
 方禹之教授:左手教务长,右手分析化学
 1
 废水中纳米颗粒毒性的追踪分析技术
 1
 感恩?回报?激励——访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创立者屠耀元教授
 1
 感知死亡的气息!这款生物电子“鼻”做到了
 1
 巩岩:质量之魂 存于匠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