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歼20学不了F22矢量喷管,缺高性能钛合金和陶瓷
发布:kittyll   时间:2016/5/30 16:49:28   阅读:4935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在超声速状态下,飞机有38%-50%甚至更高比例的阻力都来自于飞机的尾部。为了针对后机身进行气动外形上的减阻,大幅度减小超声速巡航飞行的阻力,F22采用了与全机设计一体化的两元矢量推力系统,并取得了阻力与隐身上的极好效果。
 





两元矢量推力为F22减阻的效果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俄式飞机惯用的轴对称矢量喷管也能做到的。飞机在进入超声速状态以后,随着气动中心的后移和阻力的增加,平尾等气动面会出现控制阻力加大、控制能力反而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矢量推力分担平尾的工作,大大减小平尾的偏转幅度,F22在维持超声速飞行平衡时能够极大的减小控制方面的阻力。
 

F22机身后减阻是迄今为止战斗机设计不可逾越的巅峰

而第二个效果则是F22所独有的:F22机身采用了两头尖的超声速翼型剖面,整个机身侧面的形状就是巨大的超音速机翼,形成极低阻力的超音速升力体布局;而这其中如何给尾部收尖,对整个设计的性能指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两元矢量推力喷口的使用,使F22尾部流畅的将截面积缩减到了最小。

因此F22采用的两元矢量推力,看似笨重很多而且推力损失大不少,比起轴对称喷管又在超机动控制上能力欠缺;但是它通过改善战斗机的总体阻力与信号特征,实际上获得的性能收益是轴对称喷管完全不能相比的。
 


图片:F15S/MTD,先后换装两元矢量喷管和轴对称矢量喷管进行对比性能试飞

既然阻力与隐身上优势如此明显,为何中俄的飞机不采用?

答案就一个:做不出那个水平。四代机由于强调超巡,发动机喷流的特性是双高——高温、高速;轴对称喷管的圆形截面受力不仅均匀,而且承受的热载荷和力载荷也小。而方形截面不可避免会遭遇受热、受力的高度不均匀,没有轻质且高强度又极耐高温的材料,根本应对不了这样的苛刻的工作环境。
 

以F22为例,它喷管承力结构的钛合金材料就是专门研制的。在F22之前,钛合金的极限工作温度从350度一直提升到600度,但都无法克服高温自燃(钛的化学性质在高温下非常活跃,所谓耐高温只是相对铝合金来说)的问题。而F22上采用的Alloy c高温阻燃钛合金(牌号Tidyne 3515,基本成分50%钛、35%钒、15%铬),在激光器的点燃测试中,燃点比三代战斗机用的常规钛合金高出500度。
 


图片:材料不行,工程能力也追不上美国人,结果做出来的两元矢量喷管根本无法控制住体积和重量,画虎不成反类犬

中国和俄罗斯,都在美国Alloy c系列合金的公开资料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类似性能的阻燃钛合金,比如中国版Alloy c就叫做TI40。但是由于基本功不扎实——比如对钛合金燃烧的原理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国内在TI40的应用上至今达不到实用水平。根据2014年航空材料学报的公开论文,我国将TI40首先应用在工作温度较低的发动机压气机机匣,待型号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应用到其它部位——很显然这只能是涡扇15了。
 

歼20现在用的还是没有矢量喷管的AL31发动机

另一方面Alloy c系列合金本身,也无法直接抵御发动机燃气的冲击烧蚀,因此它需要一个热屏障来隔离燃气。美国采用的是以碳化硅纤维为基础开发的复合陶瓷材料,以获得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性能。而在这一方面,我国和美国相比差距更大——阻燃钛合金至少造的出来,好不好用两说;而碳化硅增韧陶瓷,起码高性能碳化硅纤维我国目前极度依赖进口而又被国际社会所禁运。
(作者:候知健)
 
后记:小科普

1 高温钛合金

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的高温钛合金是Ti-6Al-4V,使用温度为300-350℃。随后相继研制出使用温度达400℃的IMI550、BT3-1等合金,以及使用温度为450~500℃的IMI679、IMI685、Ti-6246、Ti-6242等合金。已成功地应用在军用和民用飞机发动机中的新型高温钛合金有:英国的IMI829、IMI834合金;美国的Ti-1100合金;俄罗斯的BT18Y、BT36合金等。

近几年国外把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纤维或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研制钛合金作为高温钛合金的发展方向,使钛合金的使用温度可提高到650℃以上。美国麦道公司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一种高纯度、高致密性钛合金,在760℃下其强度相当于室温下使用的钛合金强度。

2 阻燃钛合金

常规钛合金在特定的条件下有燃烷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各国都展开了对阻燃钛合金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突破。美国研制出的Alloy c(也称为Ti-1720),名义成分为50Ti-35v-15Cr(质量分数),是一种对持续燃烧不敏感的阻燃钛合金,己用于F119发动机。BTT-1和BTT-3为俄罗斯研制的阻燃钛合金,均为Ti-Cu-Al系合金,具有相当好的热变形工艺性能,可用其制成复杂的零件。

3 陶瓷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等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主要用作高温及耐磨制品。其最高使用温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特征。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顽固的”通用电气公司科学家创造了新的节能材料
 2
 飞机结构腐蚀与维护
 2
 武汉使用3D打印技术造国产新战机钛合金部件
 2
  《Science》头条:再见传统耗时的陶瓷烧结工艺,10秒快速烧造陶瓷的技术来了!
 1
  陶瓷新应用——美国陆军研究3D打印陶瓷防弹衣
 1
  这位从乐清农村走出的学霸成了“钛”空专家
 1
 “白色石墨烯”可大幅提升陶瓷材料性能
 1
 “世界上最薄的镜子”有望助人探测宏观世界量子现象
 1
 “太空制造”来了!中科院验证微重力制造技术
 1
 《MSEA》钛合金单向压缩过程的组织性能演变!
 1
 《Science》超快脉冲激光焊接陶瓷材料!
 1
 《机械工程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制备及应用进展”专题征稿启事
 1
 【长知识】航空运输飞机的材料为什么非得要用钛合金?
 1
 【解析】3D打印技术在传统陶瓷领域的应用进展
 1
 【一周看点】国内全玻纤复材四座固定翼飞机成功试飞;装备指导目录元旦起更新
 1
 0.6Zr3Mo钛合金在含不同浓度盐酸胶凝酸中的腐蚀疲劳行为
 1
 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十大新闻
 1
 2019-10期 新材料产业技术进展月度动态报告
 1
 3D打印钛合金疲劳性能研究获进展
 1
 3D打印陶瓷材料的成型及研究进展
 1
 7.5万欧元 高性能陶瓷3D打印机ADMAFLEX 130上市
 1
 BT20钛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的预测模型
 1
 BT22双相钛合金等温锻造工艺的确定
 1
 C919成功首飞,为何发动机用国外的还说是国产大飞机
 1
 Concept Laser将为空客批量3D打印航空部件
 1
 EBSD测定钛合金中氢化物的取向关系
 1
 EDTA滴定法测定钛合金化铣液和酸洗液中氟的含量
 1
 F16战斗机北海坠毁后,经过力学性能分析,全世界的F16引擎更换了这个零件。。。
 1
 GB/T 23605-2020《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定方法》标准解析
 1
 GB/T 6394-2017在钛合金晶粒度评定中的应用
 1
 GE航空集团对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点火测试
 1
 HRL将专注于陶瓷和冶金领域的突破性3D打印技术
 1
 NASA利用记忆合金打造新型可折叠机翼并成功试飞
 1
 NASA正在研发可提高发动机寿命和效率的先进陶瓷涂层
 1
 Nat. Commun.:透明钇铝石榴石基纳米陶瓷的无压玻璃结晶
 1
 Nature Communications:低成本、高强度分层纳米结构β-钛合金
 1
 Nature子刊:陶瓷材料经电场烧结可以像金属一样变形
 1
 PCD刀具高速铣削TA15钛合金的切削性能
 1
 SiCf/Ti-6Al-4V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及其影响
 1
 TA15钛合金电子束焊缝形貌及显微组织
 1
 TC2钛合金电镀铜的应用
 1
 TC4钛合金齿轮表面渗钼合金化后的组织与性能
 1
 TC4钛合金冲击弯曲韧度的测试方法
 1
 TC4钛合金搅拌摩擦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1
 Ti-5Al-5Mo-5V-3Cr-1Zr合金α相的析出行为及其对断裂机制的影响
 1
 Ti60/TC17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显微硬度
 1
 TiB+TiC+La2O3三元颗粒增强IMI834钛基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行为
 1
 ZTC4钛合金规定残余延伸强度的测定
 1
 阿波罗-2: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的私人飞机
 1
 安徽工业大学新成果提升医用钛合金表面防护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