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数说行业|点赞!中国材料科研震撼世界的7天!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6/7/1 12:45:52   阅读:163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上周,中国科研备受关注:每秒10亿亿次,“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成为世界最强大脑;900℃潜力!南京理工大学新型钛铝合金部分性能超越GE航发材料;时隔8年Nature再出中国特辑,聚焦中国科研;哈工大3项技术助力长征七号一飞冲天!

当然,行业新闻同样精彩:巴斯夫32亿美元收购全球表面处理供应商凯密特尔;68亿美元,三星专注提升OLED产能;75家材料相关企业登上中国品牌500强榜单;达沃斯发布2016年度十大新兴技术,纳米技术、电池技术、二维材料榜上有名。

【科研震撼】

1、每秒10亿亿次

6月2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国际超算大会发布了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首次亮相的“神威•太湖之光”超越之前六次夺魁的“天河二号”成为世界最快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系统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现由清华大学负责运营。作为超算领域的最强大脑,“神威•太湖之光三大特点格外引人注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神威•太湖之光”是全球第一台运行速度超过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其峰值性能更是高达12.54亿亿次/秒。

 
拥有一颗“中国芯”。与“天河二号”使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和Xeon Phi协处理器不同,“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是“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25平方厘米芯片上,集成了260个运算核心,数十亿晶体管,计算能力达到了每秒3万多亿次。单芯片计算能力相当于3台2000年全球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不仅快,而且省。据报道,“神威•太湖之光”的功耗比为每瓦60.51亿次,持续性能和功耗比两项均属世界排名第一。

2、900℃潜力
 

6月21日,南京理工大学对外宣布,该校陈光教授团队采用纳米孪晶强韧化方法制备出高温PST钛铝单晶合金,该合金集高强度和高塑性与一身,室温拉伸塑性和屈服强度高达6.9%和708兆帕,抗拉强度达978兆帕。此外,该合金还有望将目前钛铝合金的使用温度从650℃~750℃提高到900℃以上,较目前GE公司采用Ti-48Al-2Cr-2Nb(简称4822)合金性能更优。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心脏,目前我国发动机叶片主要材料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其承温能力每提升25-30℃,即为一代新合金。而PST钛铝单晶合金承温能力提升了150-250℃以上,属于发动机材料方面的重大突破。

详细报道与文献可参见材料牛报道:《国内钛铝合金获重大突破 使用温度、寿命均大幅优于GE发动机用高温合金》。

3、时隔8年
 

6月2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连发5篇文章聚焦中国科研。这也是继2004年推出中国特辑——《中国之声I》、《中国之声Ⅱ》以及2008年《中国的挑战》后,第四次聚焦中国科技发展。

这五篇文章分别为:新闻精选《中国科学之星》、《数字中的中国科研》、《测序大国》,专家评论《东方并非蛮野无序》以及中国基金委主任杨卫发表的评论《讨论如何提振中国基础研究》。(点击标题即可查看原文)

《中国科学之星》重点关注了包括颜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以及陆朝阳(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在内的10名科学家的科研经历及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名科学家中,半数为60后,而最年轻的陆朝阳更是只有33岁。《数字中的中国科研》则用5张信息图全面展现了这些年中国的科研投入。

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在《讨论如何提振中国基础研究》一文中从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谈了如何提振中国科研。与此同时,他还提到了包括分子化学与量子催化、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绿色科学”(如地球科学、海洋科学与环境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在内的多个未来5年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及相关机构。

4、3项技术
 
 
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除了欣喜外更值得材料人关注的是哈工大的科研团队揭秘的3项关键技术。

铜钢电子束焊接技术。该技术由哈工大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秉刚教授、冯吉才教授带领团队完成,应用于我国新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制造。

流体高压成形技术。哈工大材料学院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苑世剑教授、徐永超教授带领团队利用流体高压技术,首次研制出整体结构五通件。该技术保证了增压系统在低温、冲击以及振动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安全高效的工作。

专用飞行测试传感器。哈工大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孟松鹤教授团队研制的专用飞行测试传感器用于测试返回舱再入过程中气动热环境的热流密度、压力和放热结构内部温度。

【聚焦行业】

1、32亿美元
 
 
 
 
 
 
 
 
 
6月20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与雅宝(Albemarle)公司签署协议,以32亿美元收购其旗下全球表面处理业务供应商凯密特尔。

上海凯密特尔化学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国际表面处理技术的领导者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表面处理生产基地之一。其产品保护金属免受腐蚀,帮助材料成型与加工,优化用于油漆工艺的零件,确保合适的涂层附着力。其生产的化学品应用于广泛的行业和终端市场,主要服务于汽车、航空、卷钢、金属成型领域。

2、68亿美元
 
 
近些年,随着技术成熟,OLED制造成本基本与LCD持平。2015年OLED屏幕市场更是销量翻倍,加之苹果明年为iPhone全面换装OLED屏幕的传闻也是不绝于耳,OLED屏幕的市场潜力被业界看好。

6月21日,有报道称OLED面板市场领头羊三星近日计划在OLED面板方面扩大产能,计划投入68.2亿美元。而如此的投入将为其带来2亿块OLED面板,预计三星OLED面板年产量将提高到3亿块。

3、75家公司
 
 
6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世界品牌大会”上发布了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

在行业分布上,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涵盖了金融、文化传媒、信息技术、家用电器等在内的23个相关行业的品牌,其中与材料相关的化工、能源、建材等领域共有75家公司上榜,占比达15%,这75家企业的行业分布如下:
 
 
在品牌价值方面,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总价值为132696.30亿元,比去年增加24564.74亿元,增加幅度为22.72%。其中国家电网以3055.6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本年度品牌价值榜首。而材料相关企业中排名最高的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达到2025.7亿元。以下是75家企业品牌价值详情:
 
 
4、2016年10大新兴技术
 
 
 
6月26日,2016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梅江会展中心召开,该论坛对外发布了2016年度十大新兴技术。

该榜单由论坛的新兴技术跨界理事会根据两大标准编译:(1)某项技术的发展是否以2016年为重要转折点。(2)该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的可行度。

根据这两大标准评选出的2016十大新兴技术包括:纳米传感器和纳米级别物联网;下一代电池;区块链技术;二维材料;无人驾驶汽车;器官芯片;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开放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光遗传学;系统代谢功能。
具体报道可参见:These are the 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16。


来源:材料人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巴斯夫推出FDM金属3D打印材料,成本比SLM降低10倍
 1
 “东方红一号”检测设备受奖被称“航天瑰宝”
 1
 “神舟十一号”发射圆满成功:深度解读它的主要任务与技术革新
 1
 “太空冰箱”里的奥秘(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温度)
 1
 “太空制造”来了!中科院验证微重力制造技术
 1
 “天河二号”一天筛完地球上所有药用化合物
 1
 2015全球化工50强新鲜出炉!
 1
 2101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能和焊接技术
 1
 NASA选定三种超轻材料为飞船减负
 1
 NASA运用纳米技术降低航天系统重量
 1
 NASA在对3D打印部件和传统部件做对比测试
 1
 SLENTITE?:用于定制化气候管理的全新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成功试产
 1
 巴斯夫、华曙和LSS联合开发出选择性激光烧结 3D 零部件打印解决方案
 1
 巴斯夫、陶氏、杜邦……这些顶级材料公司的创业历程竟是这样?!
 1
 巴斯夫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应用于汽车减压盖
 1
 巴斯夫或插手“陶氏杜邦”合并 搅动全球化工业版图
 1
 巴斯夫计划将全球研究平台移至上海
 1
 巴斯夫推出全新光稳定剂 用于木器涂料和金属涂层
 1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面望远镜实现2000小时观测
 1
 超高温金属防氧化涂料助力航天事业
 1
 超级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大分子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
 从月球到火星,深空探测走向宇宙更深处
 1
 打破传统局限 线激光器将塑料焊接技术发挥极致
 1
 打破国外垄断!我国在核电站焊接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1
 带你看看火箭发射卫星全过程:火焰绚烂如烟花
 1
 第二届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通知(第一轮)
 1
 点赞!这些年中国领跑世界的十大科技
 1
 俄罗斯电子公司启动前瞻性氮化镓晶体管的研制工作
 1
 俄启动创新项目研发新型材料超强金属玻璃计划2021年投产
 1
 俄欲开发核动力发动机 可一个半月飞抵火星
 1
 高能束增材制造钛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1
 给国际空间站装上目视检测机械臂
 1
 工艺随需求的不断进步 塑料零部件小到极致
 1
 焊接技术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
 1
 航天技术攻克燃煤发电行业点火难题
 1
 航天科技研发四维成像光谱仪 助力遥感领域
 1
 航天三院增材中心实现高温合金外套螺母批量3D打印
 1
 鞠鹏飞:为航天材料解决腐蚀磨损难题,为航天装备打造专属“防护服”
 1
 欧盟研制成功航天专用特种碳纤维材料
 1
 盘点:2016上半年3D打印行业十大事件
 1
 皮皮虾的“铁拳”或有助于开发航天器新材料
 1
 前沿|中英联合开发出用于高超音速飞行的新型碳化物涂层
 1
 浅析航空航天材料常见无损检测技术
 1
 强强联合:巴斯夫在3D打印界再有新动作
 1
 日本发明超轻形状记忆合金 重量减少30%
 1
 神户制钢开发汽车用高强钢和铝接合的新焊接技术
 1
 生命之舟里的化工新材料
 1
 十九大视点|总书记点赞的科技亮点
 1
 使用3D打印部件 巴斯夫新概念车将投产
 1
 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生产商巴斯夫成立专门3D打印子公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