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世界第一高桥上的高科技:智能混凝土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6/9/12 13:47:01   阅读:130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9月10日成功合龙的杭瑞高速北盘江特大桥,是目前世界第一高桥,也是世界级特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这座多个数据刷新钢桁梁斜拉桥世界纪录的大桥,凝结着项目设计和建造者们的心血。 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杭瑞高速贵州境毕都项目办主任周平介绍,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设计、多家施工单位合作建造的北盘江特大桥东与贵州水城县都格镇相连,西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相交,是钢桁梁斜拉桥,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达565米,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

超越之前世界第一高桥四渡河特大桥的560米(四渡河大桥地处湖北宜昌与恩施交界处,位于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四渡河),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

大桥全长1341.4米,主跨720米,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由贵州省和云南省共同出资修建,总投资为10.28亿元。桥面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针对峡谷深、施工条件艰苦的特点,自2012年开工建设以来,设计与承建单位在建造过程中进行了系列科研攻关,克服沿线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确保科技含量高、难度大的北盘江特大桥建设得以顺利合龙。

能够自己流动均匀填密的“智能”混凝土用于大桥建造的所谓“智能”混凝土,学名叫“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

利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必须根据机制砂的颗粒特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配制出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由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和良好的抗离析泌水能力,能够仅依靠自身重力而无需施加振捣就能均匀密实填充成型,能够很好满足现代结构复杂和配筋密集的工程混凝土成型要求。

这种混凝土的“智能”之处,就是能够自己流动均匀地填密。 以前用混凝土铺路面,要用滚筒等工具振动混凝土,以便混凝土密实,但是如果是振漏了或者振过了,就会出现空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如果桥墩支架有空洞那问题就严重了。采用所研发的“智能”混凝土能够既保证质量,又让施工更方便,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配置及作业时间,节约大量的人工费用,提高机械设备工效,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尤其是在钢构混凝土桥梁使用中,管状的钢构件里不可能振荡混凝土,因此如果在里面形成空洞,就将危及桥梁结构安全。使用“智能”混凝土,它会沿着管道自己均匀分布,保证桥梁质量。



云计算用于大桥质量安全监测

大桥设计者采用云计算技术,研发并建立了一个集建、管、养于一体的桥梁管养综合信息化平台,打造了该桥的数字化“贴身医生”,“寻脉问诊”不需再去现场,一旦发现大桥“生病”,可立即报警。

北盘江大桥设计和建设者们不仅担负建造的重任,还要负责大桥今后的正常安全运行。

针对毕格高速北盘江大桥的施工和建设特点,以及后期运营养护中存在的工程量大、涉及专业面广、管理信息繁冗的问题,该工程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全过程动态信息化管理”的方案,将云计算与物联网、大数据结合为一体,使该桥的建、管、养信息化需求一网打尽。

大桥设计者采用云技术研发并建立的云信息平台,将施工过程中包括桥梁施工监控在内的各种建设数据与后期运营过程中的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建立起有机联系,绘制出该桥的“基因图谱”,并形成整座桥梁的全寿命数据链。

据了解,守护这座大桥安全的有三朵“云”:桥梁基础信息云、桥梁监测养护数据云、桥梁分析决策云 。

通过安装在桥上的感测传感器,把桥梁的索塔、桁梁、桥面、斜拉索等各处的车辆载重、温度、风况、振动等环境和部件的“健康”状态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高速传输网络“秒传”至系统的基础信息云和桥梁监测养护数据云,然后分析决策云对前面这两朵云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数据发送到指定人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上。

在大桥的每个关键构件上,都使用了激光标刻或者二维码技术,也就是让每个关键构件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在“云”中能够准确追溯到从生产到运输、架设、营运各个阶段的质量、计量等“时间轴”指标,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和安全事件,能够快速、高效地追踪溯源,及时处置。

在“云”里,还设立了典型病害库,为每个关键构件预设病害类型,通过自动发送数据或者人工扫描附着在构件上的二维码信息,选择相应的病害信息就可以实时传输至云端,让病害隐患无处可逃。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的张杰主任解释说,比如桥上的某根斜拉索营运一段时间后,一旦出现了微小“失常”,杆件上的传感器就会自动发送相应数据到云端,甚至一些关键部位的某些零部件松动,也会被第一时间发现,并根据云端数据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来源:中国科技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临淄公路分局运用新材料快速修补桥梁伸缩缝
 2
 全球首座3D打印混凝土桥梁在荷兰通车
 2
 世界第一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实现合龙
 2
 世界跨径最大连续钢桁梁桥首根试桩混凝土顺利施工完成
 2
 我国首座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在湘验收
 2
 #高分子材料周报#新突破—未来的塑料由硫制造
 1
 #荐书#《材料简史及材料未来:材料减量化新趋势》
 1
 “院士企业家”攻破混凝土全球级难题
 1
 《钢筋混凝土基础梁》等29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将于9月1日起实施
 1
 《无损检测》2017专题报道:混凝土无损检测
 1
 3D打印被推上新高度 这样的桥你敢走吗?
 1
 3D打印混凝土让建筑工业化进入快车道 原材料探析
 1
 CECS21-2000标准中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数据处理及判断的探讨
 1
 LED照明新材料:半透明混凝土会发光
 1
 半电池电位法在混凝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中的应用
 1
 被遗忘的桥梁工程无损检测技术
 1
 不同状态的钢筋在氯离子入侵过程中的腐蚀行为
 1
 超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应用
 1
 超声回弹测强数据分形分析法评价混凝土高温破坏安全性能
 1
 超声有限幅度法检测混凝土孔洞缺陷
 1
 成就工程材料新高度:访上海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徐斌教授
 1
 穿墙超人来了:轻松穿透混凝土发现其中钢结构早期腐蚀的无损检测新方法
 1
 从未见过的绿色体验——会呼吸的混凝土
 1
 电化学方法判断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临界状态
 1
 端面处理对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
 非饱和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毛细吸附
 1
 废轮胎中的聚合物纤维竟能阻止混凝土继续开裂?
 1
 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1
 粉煤灰与表面涂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的影响
 1
 钢筋锈蚀率检测仪在桥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1
 钢铁桥面铺层“土”,维护无需大修补
 1
 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1
 工程师研发新型导电混凝土 成融雪除冰神器
 1
 海砂混凝土如何防锈蚀?海砂混凝土复合筋首次成功应用!
 1
 海洋环境中受腐蚀混凝土的力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1
 含水率对受损混凝土超声波波速的影响
 1
 合成孔径算法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
 1
 核电站中使用的混凝土成像探地雷达
 1
 红外热像技术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化弱为强——科学家利用缺陷来强化材料
 1
 回弹法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线路结构健康检测中的应用
 1
 回收的木材废料可以使混凝土更坚固
 1
 混凝土保卫战
 1
 混凝土表面硅烷改性后的防腐蚀性能
 1
 混凝土假性碳化引起回弹法强度的误判
 1
 混凝土结构损伤声发射检测进展
 1
 混凝土结构损伤声发射检测研究进展
 1
 混凝土结构中NO2-的不均匀性对钢筋宏电池腐蚀行为的影响
 1
 混凝土孔洞难发现 超声波检测出新招
 1
 混凝土硫酸杆菌腐蚀研究进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