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破解3D打印世界性难题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7/1/18 19:00:39   阅读:1651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我们的技术将在先进制造领域掀起新一轮的革命。”日前,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海鸥携其研发的“智能微铸锻铣复合制造技术”,与法国空客公司举行了技术合作签约仪式,这是法中两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一项重要合作。这位年过60岁的老人和夫人王桂兰一起,带领团队用14年的时间,破解了困扰金属3D(三维)打印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了我国首超西方的微型边铸边锻的颠覆性原始创新。

不仅是空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不久前也主动上门洽谈合作。创新成果被航空业巨头竞相追逐,表明了我国在3D打印技术上已经由“跟跑”开始进入“领跑”阶段。

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改变西方引领的制造模式

在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王桂兰夫妇就像一段传奇。跟电弧光打交道十余年,他们被称为“华科居里夫妇”。其实,张海鸥的科研路颇为曲折,刚起步时,他埋头于轧钢研究。但“这项技术,日本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导师的话如当头一棒,他懵了。考虑再三,他于1987年东渡日本“取经”。

王桂兰说,在日本工作之余,她做得最多的就是收集资料,从课程配置到最前沿的技术,无所不有。“回国的时候,资料整整打包了31个大箱子。”

十几年科研路,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唯有创新才有未来,跟在别人后面是不会有太大出路的。”1998年,张海鸥被引进到华中科技大学,致力于高效低成本无模快速制造技术研究,4年后开始主攻金属3D打印。

试错之后迎来创新。2016年7月,张海鸥团队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成功制造出世界首批3D打印锻件,实现3D打印锻态等轴细晶化、高均匀致密度、高强韧、形状复杂的金属锻件,全面提高了制件强度、韧性、疲劳寿命及可靠性,降低设备投资和原材料成本,大幅缩短制造流程与周期,全面解决常规3D打印成本高、工时长,打印不出经久耐用材质的世界性难题。

专家表示,这项技术改变了长期以来由西方引领的“铸锻铣分离”的传统制造历史,将开启实验室制造大型机械的历史。

攻克传统技术难题,推动金属3D打印制件进入高端应用

最近几天,在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基地,张海鸥团队正在加紧制造一批应用于航空领域的高端金属锻件。目前由“智能微铸锻”打印出的高性能金属锻件,已达到2.2米长约260公斤。现有设备已打印飞机用钛合金、海洋深潜器、核电用钢等8种金属材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打印出大型高可靠性能金属锻件的增材制造技术装备。

据介绍,在传统机械制造中,浇铸后的金属材料不能直接加工成高性能零部件,必须通过锻造改造其内部结构,解决成型问题。但是对超大锻机的过度依赖,导致机械制作投资大、成本高且制作流程长、能耗大、污染和浪费严重的问题。正因如此,金属3D打印技术因能解决以上弊病而成为前沿性的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已经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开始获得大规模应用。

“常规金属3D打印存在致命缺陷:一是没有经过锻造,金属抗疲劳性严重不足;二是制件性能不高,难免存在疏松、气孔和未熔合等缺陷;三是大都采用激光、电子束为热源,成本高昂。所以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张海鸥介绍,正因如此,全球金属3D打印行业一直处在“模型制造”和展示阶段,无法进入高端应用。

2016年7月,张海鸥团队研发出微铸锻同步复合设备,并打印出全球第一批锻件:铁路关键部件辙叉和航空发动机重要部件过渡锻。专家表示,这种新方法制件“强度和塑性等性能及均匀性显著高于自由增材成形,并超过锻件水平”,“将为航空航天高性能关键部件的制造提供我国独创国际领先的高效率、短流程、低成本、绿色智能制造的前瞻性技术支持。”

“常规3D打印金属零件的过程是打印算一层,铸造算一层,锻压又一层,三者要分开依次进行,即前一个步骤完了,后一个步骤方可进行,中间还要腾出金属冷却的时间”。张海鸥介绍,智能微铸锻技术可以同时进行上述步骤,打印完成了,铸锻也就同时完成了。

“我们将原先需要8万吨力才能完成的动作,降低到八万分之一,也就是不到1吨的力即可完成,同时一台设备完成了过去诸多大型设备才能完成的工作,绿色又高效。”他说。

从“跟跑”到“领跑”,为先进制造业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

张海鸥介绍,我国3D打印产业一直处于“跟跑”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3D打印产业大多停留在科研层面。要摆脱“跟跑”的尴尬,必须创新。在他的研究方向上,处处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当时国内外的金属3D打印主要以激光、电子束为热源,我们想降低成本,就选择了等离子束为热源,发现效率很高。”张海鸥介绍,等离子和激光做热源都是通过高能束来熔化金属粉末,制造金属模具,但两者的发生装置和加工方式不同,等离子具有成本低、成形率高等优点。

十几年前,金属3D打印做出的制件非常粗糙,经过后期机械加工后才能当做零件使用,而要打印复杂制件,则几乎不可能实现。张海鸥带领团队反复实验,在金属3D打印中加入了铣削环节,边打印边进行机械加工,攻克了此项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选择铸锻合一的方向是更大的创新。“他首次跟我提出‘铸锻铣一体化’构想时,我认为是异想天开,两人为此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王桂兰说,很多时候,创新是在夫妇俩的争吵中产生的。

反复实验、不断试错之后,研究方向愈加清晰。2010年,大型飞机蒙皮热压成形模具的诞生,验证了在金属3D打印中复合锻打的可行性。

铸锻一体化3D打印技术发布后,国外航空工业巨头纷纷上门洽谈合作。据介绍,美国通用公司不久前巨资收购了德国和瑞典两家3D打印公司,但对于许多需要锻造性能的大中型承力构件仍无能为力,而张海鸥团队的研究成果可弥补这个缺陷。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继民认为,张海鸥发明的技术在航空航天、核电、舰船、高铁等重点支柱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比如对于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的制造有显著优势。

在我国研制的新型战斗机上,一种新型复杂钛合金接头的制造也已经开始和张海鸥团队合作,用该技术打印出来的钛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塑性、冲击韧性均超过传统锻件。

目前,该技术正在西航动力公司、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等新产品开发中应用,已经试制了高温合金双扭叶轮、铝硅合金热压泵体、发动机过渡段等零件,以及大型飞机蒙皮热压成形双曲面模具、轿车翼子板冲压成形FGM模具等,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根据空客公司对飞机零部件的需求,张海鸥团队正在进行研发,“一旦继续获得认可,我们将赢得空客的零部件生产的订单,同时还可能获得更多国际民用航空巨头的青睐。”张海鸥说。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3D打印陶瓷材料的成型及研究进展
 2
 3D打印走进太空,揭开了人类“太空制造”“自给自足”的序幕
 2
 3D金属打印批量化生产技术即将在美国实现突破
 2
 ExAM255的3D打印机:可以处理金属和塑料
 2
 Rosatom开发俄罗斯第一个工业金属3D打印机用于核工业
 2
 science:金属3D打印溅射缺陷新机制
 2
 SPEE3D金属3D打印采用超音速沉积技术
 2
 TNO开发出可同时清理/抛光上百件金属3D打印件的设备
 2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 为中国绿色制造再添新动能
 2
 德国铁路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维护列车
 2
 华科张海鸥团队首创"铸锻铣一体"金属3D打印技术
 2
 华曙高科全球首发FS121M金属3D打印机
 2
 金属3D打印变革传统制造方式
 2
 金属3D打印重大突破!只需加纳米颗粒就能打印高强度铝合金
 2
 金属在3D打印材料中比重上升 聚合物树脂仍占主导地位
 2
 科学家利用X射线研究金属3D打印产生缺陷的原因
 2
 科学家研发出更经济更快捷的金属3D打印工艺
 2
 里程碑!美国宇航局成功测试首个3D打印双金属火箭零部件
 2
 难熔金属也能做成3D打印材料 重庆材料研究院填补国内空白
 2
 上海材料研究所金属3D打印机采购招标项目国际招标公告
 2
 神奇的液体油墨带来金属3D打印新方法
 2
 使用直接写入,研究员实现按需3D纳米打印纯金属结构
 2
 世界最大金属零件高精度激光3D打印装备通过鉴定
 2
 通过3D打印制作的新型反射纤维
 2
 研究发现超声波能提升3D打印金属强度
 2
 研究发现可重复使用的3D金属打印基板
 2
 研究人员使用FFF 3D打印制作出更硬的金属3D打印件
 2
 研究人员提出超声波金属探伤新方法 将3D打印部件冻结在冰块里
 2
 研究人员找到预测金属3D打印缺陷形成的方法
 2
 这些国内企业正发力医学3D打印金属材料领域
 2
  拥有一个大白的梦想还有多遥远?
 1
  3D打印又上《Nature》:超细晶粒高强度钛合金3D打印材料
 1
  3D打印在人体器官应用中的重大突破
 1
  长沙高新区:3D打印高强铝合金粉末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1
  美国利用旋转3D打印制造高强度材料
 1
  陶瓷新应用——美国陆军研究3D打印陶瓷防弹衣
 1
  一滴树脂打印一颗牙
 1
 #高分子材料周报#果胶——特殊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
 1
 #新能源周报#3D打印、石墨烯、新能源三者合体
 1
 ?FDM 3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力学性能测试
 1
 ?盘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生产、修复的情况
 1
 “18项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十年之重任!
 1
 “3D打印”航天服出新成果
 1
 “3D打印材料及检测技术”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3D打印材料及检测技术”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4D打印技术” 材料可按编程变形/图
 1
 “不完美”的完美:Nature报道3D打印抗损伤结构化“超晶体”
 1
 “金属材料在线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专题报道重磅推出
 1
 “立方芳香性金属簇合物”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1
 “木头大王”胡良兵最新力作:木头与3D打印的完美结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