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注意了!此情形属于食品检验、认证欺诈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7/2/16 10:06:18   阅读:2519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从国务院法制办网站获悉,由食药监总局起草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13日起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意见稿”明确了食品检验机构篡改检验数据,擅自更换样品,伪造试验记录、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检验结论等行为属于食品安全欺诈行为,鼓励任何组织和个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食品安全欺诈违法行为,查证属实的举报,应当依法予以奖励。

“意见稿”明确,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检验、认证欺诈。

1、食品检验机构篡改检验数据,擅自更换样品,伪造试验记录、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检验结论等;

2、食品认证机构违反认证程序规定隐瞒真实情况、篡改审核记录、伪造认证文书或者出具虚假认证结论等。

“意见稿”明确了以下10类食品安全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1. 产品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产品欺诈

(一)用非食品原料、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

(三)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及其他非食用用途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加工食品;

(四)生产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五)其他生产经营掺假掺杂、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食品以及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2. 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欺诈

(一)在产品研发、进货查验、出厂检验、储存运输、不合格食品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活动中隐瞒真实情况或者进行虚假记录;

(二)在原料贮存场所、生产加工区域、经营场所存放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用于非法添加的物质;

(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书、产品注册证书、备案凭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产地证明、购货凭证等文件;

(四)向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制售假劣食品技术;

(五)其他食品生产经营欺诈行为。

3. 标签说明书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标签、说明书欺诈

(一)虚假标注食品名称、规格、净含量、成分或者配料表、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等信息;

(二)虚假标注企业名称、产品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加工工艺、产地、生产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三)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

(四)虚假标注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标志;

(五)虚假标注“酿造”“纯粮”“固态发酵”“鲜榨”“现榨”等字样;

(六)产品标签标注的营养成分与产品实际不符。

传统饮食名称与食品及其原料的通用名称不一致,但不会对公众造成误导的除外。

4. 食品宣传欺诈以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宣传食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宣传欺诈

(一)食品的性能、功能、产地、规格、成分、生产者、标准、保质期、检验报告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二)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献等信息作证明材料;

(三)普通食品明示、暗示具有功效或者特殊医学用途的,或者使用“可治疗”、“可治愈”等医疗术语;

(四)食品宣传信息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五)保健食品宣传信息含有未经证实的功效,或者隐瞒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

(六)使用“纯绿色”、“无污染”等夸大宣传用语;

(七)以转基因食品冒充非转基因食品。

5. 信息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安全信息欺诈

(一)单位和个人利用网络、媒体、移动社交平台等载体,编造、散布、传播虚假食品安全信息;

(二)媒体杜撰新闻事实,播发故意歪曲事实真相的食品安全新闻;

(三)媒体播发含有虚假事实、数字、图标、专家发言等的食品安全新闻;

(四)媒体对食品安全新闻图片或者新闻视频内容进行影响其真实性的修改。

6. 食品检验、认证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检验、认证欺诈

(一)食品检验机构篡改检验数据,擅自更换样品,伪造试验记录、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检验结论等;

(二)食品认证机构违反认证程序规定隐瞒真实情况、篡改审核记录、伪造认证文书或者出具虚假认证结论等。

7. 许可申请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申请欺诈

(一)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时,提供虚假信息、数据、材料和样品;

(二)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时,提供虚假信息、数据、材料和样品;

(三)申请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批时,提供虚假信息、数据、材料和样品。

8. 备案信息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备案信息欺诈

(一)保健食品进行备案时,提供虚假研发报告、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评价资料、检验报告等材料;

(二)在婴幼儿配方食品进行备案时,提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产品配方、标签等的虚假材料;

(三)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虚假备案信息;

(四)提供其他虚假备案信息。

9. 报告信息欺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报告信息欺诈

(一)提供虚假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和整改报告;

(二)提供虚假召回计划或者虚假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报告;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报告虚假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四)食品贮存服务提供者向监管部门报告虚假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以及贮存食品的所有人、联系方式等信息;

(五)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报告虚假市场名称、住所、类型、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用农产品主要种类、摊位数量等信息。

10. 提交虚假监管信息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抽样检验、案件调查、事故处置时,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的资质证明、进货查验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出厂检验记录、食品检验合格结论、询问信息等,属于向监管部门提交虚假信息。

据悉,针对生产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意见稿”规定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给予处罚,并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来源:中国检测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甘肃省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2
 国务院:高新企业认定增加检验检测认证技术领域
 2
 检验检测认证能力一体化整合 助力新能源产业迈向国际化
 2
 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服务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
 2
 两岸在检验检测认证领域达成新的合作
 2
 上海首家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协会成立
 2
 我国各类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达33622家,产业规模居世界之首!
 2
 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检验检测认证品牌
 2
 “两会”声音 | 检验检测“登台献声”!
 1
 “十三五”初步形成统一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1
 “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 强化检测认证体系建设
 1
 2015年全国认证机构工作会议召开
 1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督检查方案确定 关系全国3万多家机构
 1
 2016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计划公布(附名单)
 1
 2016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确定!共5部分36条
 1
 2016年中国无损检测学会3级人员培训认证的新措施
 1
 2021年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需求前景广阔
 1
 3万余家检验检测机构将全面向社会开放
 1
 4月1日起检验检测等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取消或停征
 1
 ASME BPVC.V-2019对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
 1
 ASNT NDT Ⅲ级认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
 CCC认证检测市场再放开 符合这7个条件可申请
 1
 CCC认证检测市场再放开 符合这7个条件可申请
 1
 ISO/TS 16949新版标准认证转换计划正式发布
 1
 SGS-CSTC Standards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Xiamen Branch
 1
 蚌埠获批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1
 标准委分布一批分析检验检测方法标准
 1
 常压储罐检验检测技术
 1
 此领域,中国检验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走在世界前列
 1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如何通过CNAS认可
 1
 电子电器安规认证
 1
 督促企业落实检验检测主体责任
 1
 多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的意见》 机构迎重大机遇
 1
 纺织领域检验检测实验室在检验检测方面仍有欠缺
 1
 共推石墨烯产业发展 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成立
 1
 关注|2017年前半年检验检测机构认可业务状况分析
 1
 关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开始了!
 1
 关注|四原则推进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全国统一培训
 1
 广东启动特检机构纵向整合:9市特检所划归省特检院管理
 1
 规模化|检验检测检疫行业加速资本运作
 1
 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
 1
 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公布
 1
 国家认监委:2016年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突破2000亿元
 1
 国家认监委: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识与认证体系
 1
 国家认监委与“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签订协议
 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刚刚正式挂牌成立了!
 1
 国家药监局出台药品等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指导原则
 1
 国务院:检验认证机构对产品质量将要承担连带责任!
 1
 国务院发文:大力发展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检测专业服务
 1
 国务院连发两份文件:加快引进第三方检测认证机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