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碳纳米纤维管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7/2/17 23:21:34   阅读:126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图① 烯湾科技研发团队带头人、首席科学家邓飞博士(中)和研发团队成员查看实验样品。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摄

图② 电子显微镜下的烯湾碳纳米管纤维。 (资料图片)

图③ 烯湾科技碳纳米管簇。 (资料图片)

图④ 邓飞在显微镜下操作。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摄

作为军民两用新材料,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黑色黄金”,被我国列为国防航空科技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然而,其制备关键技术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垄断,我国长期处于跟随的尴尬境地。

前不久,海归创业团队烯湾科技宣布,其研发出的碳纳米纤维管不仅在性能上超越已有的高性能碳纤维,而且其制备成本将远低于传统碳纤维。在不久的将来,碳纳米纤维管有望大规模取代碳纤维,助力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新材料中的重中之重

相较普通纤维,碳纤维是由有机固体高分子纤维在1000℃至3000℃的高温、惰性气体环境下,高温分解、石墨化而成的含碳量90%以上的纤维。其力学、化学、电学等性能优异,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性新兴材料。

碳纳米管被称为终极纤维,是由单层石墨同轴缠绕成管(单壁碳纳米管)或由单壁碳纳米管沿同轴层层套构而成的管状物(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直径一般在一到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则远大于其直径,具有许多超常的物理性能(力学、电学、热学)和化学性能,是一维碳纳米材料。作为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材料,碳纳米管有着极高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断裂应变。

碳纳米管纤维是把千千万万单根纳米管扭拧在一起的宏观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多功能性的特点,是新一代特种纤维材料,对高端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学界普遍认为,碳纳米管纤维作为下一代新型高强度纤维材料,可以应用于许多对材料强度要求较高的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

碳纳米管纤维强化的先进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的特点。同等强度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重量仅为铝合金的七分之一,性能超过目前航空航天上用由碳纤维制造的复合材料,其不仅在民用领域应用场景广泛,对于武器装备性能提升同样贡献巨大,已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器机体及发动机、导弹外壳等领域。

以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为例,随着飞行器各项功能不断提高和石油燃料价格不断上涨,在航空飞机的主要结构件上,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高端汽车领域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亦已形成趋势。值得一提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将轻量化与高强度、高安全性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升驾驶体验。如果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扩展到普通汽车领域,可以极大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除了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可用于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等新能源和民用器械领域。随着下一代能源领域不断拓展,民用碳纤维的需求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打破国外垄断势在必行

出于种种原因,我国碳纤维行业长期受到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以及价格打压。目前,国内企业只能生产低等级碳纤维,制造规模也很小,无法有效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成本居高不下。这导致在国产大飞机、战斗机、无人机等众多重大国防项目上,以及汽车、工业器械制造等领域中,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率和合格率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落后的材料加工技术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制造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能够达到美国联邦航空局国际标准性能、可以在客机中大量使用的碳纤维生产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而达到飞机使用最高标准等级的T800H、T800S,几乎被日本东丽公司独家垄断。

为此,国务院2015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中,将碳纤维材料作为国防航空科技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并对碳纤维材料的研发生产做出了部署规划。

“新材料中,碳纤维是重中之重,我国却一直难有大的突破,特别是不匀率高、毛丝多,力学性能也上不去,和国外产品质量差距越拉越大,无法制备航空航天结构材料。”已故的中国材料科学之父师昌绪曾公开坦言。

能否搅动百亿美元市场

可喜的是,我国在碳纤维产业上的被动局面即将改变。海归创业团队烯湾科技在“全球首个碳纳米管纤维量产项目”启动仪式上表示,技术团队已经研发出可量产的碳纳米管纤维材料,不仅在性能上超越已有的高性能碳纤维,其制备成本也将远低于传统碳纤维。

烯湾科技研发团队带头人、首席科学家邓飞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方向即为“下一代CFRP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博士毕业后,邓飞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继续从事先进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作为当前碳纤维材料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权威研发机构,具有世界顶尖的研发团队和科研技术,这让邓飞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储备,最终带领团队实现突破。

根据公开检索的情况,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都有科研团队在做碳纳米纤维管的研究。然而,根据已经通过期刊公布的性能检测数据,在两个最关键的指标强度和杨氏模量上,烯湾科技的指标数据都遥遥领先,分别达到了3.2至5.05σ/Gpa和120至330E/Gpa,性能直逼目前最先进的T800H和T800S碳纤维。

据业内杂志Reinforced Plastics测算,2015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达290亿美元。《2015—2020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将达2.6万吨,年均增长速率约18.8%。2020年,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美元。

按照邓飞的设想,“凡是需要碳纤维应用的领域,碳纳米管纤维都能够以更好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完成替代”。

尽管在外界看起来,这一目标颇为激进,邓飞却有着足够的信心。他的底气来自烯湾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

为早日实现对碳纤维全面替代的目标,邓飞组建了一支博士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外知名院校,不仅覆盖了该项目涉及的学科和方向,更拥有丰富的量产流程及自动化设备设计经验。目前,该团队已经取得多项专利,样品和生产设备试制进展顺利。

除核心团队外,邓飞的研究还得到了许多行业泰斗和资深学者的支持。在烯湾科技首个量产项目启动仪式上,邓飞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的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副校长、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先进能源工程研究室教授武田展雄不顾高龄,专程从东京飞抵深圳,见证量产项目启动。

目前,烯湾科技已经获得来自松禾资本超千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并在中国深圳、美国特拉华、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同步运营。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哥廷根大学:石墨烯可提高超分辨率显微镜性能
 1
  双层-双层转角石墨烯中的关联绝缘态研究获进展
 1
  碳纳米管制成的微处理器面世
 1
  新研发的碳纳米管是制造下一代超音速飞机隔热板的关键材料
 1
 #国内材料周报#自旋量子通道转换“入住”石墨烯分子条带
 1
 《Science》重磅!历经60年日本科学家首次合成碳纳米带!
 1
 《先进材料》内封面:苏州纳米所在三维碳材料神经支架研究中取得进展
 1
 2016中国国际碳材料大会 即将召开!
 1
 MIT发明的材料是目前已知的强度最大、最轻的材料之一
 1
 Nature子刊: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首次合成碳的新型同素异形体
 1
 电子科技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一步制备碳化海绵作为可扩展、环保和超快的水净化太阳能蒸发器
 1
 多孔生物质炭材料,打造更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
 1
 仿生超弹性碳材料“碳弹簧”问世
 1
 高导热碳材料研究进展
 1
 海大与华高墨烯共建“新型碳材料联合实验室”
 1
 军民两用先进碳材料大会召开,石墨烯再成焦点
 1
 开孔富勒烯的简洁合成及其释氧性能
 1
 科学家成功捕获“消失”的富勒烯
 1
 科学家发明用于评估碳纳米材料毒性的生物发光酶测试系统
 1
 科学家研发世界最贵材料:“内嵌富勒烯”
 1
 锂硫一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1
 轻质超薄碳纳米超电容在天津大学问世 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的理想电源
 1
 全碳异质结“光学神经元器件”
 1
 全碳运算元件有望取代硅晶体管:大大提升运算速度
 1
 日本开发出无需特殊工序的纳米碳材料新合成法
 1
 熔盐法制备石墨化碳纳米片
 1
 神奇的碳材料纳米刷:刷新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新高度
 1
 碳材料+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传感器
 1
 碳材料家族又添两位新成员!有望成为新型半导体材料
 1
 碳家族添新丁:我科学家预言的T-碳问世
 1
 微观拱形使脆弱碳材料具备弹簧似的韧性
 1
 新疆理化开发出新型碳纤维和功能型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1
 学术干货|锂电池干货系列之锂氧电池关键技术
 1
 一维微米级超长碳链——so long!so hard!
 1
 中国科大制备出新型超弹性耐疲劳碳基仿生材料
 1
 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合成石墨炔
 1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陈涛研究员团队在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1
 中美研究人员研制新材料:硬度像钻石弹性超橡胶
 1
 中外学者探讨离子通道对碳材料储能影响
 1
 综述:离子通道对碳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