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全球著名科学杂志认为:这10个年轻人将让中国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7/3/2 22:35:47   阅读:1326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2016年6月,全球著名科学学术杂志《自然》的记者和编辑们,共同评选出了10名来自中国的“科学之星”。并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他们的成绩不仅仅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关注,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在令中国进一步成为科学领域的“超级大国”。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着他们的祖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顶级空间科学官员胸怀远大研究计划
 
 
吴季:冲上云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
 
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1月11日,吴季得知他的中心,也是中科院下属机构之一,获得了一笔资金,支持研发一系列用于科学探索的航天器。这一通知是十多年来的研究、说服和国际合作的结晶。2016年的下一个任务是全世界首个研究量子纠缠现象的空间实验,并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
 
 
吴季相信空间科学会得到更稳定的支持来源——尤其是如果最近的那些卫星产出了理想的结果的话——因为中国的政治家和公众都愈发意识到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吴季说:“我们是个大国,应该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叶玉如:牵线搭桥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玉如出生于香港,她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了博士学位,研究神经递质,并在那时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志向。然后,她跨界进入生物技术行业,探索支持神经元存活和发育的神经营养因子。1993年,她携知识和经验回到故土,并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的香港科技大学。
 
自那时起,她通过自己的领导和研究工作,促进了香港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她也见证了中国内地科学的蓬勃发展。现在,叶玉如正在搭起一座沟通内地的桥梁:她希望能接触到大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人口,以推进临床研究;培训同时具有临床医学和研究技能的人才,并在中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大型脑计划中的承担重要角色。
 
他是载人深潜计划的领导者之一
 

 
崔维成:深海蛟龙
 
“蛟龙号”副总指挥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崔维成永远不会忘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下潜是乘坐蛟龙号深潜器,达到了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的深度。崔维成说:”那里十分荒芜,但有种奇异的美感。“他是载人深潜计划的领导者之一。
 
崔维成的目标是到达地球上最深的所在:深达11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挑战者深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正领导着建造一艘更抗水压的三人深潜器——彩虹鱼号,预计将花费610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
 
崔维成说,在2020年建成后,彩虹鱼号将供全世界科学家使用。”海洋属于全人类,而不是单个的国家。“
 
结构生物学家解码问题蛋白质
 
 
颜宁:晶体行家
 
201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中国第9届”青年女科学家奖“
 
作为一名顶尖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每天都生活在那个世界里,研究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她说:”我成为结构生物学家几乎是命中注定的。“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了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并于2007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当时她30岁,是全中国最年轻的女性正教授之一。她致力于解析镶嵌在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的结构,一个以难解而著称的问题。
 
   
 
与此同时,颜宁也成为了一位呼吁为女性和青年科学家提供更好条件的知名倡议者。颜宁说,在中国工作的优势之一是从来不用担心资金,并认为结构生物学在中国有光明的前景。”进步的空间是无穷的。“
 
计划将中国推向粒子物理研究的第一线
 
 
王贻芳:粒子能量
 
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王贻芳有个计划,要将中国推向粒子物理研究的第一线。王贻芳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长,他想建造一座周长50-100千米的环形粒子对撞机,超越欧核中心周长27千米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王贻芳说,他敢于申请这个计划,是因为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成功。在2012年,他击败了各国的竞争对手,领导这项国际合作,测量出了一项决定中微子变化的参数。
 
他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是坚持,哈佛大学数学家丘成桐表示,”而且他往往都会成功。“
 
一位基因编辑专家试图通过改进重要农作物来实现自我价值
 
 
高彩霞:作物设计师
 
植物生物学家
 
在高彩霞曾在丹麦罗斯基勒市的丹农种子公司(DLF)从事植物基因工程工作。在任职的12年里,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完成了对几种性状的基因改造,包括控制重要草种的开花时间。
 
如今在北京,高彩霞解决了小麦基因编辑的难题。很快,她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小麦基因工程专家之一。与此同时,她的实验室培育的一种抗病小麦正在被一家美国公司进一步开发。
 
一位遗传学家用古人类的遗骸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付巧妹:基因组史学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博士
 
付巧妹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之一,被评为”有理由庆贺“的科研成果之一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的博士付巧妹参与了对这根现代人祖先腿骨的研究,并在近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西伯利亚西部4.5万年现代人基因组》的文章。
 
从冰穹A上取回地球上最古老的冰
 
 
秦为稼:极地探索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6年,秦为稼带领中国的第一支南极内陆考察队冲击冰穹A——南极大陆的最高点,也是被研究最少的区域之一。那是他对冰穹A的一系列远征中的第一次,这些考察累积为2009年中国南极昆仑站在冰穹A上落成。
 
展望未来,秦为稼希望中国能够从冰穹A上取回地球上最古老的冰,它有助于揭开南极冰盖的历史,并告诉我们冰盖曾发生过哪些变化。”只有到那时,“秦为稼说,”我们才能预测冰盖会对变化的气候作何反应。“
 
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陆朝阳:量子鬼才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陆朝阳是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的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量子纠缠研究闻名。维也纳量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的量子物理学家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将陆朝阳称作”光子纠缠鬼才“。

 
陆朝阳的目标是将量子纠缠扩展到可以用于计算的程度。”首次见证量子计算机的表现超过传统计算机会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体验。“陆朝阳说。
 
顶级环保官员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陈吉宁:污染斗士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1993年,在伦敦帝国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陈吉宁在中国学术界步步升职,并在2012年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长。目前,就任中国环境保护部的部长。
 
陈吉宁长期致力于环境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将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环境工程、规划、管理和政策研究,特别是如何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综合性评估及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组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攻关、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以及国际联合科研项目等。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自然》预测2019年重大科学事件
 1
 《自然》杂志评出2015年度十大人物 两中国科学家上榜
 1
 《自然》展望2016年11大领域
 1
 【项目征集】新材料&节能环保专场|2017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上海站)
 1
 2015“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1
 2016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宁波站) ——晋级赛&总决赛
 1
 2016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宁波站) ——晋级赛&总决赛
 1
 2017 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南京站)——新材料&节能环保专场
 1
 2017十大新兴技术:从干燥空气提取饮用水到人造树叶
 1
 2017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暨天使中国科技创新大赛(苏州站) ——智能制造专场&新材料节能环保专场
 1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1
 2019,更多“科幻”走进现实
 1
 高铁“复兴号”蕴藏了哪些黑科技?
 1
 看不见的战线:奥运幕后科技比拼
 1
 看完这篇就够了 2017年科技圈大事件展望
 1
 科技体制改革:从“蓝图”到“施工图”——科技界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
 锂硫电池技术取得突破 有望制造更轻电动汽车电池
 1
 十九大视点|总书记点赞的科技亮点
 1
 中国科协发布60个“硬骨头”科技难题
 1
 专家解读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