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超材料改造3D成像技术,“间谍之眼”合成孔径雷达更加强大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7/3/17 22:14:57   阅读:2329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像技术,它可以通过雷达反射产生高分辨率的2D和3D图像。由于是依赖无线电波或微波而非可见光,所以它能够穿透云雾甚至是建筑物。它也因此成为地球遥感、安全检查以及国家官方间谍侦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然而,这里始终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需要转向装置来瞄准目标,导致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往往体积巨大、十分耗电、机械结构复杂且极其昂贵。而这也是为什么合成孔径雷达主要是被某些军方或政府组织所使用。

因此,找到让这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变得更小、更便宜、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变成了当务之急。


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的Timothy Sleasman和他的几个同事就公布了这样一个系统。他们的合成孔径雷达由一种新的超材料所制造,这使得它比以往任何合成孔径系统都更为灵活、高效和便宜,同时还能保持和传统合成孔径雷达一致的成像质量。


谈到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一下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系统通过发射一系列脉冲无线电波并记录从环境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创建图像。这种技术的分辨率受限于信号接收器的大小。一种收集更多回波的方法是使用一个比简单天线拥有更大表面积的反射抛物面天线,这能有效增加雷达的分辨率。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航空工程师们意识到还有另一种改进信号收集过程的方法——那就是在移动雷达的位置,使其与信号保持一致。

设想中,天线被放置在飞行器或航天器中。它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之后遇到地面的一系列物体后反射回来。这些被反射回来的信号又被已经移动了的天线接收到。而天线在这段时间经过的距离,将有效增加接收口径的大小,也因此就提高系统的分辨率。

当然,为了创建2D和3D图像,还需要一些强大的信号处理方法来应对关于信号的复杂运算。有了这两部分的配合,一个拥有极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就诞生了,其分辨率远远高于固定天线。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项技术被不断改进、优化。比如,通过对移动中的接收器安设平衡装置、使其永远朝向一个特定目标,分辨率可以被进一步提高。而使用阵列天线产生相互干涉的脉冲可以使波束聚焦,从而使整体信号指向一个特定方向。

但总的来说,以上这些技术仍非常耗电、机械结构复杂且十分昂贵。

而Sleasman的超材料是一种由众多微小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周期性结构,其中的每个电子元件都和一个电磁场相互作用。这些元件聚集在一起,使这种材料拥有了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奇特的整体特性。

许多团队都曾使用奇特的方法来构建能够卷曲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的超材料。他们甚至以此设计出了隐形斗篷。(的确,这个团队的领导者David Smith就曾在世纪之交,用此类方法制造出第一件隐形斗篷。)

他们的雷达孔径包括了一个能在微波频率下工作的长条形的谐振电路。每个谐振器都能以特定频率接收和发射信号,而该频率可以通过调整它的电子特性而改变,正如一个无线电调谐器。Sleasman和他的同事们表示:“整体的辐射方向图由这个孔径产生,从而完成每个单一辐射源的辐射叠加。”

该团队把这种天线称为一个动态超表面。这一点在适当地调节每个辐射源后表现得十分明显,并且团队能够精确地控制辐射的模式。这使得Sleasman和他的同事能操控波束的方向、整体形状以及在一定限度内控制波束频率。

这使他们拥有了很多非凡的能力。该团队称:“由动态超表面提供的灵活性可以被用来控制定向波束从而增强信号强度,创造模式中的空值来避免干扰,以宽波束探查一大片目标区域,甚至用一组波束同时探询多个位置。”

这项发现本身就是一大成就,但Sleasman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止步于此,他们通过构建一种全新形式的合成孔径雷达而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动态超表面使得Sleasman和同事能产生一系列随机分散于多个方向的脉冲。因此,当动态超表面在空间中移动,它能够获得这一系列随机波束的反射回波。

这项技术的巨大优势在于这些信号被处理的方法。由于它们随机分布于多个方向,它们的覆盖范围也要比之传统波束要广阔得多。

这也使得对多个物体同时构建高分辨率图像成为可能。Sleasman和同事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项孔径技术能同时探测场景中的多个空间信息,并对每个位置多次探查。”目前来讲,实验结果令人印象深刻。

该团队展示了这一崭新的成像技术除了拥有以上所描述的各种优点之外,还可以生成和传统合成孔径雷达一样高质量的图像。同时,用途广泛且易于控制的动态超表面也在传统方法中被大范围使用。Sleasman和同事表示:“无论是2D还是3D图像,质量都非常的好。”

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的费用十分的低,这使得很多可能的应用场景都有了实现的可能。按照Sleasman和同事们所说,“动态超表面孔径技术时刻准备着对整个微波感知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电子材料周报#芯片超材料助力量子计算机发展
 1
 #纳米周报#神奇!石墨烯竟然和大脑碰出“爱情火花”?
 1
 ?揭秘智能可调超材料
 1
 Nature Materials 最新文献解读:新型超材料—超高比强度的纳米晶格
 1
 Science:用于日间辐射制冷、可规模化生产的玻璃-聚合物混合超材料
 1
 澳洲发布新型石墨烯太阳能加热超材料
 1
 变体超材料:源自剪纸艺术的变形金刚
 1
 超材料:将童话变成现实
 1
 超材料:氧化铝纳米层和石墨烯结合的超高性能轻质材料
 1
 超材料和剪纸术的结合打造飞机变形结构
 1
 超材料结构:研究人员制造出首个超原子二维半导体!
 1
 超材料可从柔性“秒变”刚性
 1
 超材料雷达--增大汽车和无人机视野
 1
 超材料蒙皮:给车辆穿上智能“外衣”
 1
 超材料透镜或将引发光学仪器变革
 1
 超材料与3D打印的完美“碰撞”:太赫兹透镜!
 1
 从科幻到现实:四种神奇的超能力材料
 1
 顶刊动态 | Nature Materials/ACS Nano期刊生物材料学术进展汇总(5.20-5.27)
 1
 顶刊动态|Nature:7月材料前沿科研成果精选
 1
 杜克大学研制出首个具有红外发射特性的超材料器件
 1
 复旦大学武利民教授团队在可见光超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
 改变未来战争形态!超材料:“中国制造”的全面领先
 1
 高分辨率3D打印分层制造
 1
 高品质因子的3D环磁共振超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进展
 1
 含超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超声检测
 1
 号外:以后不用买空调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自然冷却的超材料
 1
 合成材料的纳米磁性粒子相变
 1
 荷叶表面可用于制备光吸收超材料
 1
 湖北大学在石墨烯凝胶研究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
 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1
 借助3D打印技术,新型防变形失效的轻便超材料诞生!
 1
 具有独特微波或光学特性的3D印刷超材料
 1
 科学家利用DNA制作出的超材料,可大幅调节光子传播性质
 1
 科学家利用反射光打破超材料对称性
 1
 科学家研发“隐形衣”新技术 光学芯片弯曲光线
 1
 科学家用4D打印发明新型“超材料”
 1
 科学家在微波波段首创完全隐形的物体
 1
 科研|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
 1
 利用超材料的表面存储更多全息图像
 1
 零折射率超材料让光速在芯片上“无限大”
 1
 刘若鹏谈超材料
 1
 美国加州大学制备出无损超材料可以使激光更高效
 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新激光技术,实现快速无损检测超材料
 1
 美国研发新型光学超材料,可用于制造隐形装备
 1
 美研究人员最新研制“超材料”可自由变换软硬
 1
 让你拍案惊奇的“超材料”
 1
 收藏!这些都是材料界的明日之星
 1
 首个超材料国家标准发布 打破欧美垄断
 1
 新高折射率的超材料可以加快计算机运行速度
 1
 新路径!科学家通过光子掺杂实现零介质超材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