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光电所在光栅光谱仪像差探测和校正研究中取得进展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7/5/13 13:56:38   阅读:152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光电所研究团队从理论上分析了波前像差对光栅光谱仪光谱展宽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波前传感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太阳光栅光谱测量方法。



图1 像差对光栅光谱仪光谱分辨力的影响分析

光栅光谱仪是研究太阳大气爆发基本物理反应过程的重要工具,可用于确定物理反应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如磁场、温度、压强、元素丰度等。作为太阳望远镜后端的重要仪器之一,它是进行太阳活动科学观测和空间天气预报与预测等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效手段。



图2 Kolmogorov 湍流相位屏对光栅光谱仪光谱轮廓的影响实验研究

然而,基于地基太阳望远镜的光栅光谱仪光谱成像性能受大气湍流引起的动态波前像差和光学系统中静态像差的严重制约,其光谱分辨力、能量利用率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大口径地基太阳望远镜本应拥有的高空间分辨力、高光谱分辨力和高集光能力。而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集成在望远镜系统之中,只能校正进入光栅光谱仪之前的光束动态波前像差,无法实现全系统像差探测和校正。

基于目前地基太阳望远镜光栅光谱仪的发展现状,结合光电所自适应光学技术优势,光电所研究团队从理论上分析了波前像差对光栅光谱仪光谱展宽和能量利用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波前传感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太阳光栅光谱测量方法:通过在光谱仪焦平面上的共轭位置引入一个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双波前传感器对波前像差进行分级测量,并将两个波前探器探测到的数据进行融合产生相应的校正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整个光学系统中动态波前像差和系统静态像差校正,提高光栅光谱仪的光谱成像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光谱仪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来源: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停滞40年,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启
 1
 “激光针”:科学家探测空气污染有了“新式武器”
 1
 “龙虾眼" 成像仪可探测软X射线辐射
 1
 福建物构所铁电光伏驱动的偏振光电探测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1
 国际首次!中国科研团队实现“石墨烯”外差混频探测
 1
 火星甲烷神秘消失引发更多谜团
 1
 科学家构建高效探测恶性肿瘤标志物的探针材料
 1
 美研究人员发明智能织物 能够探测有毒气体并提醒
 1
 纳米仿生技术用菠菜探测爆炸物
 1
 奇妙的中微子:物理学家不断追寻的幽灵粒子
 1
 上科大《Nature》子刊:让我们直接“看见红外光”!
 1
 深海装备拉曼光谱仪创造最高深海探测纪录
 1
 探测快速射电暴具体来源有助于“称量”宇宙
 1
 探测仪表助“探索一号”科考船圆满完成首航任务
 1
 突破技术壁垒 国产激光雷达告别“大块头”
 1
 我国将加快实施以火星探测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
 1
 我国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铁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1
 新型二维材料硒化钯室温长波红外探测器
 1
 研究人员首次在星际空间探测到手性分子
 1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微纳探测技术取得最新突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