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Nature》子刊重磅:北大彭练矛课题组制备出高性能碳管晶体管!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7/6/13 23:02:06   阅读:5638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等性能,尤其在纳电子学上对电子和空穴都表现出超高的迁移率,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最有潜力的制作CMOS集成电路的纳米材料之一。最近,北大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电子学领域发展了高性能碳管电子、光电子器件的无掺杂制备方法,利用对称电极制备高性能碳管晶体管,利用非对称电极实现碳管光电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背景

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数十年间,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随着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减,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10nm技术节点的接近,因受到物理定律、成本等制约而很难进一步提升。2015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委员会正式宣布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信息技术进入后摩尔时代。学界和业界一直在探索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eyond CMOS)架构的方式,片上光互联和三维集成架构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碳纳米管具有尺寸小(1~3nm)、高迁移率、平均自由程长、宽光谱响应等诸多优势,有望实现片上的三维光电集成,因此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的理想沟道材料,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中被广泛研究,然而迄今未见碳管光互连和三维集成架构的相关研究报道。

成果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在碳纳米管电子学领域发展了高性能碳管电子、光电子器件的无掺杂制备方法,利用对称电极制备高性能碳管晶体管,利用非对称电极实现碳管光电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与此同时,采用相同工艺在基底上制备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克服了传统材料中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制备工艺不兼容的难题,通过引入“虚电极”的光伏倍增效应,有效提高碳管光电二极管的开路电压输出(9级级联的碳管光电二极管开路电压输出可以倍增到高于2V),从而实现了对后级晶体管器件的静电控制。
 
碳管三维光电集成系统

此外,课题组利用碳管晶体管高效控制手性富集的碳管发光器件,实现了基于“trion”发光机制的碳管光发射机;利用碳管光接收器和碳管光发射机实现了光电混合集成的“与”逻辑门;进一步首次实现了光伏模式的碳管单片三维堆叠的光电集成回路,其纵向集成尺度在亚30nm量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hannel-division-multiplexing(CDM)的互连架构,顶层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电信号的方式被传送到顶层的碳管光发射器,再以光信号的方式被平行映射到底层的碳管光接收机中转化为电信号,随后由底层的碳管电路处理,为超越CMOS架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碳管光接收器和光发射机的光电混合集成的“与”逻辑门

基于该项工作的学术论文以《碳纳米管三维单片光电集成系统》(Carbon nanotube-based three-dimensional monolithic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system)为题,于2017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ncomms15649)。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刘旸为论文第一作者,彭练矛为通讯作者。

以上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刘华平研究员为相关实验提供了手性富集的碳纳米管材料。


来源:北京大学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IBM曹庆-Science: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晶体管
 2
 全球最小晶体管抛弃硅材料
 2
  高密度半导体阵列碳纳米管研究获突破
 1
  碳家族再添新成员 由18个原子组成的环碳问世
 1
  碳纳米管制成的微处理器面世
 1
 #薄膜材料与表面工程周报#丰桥科技大学(日本)将制备可脑植入的微型薄膜计算机
 1
 #电子材料周报#电子高速公路,想象你的电脑可以被卷起来
 1
 #高分子材料周报#大显神通的木纤维素
 1
 #高分子材料周报#聚合物纳米凝胶
 1
 #纳米周报# 刷新单分子二极管的最高纪录
 1
 #新能源周报#能源与设备间正走向无线化
 1
 `
 1
 “柔性时代”来临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1
 “最黑材料”可吞噬绚丽钻石
 1
 《JACS》:中科大合成出首例单一手性指数单壁碳纳米管长共轭链段
 1
 《Nature》:实现量产!剪切流诱导超强纳米复合材料
 1
 《Nature》重大里程碑:史上最大碳纳米管芯片!
 1
 《Nature》子刊发表我国学者碳纳米材料生物毒性重磅文章
 1
 《Science》子刊:高性能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取得进展
 1
 《自然》:蓝绿藻+碳纳米管造生物光伏电池可经生物降解
 1
 《自然》《科学》一周(10.12-10.18)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11.23-11.29)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9.07-9.13)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杂志评出2015年度十大人物 两中国科学家上榜
 1
 《自然通讯》:欧洲研究人员开发出由石墨烯纳米带制造的纳米晶体管
 1
 【NS精读】金属基底焕生的碳纳米管
 1
 1nm晶体管面世,摩尔定律有救?
 1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石墨烯、碳纳米管榜上有名
 1
 3D打印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焊接
 1
 3D碳纳米管计算机芯片问世
 1
 90%纯度碳纳米管水平阵列合成 新方法具有发展空间
 1
 Adv. Mater.: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的新机遇:制作陡坡晶体管
 1
 Adv. Mater.:分子-石墨烯杂化材料构筑高灵敏压力传感器
 1
 CNTs/AZ91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
 IBM7纳米芯片 晶体管数量超200亿
 1
 IBM碳纳米管商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
 JACS:金属有机骨架基碳纳米管的定向形成
 1
 MIT研发通过燃料包覆碳纳米管燃烧发电
 1
 NASA探索利用碳纳米管进行航空航天应用
 1
 NASA运用纳米技术降低航天系统重量
 1
 Nature Materials:富勒烯封装调制单个碳纳米管的热和热传输性能
 1
 Nature Nanotechnology:6月纳米前沿精选科研成果
 1
 Nature子刊:解思深院士-网状碳纳米管结构制作高性能紧凑柔性热电模块
 1
 OCSiAl碳纳米管改性沥青混凝土成功通过实际道路测试
 1
 Science:超耐久超长碳纳米管,“太空电梯”的希望
 1
 TUBALL单壁碳纳米管助力电池能量密度发展
 1
 包覆镍CNTs/AM60复合材料铸态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1
 包覆镍的碳纳米管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1
 北大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
 北京大学研制成功10nm碳纳米管CMOS器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