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消息正文
巩岩:质量之魂 存于匠心
发布:kittyll   时间:2017/7/11 9:36:41   阅读:2790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巩岩


巩岩团队开发的高端显微镜物镜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光学显微镜的使用率绝对位列仪器使用的前三甲,物镜又是显微镜当中最重要的部件。如果把一台显微镜比喻成一架飞机的话,物镜就相当于航空发动机。

“这个活儿特别抠手”

当记者走进巩岩办公室时,他正坐在电脑前设计显微物镜的光路,身体微微向前倾,眼睛凑在屏幕前,手下的鼠标快速地移动,发出清脆的声音……

被唤起名字时,他才依依不舍地摘下眼镜,将眼睛从屏幕上移开。

他的办公室里一尘不染,各项材料都井然有序地摆着。得知记者对物镜设计感兴趣,他立刻将电脑屏幕转到记者面前,打开设计程序:“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一款高端超级复消色差荧光显微物镜的光路,显微物镜光学系统属于极小象差系统,对设计技巧和制造工艺要求极高。”巩岩语速很慢,回答记者每一个问题都会先思考一小会儿。说到心爱的物镜时,巩岩的话变得多起来,语速也快了起来。

“你别看设计图纸这么大,最后成品也就和胶卷盒差不多。”他拿起桌上一个泛着雾面银光的金属小圆筒递给记者。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只有40厘米的金属小筒,据说里面装了十几面光学镜片,有的镜片甚至只有米粒大小。

“今天,我们所有的显微镜片都是‘中国造’,但用于荧光检测的光学镜片材料由于技术壁垒,有些尚需进口。”他语气中透露着遗憾。

在电脑前设计复杂的光路只是巩岩工作的一部分。巩岩和他的团队还将完成光机结构设计、元件制造及系统集成工艺设计等工作,再将所有图纸拿到苏州医工所先进光学工程中心,将之变成手中沉甸甸的显微物镜。

这个过程既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更需要经验和一触即发的手感。

“这个活儿特别抠手。”巩岩用东北方言描述物镜制造,除了要把米粒大小的镜片做好,还要再将十六片镜子放到40厘米的物镜筒里,集成工艺要求极高。

我国显微物镜行业主要是给国外四大知名公司做中低端产品代工,研究显微物镜的人少之又少。由于高端显微物镜设计、制造难度高、投入较大,在中国又是个冷门行业,全国也就硕果仅存的几个人还在埋头设计、制造。

追求一种极致

巩岩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而后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从事光学工程及技术相关领域工作。他负责完成了我国第三代激光卫星测距系统实时指向瞄准调节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测距系统指向精度,提高了回波率,使我国长春站测距量和测距精度一跃成为世界前三名,获得欧空局嘉奖。短波段光学工程技术也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他负责完成了中国空间“天眼”望远镜中太阳极紫外相机的光机设计及地面测试标定设备研制工作。这套地面测试标定设备为我国探月工程中“嫦娥二号”卫星上的重要载荷之一 ——“极紫外相机”成功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二五”期间,他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02专项”科研任务,主持完成了我国首台高数值孔径投影光刻物镜的光机结构设计,创新性地采用多点“运动学”支撑机构满足了“热光学”设计指标极其苛刻的技术要求,提出精密“立式光学车削”结合高精度原位测试集成方案,解决了高精度物镜装调测试难题,研制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光学定心测试仪。

“国内一台显微镜卖几千块,而进口的一个显微镜小物镜头就卖两万美元。”这是巩岩,也是从事中国显微镜设计和生产工作者们心里的痛点。

巩岩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一步步地努力缩短这之间的距离。“苏州医工所所长将要做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与系统研制的想法与我和盘托出,希望我能将物镜这个薄弱点突破。我们心里都盼望着有一天中国人能买到自己生产的系统与部件。”他说。

2015年,他进入苏州医工所,紧跟超分辨显微光学技术前沿,瞄准超分辨显微系统核心部件——高数值空间显微物镜制造技术,主持完成了我国尚属空白的系列高端平场超级复消色差显微物镜光机设计优化工作,并完成了NA1.4高端显微物镜样机制造,同时也完成了高端显微物镜工程化制造平台建设,为我国高端显微镜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基础。

工匠技艺的传承也尤为重要。巩岩为国家培养了十几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五年发表了60多篇高水平科技论文,申请了近四十项发明专利,有18项获得授权。

“我们团队有13个人,现在要把这些小孩带起来。因为工程的东西要经过历练周期,三年才能具备基本素质。”他的办公室和他的“80后”团队只有一墙之隔。

“我们这个行业必须有积累,我到德国访问,发现子承父业的很多,只有积淀才能打磨出最精湛的技艺。”他摸着小小的物镜,“用哪块玻璃、什么厚度、何种角度都需要很多经验积累。”

巩岩的本科同学如今只有不到十人还在这个行业坚持。当被问及有何业余爱好时,巩岩想了一想:“我平时就画图,做光学设计。我们搞工程的人都有职业病,就是追求一种极致,哪怕花再多时间。”


来源:中国科学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带你去看Olympus BX53M/BXFM工业正置显微镜发布会
 2
 邓玉强:丈量光的速度
 2
 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烧结矿矿相的分析
 2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致力于打造知名民族企业品牌——访艾因蒂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先生
 1
 “做学问就是要推动国家发展”——记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创建者、吉大教授徐如人
 1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带你去看Olympus BX53M/BXFM工业正置显微镜发布会
 1
 2019慕尼黑上海光博会预登记开启,欢迎来到SUPER BIG SHOW!
 1
 33年探查37万条轮轴:记火车“X光医生”闫兴楼
 1
 80后博导余倩:打开电镜下的神秘世界
 1
 92岁院士一件衬衣穿了30年,却捐了420万全部积蓄帮贫困生
 1
 Nature Methods :中国学者开发了新的干涉单分子定位显微镜
 1
 Neophot32光学显微镜数字图像系统方法确认
 1
 SBWC可否替代HPLC用于药物分析?权威专家来解答
 1
 奥林巴斯发布3D测量激光显微镜新品OLS5000
 1
 北大科学家研发出超薄高能效光学晶体
 1
 不要被国外期刊扼住“咽喉”——全国政协委员王涌天访谈
 1
 布鲁克发布Opterra II多点扫描共焦显微镜新品
 1
 材料学家有救了:显微镜革命助力原子尺度上的探索
 1
 材料专业好老师:复旦大学杨振国教授访谈
 1
 超级钢,如何从实验室到量产?——访超级钢研制科学家罗海文
 1
 陈洪渊:为科学"嚼菜根"的院士
 1
 陈剑峰:列车探伤“名捕”
 1
 持续创新,推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访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科学事业统括本部、产业营业二部部长潘伟先生
 1
 穿上七件套防护服:揭秘离“核”最近的人
 1
 传承与发展:访上海材料研究所增材制造研发与应用中心主任张培志教授
 1
 从销售到专家 走在时代前列——访奥林巴斯潘伟先生和郑文平先生
 1
 大放送!搜罗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同期会议,看这篇就够了!
 1
 大秦铁路上的钢轨医生:11年排查500根重伤轨
 1
 带着年少之惑,长成创业“高手”
 1
 第十七届慕尼黑上海光博会观众预登记全面开启
 1
 董绍明: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撑腰”
 1
 对话企业家:做国之重器安全守护者——访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庆生先生
 1
 对话企业家:做国之重器安全守护者——访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庆生先生
 1
 二维材料看似消失,其实没有!
 1
 方禹之教授:左手教务长,右手分析化学
 1
 仿生薄膜贴一贴 被动制冷无能耗
 1
 感恩?回报?激励——访无损检测学会斯耐特奖创立者屠耀元教授
 1
 高级的显微观察,便捷的显微操作:奥林巴斯推出新一代工业显微镜BX53M
 1
 光学技术大会
 1
 光学技术大会通知
 1
 光学引伸计——材料测试小帮手
 1
 哈尔滨工业大学蒋川流 研发工业检测设备护航安全生产
 1
 海归要建“互联网+工程医院” 给工程看病
 1
 合肥研究院在锰氧化物薄膜中观察到结构畴壁对相分离的调控作用
 1
 河北科大韩春雨:创新何惧“板凳冷”
 1
 胡皆汉:无学位的中国著名光谱波谱与结构化学家
 1
 华人团队开发出比纸薄的平面透镜
 1
 化学担当——记著名有机化学家戴立信院士
 1
 江桂斌院士:团结协作 运用光谱技术解决国计民生问题
 1
 将彻底改变光学、生物、化学?新型多材料3D打印技术来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