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中国“耐火纸之父”研制防霾口罩:PM2.5过滤率超95%
发布:kittyll   时间:2017/9/29 9:37:04   阅读:202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口罩看似常见,其使用的材料却有大有讲究,得同时满足两个看似矛盾的特性:能过滤细微颗粒物,同时又要做到透气舒适。

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可高效清除空气PM2.5的新型过滤纸和口罩,对空气PM2.5和PM10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均高于95%,同时透气性良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化学期刊A》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并申请一项发明专利。
 

新型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过滤纸及以其作为滤芯材料的过滤口罩。

朱英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传统的口罩主要用普通纱布、无纺布作为滤料,这些植物纤维比较粗,纤维之间孔隙比较大,对PM10以上的颗粒有比较好的过滤效果,但对PM2.5这样的细颗粒物过滤效率就比较低了。”

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空气污染就越严重。通常颗粒物粒径在大于2.5微米时,才能被鼻腔绒毛、鼻子或者普通防护口罩直接挡在外面。

在朱英杰团队此番研制的这款防护口罩中,采用羟基磷灰石(一种无机材料,也是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无机成分)超长纳米线作为主要构建材料,再与植物纤维复合,从而形成多级复合孔道结构,实现了在保持空气PM2.5细颗粒物高过滤效率的同时,还可大大提高过滤纸的透气性。

值得一提的是,朱英杰和羟基磷灰石已经打交道近十年。2014年,朱英杰团队还成功制备出新型羟基磷灰石耐火纸,在科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堪称“耐火纸之父”。

朱英杰在2002年1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工作,曾获得过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连续3年入选Elsevier 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目前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物纳米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

过滤效率高于95%

朱英杰提到,目前这款新型的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基过滤纸,以及以该材料作为滤芯的过滤口罩,“是在之前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耐火纸的基础上研制的”,仍然以羟基磷灰石超长纳米线为主要构建材料。

“羟基磷灰石其实是人体内的材料,是典型的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特别好,环境友好、无毒无害,而口罩是需要和人体接触的,所以这个材料非常适合。”

选定主材料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满足PM2.5防护口罩的过滤效率。“我们用羟基磷灰石做成新型过滤纸以后,纳米线之间互相交织形成了三维网络多孔结构,孔的尺寸是在纳米级的,属于纳米孔。PM2.5颗粒粒径比我们过滤纸孔的尺寸要大,会被拦截过不去,所以过滤效率是比较高的。”

当然,单纯满足过滤效率也不是难题。“如果我们用100%的羟基磷灰石来制备口罩,PM2.5顾虑效率就能达到100%,但纯纳米线的过滤纸透气性不是太好。”口罩的两大最重要的性能,也就是过滤效率和透气性。

“透气性不好的话,人一旦戴上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为平衡透气性问题,研究团队引入植物纤维和羟基磷灰石纳米线进行复合。“均匀复合之后,就可以形成多级的孔道结构。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纤维的最佳比例在15%-20%,在这个最佳比例条件下,可以明显地改善透气性。”

朱英杰表示,“我们试验中得出的过滤效率95%以上实际上是比较保守的,我们可以做到100%,但这里面有个矛盾,过滤效率越高,透气性就变差了。我们是在做一个平衡,保证口罩的透气性。”

研究还指出,该新型过滤纸在中度、重度、严重污染等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环境中,对PM2.5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均高于95%。此外,该新型过滤纸还可多次重复和长时间使用,并有望作为高效滤芯材料应用于空气净化器、空调等产品中。

朱英杰还强调,这款PM2.5防护口罩未来还可以同时具备抗菌作用。“加入一些抗菌剂进行复合之后,就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值得注意的是,PM2.5细颗粒物在本身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可作为有毒有害物质、病毒和细菌的有载体。

正在酝酿产业化

要想真正发挥这款新型PM2.5防护口罩的作用,还必须推动其产业化。 朱英杰透露,“我们正在向产业化方面努力,目前正在谈合作的事情,下面就想跟企业合作,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尽快产业化。”

不过,产业化并非易事。上海一家纳米口罩企业的一名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真正产业化会遇到技术性、经济型等各方面的问题,大规模生产和实验室小批量实验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能不能大规模生产也需要考虑,如果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去做,那就没有任何竞争力。”该人士同时强调,真正产业化的东西,当然也需要在实验室潜心研究的,没有实验室的数据和经验积累,也很难做成产业化。

该人士坦言,关于PM2.5防护口罩方面的研究,这两年会有一个激增。“现在不光是新材料这一块在研究,传统的熔喷布也在进步,过滤效果也越来越好,阻力(和透气性相关)也越来越低。”

熔喷布是目前常见防尘口罩的核心过滤材料,是一种含有静电驻极体的无纺布,纤维比一般无纺布细(直径1-5微米),靠静电吸附粉尘。美国多元化科技公司3M就是熔喷鼻祖,无论在工业领域还是现在的民用防霾口罩领域,3M口罩在市场的地位都不可撼动。

然而,熔喷布一大致命缺点即静电衰减,也就意味着口罩使用寿命短,这也是业内一直研究的课题。朱英杰也提到,“熔喷布的缺点包括不易清洁、短时间使用后阻力上升快、呼吸不适等问题。”另外,朱英杰还认为,熔喷布还存在不易实现多种功能于一体,如抗菌功能等其他缺点。

因此,眼下在防霾口罩领域的这块新阵地中,新旧材料都在期待有番作为。就国内而言,除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此番研制的成果之外,今年以来,相继有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宣布研制成功防霾口罩。

大连理工大学团队称其采用静电纺丝纤维膜制成滤芯的防雾霾口罩,对于PM2.5过滤效率近乎100%,对于直径为0.3微米的空气悬浮颗粒过滤效果也高达99%,并且如此高的过滤效率并没有增加呼吸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的防雾霾口罩质量实则参差不齐。朱英杰提高,“目前市场上所谓的PM2.5口罩大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过滤效率偏低,现在有的过滤口罩的过滤效率低于50%,甚至只有百分之十几。还有一点就是透气性比较差。”当然,对于用于人直接使用的口罩,质量指标还包括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氨染料、微生物等。

为规范市场和行业竞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7月启动了GB/T 32610—2016标准制定项目计划,并于2016年4月25日正式发布,同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是中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此前,仅制定了医用及工业防护口罩标准。

来源:澎湃新闻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城市中雾霾的形成机理及原因
 3
 市场10款防雾霾口罩测试分析 近半虚标过滤效率
 3
 PM2.5重量法现场测量技术研究
 2
 不同形状多扰流柱流场特性的数值分析
 2
 从区域能源消费探寻雾霾成因
 2
 电除尘器进口封头内设置凝聚器对流场的影响
 2
 电子低压冲击器不同稀释比对PM2.5排放测试的影响
 2
 俄科学家正研制防治雾霾催化剂 可过滤净化空气
 2
 扩张管管径对PM2.5凝聚实验的烟尘分布均匀性影响
 2
 全力应对雾霾污染 雾霾净化塔在京开始测试
 2
 外媒:老外来北京患上哮喘 开发雾霾监测器卖脱销
 2
 新材料制口罩抗霾灭菌
 2
 燕山大学成功开发负离子防霾口罩
 2
 中国科学家将研发纳米纱窗 可过滤雾霾
 2
 #国内材料周报#“雾霾克星”?Yes!
 1
 “检测门”终落幕 大众与美国政府将达成和解
 1
 “空气滤芯” 让过滤净水成本变得更低
 1
 “太空冰箱”里的奥秘(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温度)
 1
 “雾霾大户”柴油车如何清洁
 1
 【至诚报国】80后博导发明新材料 淡化海水为世界解渴
 1
 2015年最受网民关注科普事件:雾霾及其成因
 1
 2019年国家将重点支持这些“纳米科技”研究方向!
 1
 2020年快递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应用将达50%
 1
 PM2.5"危肌":爆表污染天,皮肤每日"吃"1克"粉饼"
 1
 PM2.5团聚测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
 1
 Science:抛弃溶液法吧!全气相制备ZIF膜,高效分离丙烯/丙烷
 1
 北京空气质量连续6天一级优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
 1
 柴静离职后首度亮相 自费百万元拍雾霾纪录片
 1
 超薄3D纳米薄膜口罩:防霾能力达工业级标准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可从鱼胆入手
 1
 处于盐渍土和盐湖环境下建筑物的腐蚀与防护现状
 1
 德国明斯特大学分析化学中心主任Uwe Karst教授谈ICP-MS在环境研究和生物成像上的应用
 1
 多城市被约谈:“治霾”迎来最严格考核
 1
 富士通推出环境解决方案:爱科环保卡II
 1
 过滤对电热法制备ZL102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荷兰艺术家变废为宝:把北京雾霾变成钻石首饰
 1
 环境保护部再次组织专家分析研判表明 核辐射与雾霾形成没有关联性
 1
 环境质量检测装备由谁制造?规范几何?
 1
 环境专家表示:洒水除霾无异于饮鸩止渴
 1
 聚乙二醇/无机盐双水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5种三嗪类除草剂残留量
 1
 科学家研制新型设备:不仅净化空气还能制造能源
 1
 可穿戴PM2.5检测器在美诞生 助人们规避污染区
 1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追踪环境中的自由基
 1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熔炼工艺优化
 1
 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和启示
 1
 气象专家:空气重污染不等于低能见度
 1
 浅谈膜分离过滤技术的应用
 1
 清华大学研发可重复消毒使用口罩的纳米纤维过滤膜材料 助力防控
 1
 熔盐改性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