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红外探测新技术——量子级联探测器
发布:kittyll   时间:2017/11/16 14:28:31   阅读:652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人类肉眼可感知的电磁波被称为可见光,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可见光仅为整个电磁波谱中很小的一部分。那么,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红色之前是什么颜色呢?紫色之后又是什么颜色呢?人类无法直接感知可见光之外的电磁波,所以这两个区域的颜色是肉眼看不到的。就好像空气,我们看不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所以要感知可见光之外的其他电磁波,必须借助外界手段如光电探测器来实现。

红外光,也被称为红外线,是英国科学家赫歇尔于1800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它是波长比红光更长的电磁波,具有明显的热效应,使人能感觉到而看不见。专业术语如是说——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存在红外辐射。通俗来讲就是,目前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物体都在源源不断的向外发射红外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红外探测的手段来观察物体,红外探测技术通常可用于夜视、医疗、气体检测、天文探测等。
 

电磁波谱

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对于红外辐射进行高灵敏度感应的光电转换器件。早期的红外探测基于红外辐射的热效应,也就是红外光的照射使得探测器温度升高,温度的变化使红外探测器的物理参数发生改变,据此判断红外光的强弱。由于这种方法基于温度的变化,而温度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这种基于热效应的红外探测器的感知速度比较慢。

现代的红外探测器大多是基于光电效应而设计的,十分类似于可见光波段的CCD或者CMOS探测器,也就是广泛用于相机中的感光部件,差别仅仅是红外探测器中的光电转换像元是由能够感受红外光波的光电材料制成。由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常可将光波称为光子。光子可直接作用于红外探测器中的电子,使得红外探测器输出的电流或电压发生直接的变化,通过对这种变化进行测试,可根据其转化效率直接推算得到入射光的强度。这种方法基于光电效应,避开了温度变化的过程,所以光电探测器的反应速度更迅捷。

量子级联探测器(quantum cascade detector, QCD)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探测器,于21世纪初被提出,是一种人工结构的晶体材料。量子级联探测器通常由两种禁带宽度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交替生长而成,通过能带工程将材料的导带设计成量子阱结构,其探测波长主要受到势垒高度的限制,可覆盖红外与太赫兹波段。打个比方,势垒就好比一堵墙,量子阱就好比墙与墙之间的平地。通过调整墙的厚度、墙的高度以及墙与墙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墙之间存在各式各样的能级分布。根据量子力学原理,能级会被束缚在墙与墙之间,不会高于墙头。
 

量子级联探测器的能带结构和工作方式

量子级联探测器的能级分布如上图所示,其结构可大体分为两部分,吸收区与输运区。吸收区负责光子的吸收,吸收一个入射光子的同时,激发一个电子;输运区负责使这个电子定向移动。上图的吸收区中,一个入射的光子可以将E1能级上的电子提高至E6能级,然后输运区的能级设计成下台阶的样式,使该电子能够定向移动。这个爬上去又滑下来的光电过程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没错,与大家都玩过的滑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多个量子能级联合组成的体系就称为“量子级联”。此时有人或许要问,能级不是被限制在两个“墙”之间的吗?那么电子又怎么能够“穿墙而过”的呢?这里又牵涉到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有趣的概念:量子隧穿效应。用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电子具有波动性,所以电子是有一定概率直接“穿墙而过”的,这在经典物理学中是不可思议的,但在量子力学中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隧穿效应。并且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电子的“穿墙”概率能接近100%。

量子级联探测器这种不对称的结构,使其表现出光伏特性,可使光激发的电子自发地单向输运,不需要借助其他外力比如外加电场。这种光伏特性使得光电信号的输出与采集更为便捷。无外加电场时,量子级联探测器在无光照条件下不会产生电流(无暗电流),仅在有光子入射的情况下,才会输出纯净的光电流。所以量子级联探测器功耗低、发热量低、热负载小,可用于制备低能耗的成像芯片焦平面阵列。

基于种种优点,量子级联探测器成为微光探测、卫星遥感、星地高速激光通信以及高对比度红外成像等应用领域中极具前景的红外探测器件。
 

量子级联探测器红外焦平面阵列对电烙铁的红外成像

目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陆卫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量子级联探测器红外焦平面阵列,该探测器基于GaAs/AlGaAs材料,峰值探测波长为8.5微米,位于长波红外波段,面阵规模达到320×256(81920像素),并初步进行了红外成像实验。


来源: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复旦大学团队实现有机材料的高激发态发光转换调控
 2
 红外探测新技术——量子级联探测器
 2
 我国科学家提出单向量子声子激光技术方案
 2
 英国开发石墨烯探测器用于复合材料无损检测
 2
 早期的红外技术探索
 2
  “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正式通知
 1
  钙钛矿单晶X射线探测器研制成功
 1
  镍铜合金铸件的渗透检测
 1
  陕西省无损检测学会召开第十六届理事会
 1
 “2016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 正式通知
 1
 “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预通知
 1
 “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学术报告/论文征集通知
 1
 “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预通知
 1
 “2019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预通知
 1
 “2023 EVIDENT杯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优秀论文评选”征文启事
 1
 “奥林巴斯杯2021超声检测技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在沪举行
 1
 “奥林巴斯杯2021超声检测技术优秀论文评选”征文启事
 1
 “材料与测试网”预祝2015年“延长化建杯”第三届全国无损检测技能竞赛圆满成功
 1
 “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问世
 1
 “狗鼻子”探测器:让警犬面临下岗
 1
 “火眼金睛”的无损检测神探 ——记“浙江工匠”宋刚兴
 1
 “纠缠态”是现实世界的必然特征
 1
 “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圆满实现全部目标
 1
 “世界上最薄的镜子”有望助人探测宏观世界量子现象
 1
 “试样”一词不适用于无损检测
 1
 “我把上班当事业来对待” ——宝钢黄石公司“轧辊女神探”柯佩立足岗位成才的故事
 1
 “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1
 “相约上材所,学习相控阵”!在线视频
 1
 《2016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期待您的参与
 1
 《啥是佩奇》中的连接技术你了解吗
 1
 《塑料焊缝无损检测方法》明年3月1日发布实施
 1
 《无损检测》《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发表论文获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23年优秀科技论文
 1
 《无损检测》《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发表论文获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23年优秀科技论文
 1
 《无损检测》2018年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无损检测》2018年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无损检测》全本期刊合集
 1
 《无损检测》杂志投稿谨防诈骗公告
 1
 《中国2025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工作研讨会在镇江召开
 1
 「现代物理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真实的吗?
 1
 1+1=2?超声波设备+探头的组合性能如何测?
 1
 19项新国标四月开始实施 无损检测领域占五项!
 1
 1千克有多重?它就要重新定义了
 1
 2000多家检验检测机构获6年资质认定证书
 1
 2014'中国无损检测年度报告
 1
 2015 Q.C. CHINA优秀展品风采榜
 1
 2015年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III级资格换证班
 1
 2015年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技术论坛通知
 1
 2015年全国最具权威的测试与检测仪器设备展今夏6月与您相聚上海
 1
 2015年世界声发射会议(夏威夷)会议通知
 1
 2015年无损检测标准审查会议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