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福建物构所稀土发光超分子多面体配位自组装研究获进展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8/2/8 11:22:42   阅读:1835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庆福,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克利的合作团队,在镧系稀土发光多面体的配位自组装及其传感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首次提出将配体内电荷转移态稀土敏化和配位导向自组装相结合的策略,来构筑具有强荧光性能的镧系笼型超分子的设计思路,成功制备了目前最高发光量子产率的镧系超分子四面体(Φ=23.1%)。运用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C3对称性配体与相对稳定的9配位构型的铕(Ⅲ)离子的定量自组装,核磁、高分辨率质谱和同步辐射X-射线单晶衍射等结构表征手段确认最终产物为单一的Ln4L4型稀土超分子四面体。区别于传统的从配体S1→T1→Ln的三重态能量转移敏化路径,该类超分子中展现出独特的配体S1→ILCT1→Ln的单重态稀土敏化发光过程。这一新型镧系超分子体系的敏化机理得到了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飞秒瞬态吸收实验结果的直接证实。此外,基于配体内电荷转移激发态对化学环境的敏感性,此类超分子在不需要引入额外识别基团的条件下即具有高选择性阳离子和阴离子双响应性的荧光探针性质:其中荧光淬灭型的I-离子识别过程具有ppm级别的检测灵敏度,而对于具有传统荧光淬灭效应的Cu2+离子则展现出独特的荧光增强型识别行为。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全局拟合数据证明双响应性离子识别的机理跟配体激发态S1→ILCT1的内转换量子效率变化紧密相关。该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提高稀土金属有机多面体光学性能的新策略,为未来智能型分子基稀土荧光材料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此前,针对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位构型复杂多变且难于控制的特点,孙庆福课题组通过配位点的多齿设计、配体的手性诱导以及结构的连续性调控等策略,在具有特定分子组成和几何构型的稀土超分子多面体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结构演化的普适性规律、硝基化合物荧光传感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

由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信息中心和全国稀土信息网主办,中国稀土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的“2017年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揭晓,“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稀土发光超分子多面体配位自组装研究”入选。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辽宁大学在稀土元素的分离和回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1
  我科学家在稀土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1
  研究人员发现了稀土的新来源
 1
  中韩开展稀土新材料技术定期化合作
 1
 “神舟”“嫦娥”一次次成功飞天 这个源自稀土的小部件功不可没
 1
 《Science》子刊:史上最强!超分子有机硅粘合剂!
 1
 2015年我国稀土抛光材料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1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1
 21世纪重要新材料——超分子弹性体
 1
 Adv. Funct. Mater. 上海交大:超分子的分层自组装行为
 1
 AZ91D镁合金Ni-P/CeO2化学复合镀层的耐蚀性
 1
 Mg-4%Al-0.8%Sb-xRE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1
 Mg-5Zn-xEr-1.5Nd-0.5Zr(1.1
 1
 Ni-P化学镀层对NdFeB永磁材料耐腐蚀性的改善
 1
 Zn-10% Al-RE镀层钢丝组织及耐蚀性
 1
 包钢:做强稀土钢扩大“朋友圈”
 1
 鲍哲南、崔屹联手发《自然·通讯》:鱼和熊掌可兼得也!超分子锂离子导体力学性能与离子导电性的解耦
 1
 北京大学于海峰研究员团队在液晶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取得进展:超分子液晶凝胶的制备、多重响应及其在全息光栅的应用
 1
 表面转化膜无铬化技术的研究动向
 1
 材料前沿最新综述精选(2017年8月第4周)
 1
 长春应化所自主研发的Cextrant230萃取剂实现规模化生产
 1
 电沉积制备纳米晶镍-钨-稀土合金镀层工艺及性能
 1
 顶刊动态 | Angew/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1
 顶刊动态 | Science/Nature子刊等纳米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1
 顶刊封面: 十一月材料领域优秀成果十大精选
 1
 复旦大学邓勇辉教授团队《Nat. Mater.》:在超分子组装合成新型半导体纳米线气敏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稀土发光纳米探针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
 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课题组:开发新型超分子光子晶体材料
 1
 复合添加稀土钕和铒的AZ91D镁合金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
 1
 攻克电声设备缺陷,给永磁材料换“外套”
 1
 含稀土镁铝系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研究现状
 1
 含稀土耐蚀Mg-9Al铸造镁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1
 合金元素对黄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1
 湖南大学董盛谊教授和赵万祥教授合作团队在基于氢键作用的超分子黏附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
 华东理工大学曲大辉教授团队在超分子自修复聚合物领域研究工作取得进展
 1
 华南理工张勤远&周博AM:利用界面能量传递IET观测能量迁移效应
 1
 回眸2018年 中国稀土行业十件大事
 1
 混合稀土及热处理对A356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合金铸铁动态腐蚀性能预测
 1
 剑桥大学研发出用水生产人造蜘蛛丝的绿色方法
 1
 科学家发现能解决核废料安全问题的超分子
 1
 理化所发现氮杂芳烃与醚类的直接偶联反应
 1
 美合成可替代稀土的磁性纳米材料
 1
 纳米空间,静电控制的环化反应
 1
 南京理工大学傅佳骏、姜炜团队《AFM》文章:利用动态硬相设计策略制备了透明、超韧、机械强度高的室温自修复弹性体材料
 1
 苹果:已开始研究如何从自家产品中回收稀土材料
 1
 清华大学本科生提出新型大环主体分子超分子合成方法
 1
 清华大学张希课题组:超分子界面聚合新进展
 1
 人造聚合物为研发新材料铺路
 1
 三种镍基合金化学镀镀层的耐蚀性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