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首页 > 科研探索 > 科学研究 > 消息正文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能够自愈毫米级切口损伤的透明聚合物膜
发布:lee_9124   时间:2018/4/21 21:14:54   阅读:2871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引言
 
透明聚合物薄膜在电子和光学设备中作为保护层和功能层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透明聚合物薄膜会因磨损,切割或撞击而受损,从而导致图像模糊并降低透明度。因此,增强其坚固性和耐划伤性,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明度,是制备透明聚合物膜最具挑战性的方面之一。虽然可以通过加入无机纳米填料或刚性链聚合物来加强透明聚合物薄膜的坚固性,但长期使用后薄膜上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划痕。此外,增强透明聚合物薄膜的坚固性极大地挑战了损伤三维的修复和替换。考虑到上述事实,开发一种提高透明聚合物膜耐久性的替代方法是非常可取的,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受自然界中可自我修复受损组织及功能的活生物体的启发,科学家们成功制造了能够修复损坏的人造自愈材料,以延长各种材料(如混凝土,金属,塑料等)使用寿命并提高其可靠性。根据愈合过程中是否需要外部愈合组分,自愈材料可以分为外在和内在自愈材料。目前新兴的自修复材料,其关注的焦点一般在于能够自修复的防雾、耐腐、超疏水或导电材料。尤其是透明薄膜,其与自愈能力的结合为增加透明薄膜耐用性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主要内容
 
大量研究表明,聚合物链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极大影响自修复材料的愈合效率。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洋教授等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氢键单元结合到两性离子聚合物膜中,制备出能够修复毫米级切口的透明聚合物膜。当膜由于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的可逆性而吸水时,所得膜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大大降低,从而促进了膜材料的流动性。因此,透明膜能够愈合7.9毫米宽的切口并在暴露于水后恢复其受损的透明度。由于氢键相互作用的强度较弱,当膜吸水时,透明膜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大大减弱,从而极大提高膜材料的流动性,利于薄膜材料输送到受损区域,致使薄膜上的毫米级切割可以完全愈合。此外,由于两性离子聚合物膜与水具有较强结合能力,通过水洗亦可以容易地除去其干膜上的油垢。
 
图文赏析
 
 
 
 
图1.(a)MSA和AMPS的化学结构;(b)TiO2NP催化凝胶化过程示意图;(c)可固化的透明PMSA-co-AMPS n膜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2.(a)作为混合物溶液体积函数的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膜厚度;PMSA-co-AMPS0.1薄膜(b)顶视图和(c)横截面SEM图像;(d)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薄膜的透射光谱,插图显示了PMSA-co-AMPS0.1膜的照片图像;(e)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薄膜的FTIR光谱;(f)40%RH环境下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薄膜的杨氏模量。
 
 
 
 
 图3在90%相对湿度环境中PMSA-co-AMPS0.1的(1)划伤膜和(2)愈合30分钟之后膜的(a)AFM和(b)光学图像;(c)PMSA-co-AMPS0.1薄膜制备状态(黑色),划痕状态(蓝色)和愈合状态(红色)的透射光谱;(d)PMSA膜,(e)PMSA-co-AMPS0.1膜和(f)PMSA-co-AMPS0.2膜在划伤前后的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图4. 在90%RH环境中划伤的(a,b)PMSA-co-AMPS0.1,(c,d)PMSA-co-AMPS0.2和(e,f)PMSA薄膜在愈合之前(a,c,e)和愈合之后(b,d,f)的光学图像(左)和显微镜图像(右);(g)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薄膜上可完全愈合的划痕的最大宽度。
 
  
 
    图5.(a)40%RH环境下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薄膜上愈合区域的杨氏模量;(b)70%RH环境下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薄膜的杨氏模量;(c)PMSA,PMSA-co-AMPS0.1和PMSA-co-AMPS0.2湿膜的储能模量。
 
 
 
    图6. 在水中清洗(a)20μL十六烷和(b)20μL菜籽油污染的PMSA-co-AMPS0.1膜的时间序列图;(c)在水中清洗20μL十六烷污染的HA / bPEI多层膜的时间序列图像;(d,e)损伤的PMSA-coAMPS0.1膜在(d)愈合之前和(e)之后的油清洁行为。
 


来源:材料前沿科技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微梳理”有效提高碳纳米管性质
 1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1
  西安交大联合中外大学在《科学》发表最新成果
 1
  西安交大再发《Science》:发现单晶铁电氧化物薄膜超弹性行为
 1
  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零能束缚态首次“现身”
 1
 #薄膜周报#单层二维冰相变研究获进展
 1
 #薄膜周报#镀膜技术助力高压电阻生产
 1
 #薄膜周报#看得见的手—原子力显微镜助力薄膜技术发展
 1
 #薄膜周报#突破—打破太阳能薄膜光电吸收率记录
 1
 #电子材料周报#智能传感器,嘈杂中亦可听见声音
 1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1
 “世界上最薄的镜子”有望助人探测宏观世界量子现象
 1
 “自愈”橡胶为汽车轮胎防爆带来福音
 1
 《AFM》:加点PEG,导电高分子实现自修复!
 1
 《Science》:无机材料外延薄膜制备新方法 可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储光能力
 1
 《Science》刊发:一张薄膜能将室温狂降17℃
 1
 《自然》《科学》一周(11.30-12.06)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5.15-5.21)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材料》:前景广阔!实现再生蚕丝热塑成型
 1
 3微米超薄型薄膜实现量产 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1
 4H-SiC衬底表面台阶宽度对GaN薄膜质量的影响
 1
 8mol%钇稳定氧化锆薄膜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1
 Adv. Funct. Mater.:光学特性的独立手性介孔有机硅薄膜
 1
 Adv. Funct. Mater.:协同应变下零泊松比态的单斜[111]PbTiO3薄膜
 1
 Angew. Chem.:在油水界面上基于Suzuki聚合反应合成二维共轭共价有机框架薄膜
 1
 G-O/P(MMA-co-BA)共聚物复合薄膜表面三维角锥棱镜结构的卷对卷热辊压成形
 1
 J. Appl. Phys.:聚左旋乳酸压电薄膜分子链构象随外加电场转变的红外光谱学研究
 1
 MG-200型销盘式磨损试验机在薄膜磨损研究中的应用
 1
 Nature:在光敏聚合物薄膜中“兴风作浪”
 1
 Nature子刊:解思深院士-网状碳纳米管结构制作高性能紧凑柔性热电模块
 1
 Nature子刊:由电场控制的间金属薄膜中的电性可逆裂纹
 1
 PECVD法制备高疏水性氟碳聚合物( a-C:F)薄膜的研究
 1
 Science & Nature盘点: 5月材料领域重大进展
 1
 Science:生活小常识,启发单层二维高分子膜的大面积制备
 1
 Science说: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材料结晶性不好?试试催化吧
 1
 TiAlN基薄膜的研究进展
 1
 X射线反射法测量铋系超导薄膜的结构参数
 1
 半导体所等在石墨烯上外延深紫外LED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
 玻璃微珠生产农用棚膜 密度更低
 1
 薄膜截面的TEM样品制备
 1
 薄膜器件的全新应用——测血压
 1
 薄膜太阳能技术将超越晶硅技术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加速升级
 1
 材料头条|一周(7.17-7.22)材料热点汇总,您要看的全在这儿!
 1
 长春光机所等在钙钛矿单晶场效应晶体管方面取得进展
 1
 超薄鞣酸-镍铁配合物薄膜作为高效析氧电催化剂及其活性物种研究
 1
 超顺排碳纳米管材料 引发全球轰动
 1
 单层氧化物薄膜的新型磁各向异性研究获进展
 1
 单晶铜薄膜纳米压痕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弹性反冲探测技术分析薄膜中的氢和氦含量
 1
 等离子发生器能喷涂高质量薄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