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材料领域革新引领汽车行业发展
发布:kittyll   时间:2018/7/31 16:56:41   阅读:285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始于2009年,当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发,在政府坚定的新能源政策指引和可观的补贴扶持下,中国开始被一股造车大势席卷,从概念到实操,九年时间,一边泥沙俱下,一边浪里淘金。狂欢之后,世界终将在规律中运转。

2018年被业界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年”,年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先后迎来两大新政。6月,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新政正式实施,以300公里为线,首次明确划分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标准,减低补高。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将不能获得资质,并严格控制现有企业扩大传统燃油车产能,同时加强新建电动汽车企业投资管理,防范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这意味着,高质量、整体化的技术创新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之前依靠增加电池数量、简单减少或改换零部件以追求里程数少量攀升的策略将不再奏效。

风势所向,万物竞长。显然,即便是3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也相差甚远。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痛点因此再次成为行业的焦点和发力点。
 

突破电池动力瓶颈

提升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如何增加电池动力是一个久攻不破的硬堡垒。从第一代镍氢电池和锰酸锂电池,第二代磷酸铁锂电池,到目前广为采用的第三代三元电池,电池续航能力似乎一直无法突破电池材料天然的天花板。

有材料显示,现有体系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基本上很难突破300Wh/kg,很难满足未来动力电池的需求。在国家发展新能源车的规划中,2020年,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350Wh/kg,2030年则要达到500Wh/kg的水平,这意味着电动车续航里程将比现在翻一番。

需求将变革的可能性延伸到了更加源头的化工产业。

“当前新能源车用锂电池能量密度受关键正负极材料影响很大,”德国特种化工企业赢创工业集团全球汽车工业团队副总裁朱骏表示,“正负极材料的选择和突破是当前大幅增加能量密度更加可行的方案。”

此前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通过在人造石墨中加入10%的硅基材料,已在Model3中采用硅碳负极作为动力电池新材料,使电池容量达到了至少550mAh/g;而更多的新材料电池在全球的实验室中酝酿。

今年5月,继日本政府投资16亿日元支持日本电池制造商及本田、日产和丰田三大主要汽车制造商联合研发固态锂离子电池后,国外老牌车企宝马、保时捷等纷纷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同时投身于此的还有德国大陆集团、日本TDK及村田制作所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新一轮车用电池创新之战大幕又启。

轻量化来袭,新材料贡献占比近半

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任何多余的重量对汽车都是致命伤。

如果说对电池能量密度突破的追求尚且在路上,那么同样有助于增加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汽车轻量化设计则早已从燃油动力时代开始了应用迭新。

有数据统计,纯电动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kg,其续航里程可增加2.5km。

在越来越急迫的续航里程提升需求下,轻量化思维成为当代主流。中国工程学会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会主任陈一龙认为,汽车轻量化中,新材料新技术占比达到41%。

但一直谋求借新能源之机“弯道超车”的中国汽车,在轻量化技术方面却仍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据2017年数据统计显示,就当前主流的轻量化制材镁合金而言,国外乘用车平均用镁量约为5KG,而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上用镁量不足1KG。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指出,2020年,国产单车镁合金用量将达到15kg,2030年将达到45kg。

据资料显示,当前国外汽车上共有60多个零部件采用镁合金,其中方向盘骨架、转向管柱支架、仪表盘骨架、座椅框架、气门室罩盖、变速箱壳、进气歧管等 7个部件镁合金的使用率最高。

但能够促使汽车达成轻量化的材料远不止镁合金等金属,材料的革新性选择决定了谁的起跑线天生靠前。

朱骏表示,汽车通常会通过改善动力系统、降低轮阻、轻量化、流线型设计来降低能耗,而其中,在动力系统、车体造型都与轻量化息息相关。未来的汽车轻量化,将在材料提供的想象力上,实现所有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如果用这些新材料将整辆汽车的玻璃和可替代金属件进行优化,未来汽车可至少减重40%,”朱骏表示。?

指向未来汽车的筹码

如火如荼的全球汽车新能源转型背后,是对未来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无限期待与诉求。

按照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EPA)的定义,智能汽车被分为四个层次。从最基本的辅助驾驶,基于车联网的协同驾驶,到有限定条件的无人驾驶,最终到全工况无人驾驶,未来汽车和人类道路交通的方向已然明确。在更宏大的时间线上,续航里程的难点攻关不过是一个小小节点。

2017年12月,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到2020年,将建立起支持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构建软件、硬件、算法一体化的车辆智能化平台。

这意味着,以新能源为契机,在新材料的加持下,中国期望通过汽车智能化实现真正的汽车产业弯道超车。

在这个意义下,电动能源、电控系统、轻量车体,将使汽车搭载的智能芯片在传感互联、自动化驾驶、安全性保障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意义,而这些无一不是未来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支撑这一趋势的基础设施。

在更多元材料带来的可能性中,未来的智能化汽车可以跳出当下那些样式相对单调的金属四轮之物投射出更清晰的蓝图。

未来江河壮阔,恰是百舸争流之际。就在7月10日,新能源技术的开山鼻祖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第一个特斯拉海外超级工厂,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

不难看出,时代大潮中,落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眼前的机会,异彩纷呈却也步步紧迫。但就未来而言,如果说电动是汽车能源的一种解决方案,那么轻量化则是时代的主题。在这一指向下,由化学工业研发所不断孵化的新型尖端制材,将成为大大助力能源创新、智能科技、设计工艺等蓬勃发展的基础与灵感来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演绎出无限的可能。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中国制造2025》引领零部件持续发展
 1
 【人物访谈】车身轻量化的挑战和突破路径
 1
 007黑科技走进现实:帅呆了
 1
 2015年 十大新兴技术
 1
 2015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场分析
 1
 2015中国汽车防腐蚀与老化技术论坛即将召开
 1
 2016车用材料技术国际研讨会即将举行
 1
 2016年全球汽车供应商百强榜 中国企业首次闯入20强
 1
 2016中国汽车轻量化国际峰会
 1
 2017中国车用材料(西青)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
 1
 2020年基本覆盖 十五部委全国推广乙醇汽油
 1
 2040年起!英将禁售化石燃料汽车
 1
 Carbon新推三种树脂材料,适用于汽车
 1
 CFRP性能优良 但何时能成汽车主要材料众厂家意见不一致
 1
 阿斯顿?马丁将推两款新车 全铝平台打造
 1
 鞍钢广汽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
 1
 奥迪3D打印造车成功 掀起金属打印汽车潮
 1
 澳洲莫纳什大学研制新型镁合金 解决汽车和航天产品结构完整性问题
 1
 巴斯夫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应用于汽车减压盖
 1
 宝钢股份落实汽车业质管体系新标准
 1
 宝马7系利用碳纤维开启汽车智能轻量化时代
 1
 宝马7系新推行多材料结构 实现轻量化车身
 1
 宝马将推i8电动敞篷跑车 采用超轻材料打造
 1
 宝马汽车革新新蓝图 碳纤维加强车身强度
 1
 保时捷搞事情!!!碳纤维编织车轮首次投入汽车生产
 1
 保时捷推出采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的量产车
 1
 奔驰使用全球首个塑料材质后轴变速箱横梁
 1
 比钢还硬,丰田想用木浆代替金属做车身原材料
 1
 玻纤增强尼龙后横梁助力汽车减重
 1
 材料决定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1
 超材料蒙皮:给车辆穿上智能“外衣”
 1
 车底特殊保护层 雷遁AC橡胶材料底盘装甲
 1
 车架材料也能撕?铝合金真的比钢“高级”吗?
 1
 车用复合材料的四大应用技术
 1
 车用高分子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解析
 1
 车用内饰塑料发展趋势及低VOCs改进方法
 1
 车用轻量化材料大比拼
 1
 从椰子壳到3D打印 新材料新工艺涌入汽车领域
 1
 大众“检测门”危机仍持续 德国工厂停产
 1
 大众外钢内塑面板汽车上路
 1
 低碳又环保?福特试采用可回收黏土造车
 1
 帝斯曼聚酰胺产品在汽车电子系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杜邦:汽车材料必须减少热量 提高耐热 保证安全
 1
 对汽车用薄钢板质量的要求和选择
 1
 发泡材料带来更洁净的车内空气
 1
 丰田新专利:带有可折叠飞翼的飞行汽车
 1
 福特将投资13亿美元升级美国工厂 备产铝制皮卡
 1
 福特利用Stratasys 3D打印技术生产汽车配件
 1
 福特碳纤维进气系统亮相 FalconXR6 Sprint将搭载
 1
 福特在新车中加入大量碳纤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