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检验爱因斯坦的预言:NASA创造出宇宙已知最冷点
发布:haige__   时间:2018/8/9 21:34:44   阅读:2419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原子云在冷却温度越来越低时的密度变化示意图。尖锐波峰的出现(温度为130毫微开尔文)证实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形成。
 

这个盒子装有激光器、真空室、舱室和一把电磁“刀”,可以抵消气体粒子的能量,使原子冷冻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 这个盒子装有激光器、真空室、舱室和一把电磁“刀”,可以抵消气体粒子的能量,使原子冷冻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造出了目前已知的宇宙最低温。国际空间站的研究团队利用一个装有激光器和真空室的“小盒子”,对原子进行超低温冷冻,试图更好地了解重力在最微小尺度上对物质的影响。他们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制造出了超低温的原子云,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s,简称BECs)。

该研究的目标是为一个统一的宇宙基本力理论提供线索,或许还能为改进型传感器、量子计算机和太空导航中所用的原子钟的发展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利用了国际空间站上的特殊舱室——冷原子实验室(Cold Atom Laboratory,简称为CAL),在微重力条件下操纵超低温量子气体。所有原子的量子态都束聚于一个单一的量子态的状态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和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首次对这一状态进行了预言。

冷原子实验室的温度计记录的最高温仅有100毫微开尔文,即绝对零度之上1开尔文(热力学温标记为K)的千万分之一。绝对零度即0K的状态,相当于摄氏温标零下273.15度(-273.15℃)。在理论上,所有粒子在这一温度时都会停止活动。

冷原子是寿命很长、精确受控的量子粒子,科学家希望它们成为达到物理学中最虚幻目标之一——由爱因斯坦首先提出的关于4种基本力的统一理论——的关键。

有人认为,通过观察原子在几乎处于绝对零度时的行为,物理学家可以了解引力、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彼此关系。与其他三种力不同,引力可以在很大的范围上发挥作用,科学家对其在大尺度上的应用也了解得很清楚。我们不知道的是,4个基本力中最弱的引力如何与量子粒子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3种基本力建立联系。

冷原子实验室于今年5月发射到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家希望它的启用能为了解引力在量子力学理论中扮演的角色提供线索。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世界秩序中具有自己独有的位置,被定义为物质的第5种状态,不同于气体、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

冷原子实验室的设计目的是提高科学家对引力进行精确测量的能力,并研究引力如何在最小尺度上与这些独特的物质形态相互作用。原子的波动性质通常只能在显微水平上观察到,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使这一现象变得宏观,因此也更容易进行研究。在冷原子实验室中,由于温度极低,使来自铷原子的粒子都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因此呈现相同的波动特性。

这使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行为类似一个“超级原子”,而不是单一原子,进一步提高了这一现象的可见性。自1995年首次在实验室中被制造出来之后,科学家一直在地球上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进行研究。当年参与研究的三位科学家在2001年时获得了诺贝尔奖。

接下来的多年时间里,科学家进行了数百次相关实验,有一些甚至是搭载火箭前往太空进行的。在地球上,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时需要关闭“原子陷阱”——由磁场或激光制成的零阻力容器——但地球的引力会在一瞬间摧毁这一状态。在国际空间站的冷原子实验室,微重力环境使科学家能够一次观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5到10秒,更多的分析和测量成为可能。

冷原子实验室还使宇航员在一天内能完成多个不同的实验。“冷原子实验室是极其复杂的设备,”NASA喷气动力实验室天文和物理理事会首席工程师罗伯特·绍威尔(Robert Shotwell)说,“通常情况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涉及足以填满整个房间的仪器,并且要求科学家持续不断地监测,而冷原子实验室的大小与一台小型冰箱差不多,还可以从地球上远程操作。”

从2017年2月开始,罗伯特·绍威尔就在监督这一充满挑战性的项目。他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项目,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克服所有障碍,建立起今天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复杂设施。”

冷原子实验室由两个容器组成,包括较大的“四锁柜”和较小的“单锁柜”。除了由铷原子制造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之外,冷原子实验室团队还在尝试利用两种不同的钾原子同位素来获得这一状态。
冷原子实验室的设计目的是提高科学家对引力进行精确测量的能力,并研究引力如何在最小尺度上与这些独特的物质形态相互作用。冷原子实验室由两个容器组成,包括较大的“四锁柜”和较小的“单锁柜”。 冷原子实验室的设计目的是提高科学家对引力进行精确测量的能力,并研究引力如何在最小尺度上与这些独特的物质形态相互作用。冷原子实验室由两个容器组成,包括较大的“四锁柜”和较小的“单锁柜”。
冷原子实验室由NASA的喷气动力试验室开发,于今年5月发射到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家希望它的启用能为了解引力在量子力学理论中扮演的角色提供线索。 冷原子实验室由NASA的喷气动力试验室开发,于今年5月发射到了国际空间站,科学家希望它的启用能为了解引力在量子力学理论中扮演的角色提供线索。
大统一理论

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之后,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发展一种统一理论来融合广义相对论和电磁学。当时,这两个领域代表了两种已知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和电磁力。爱因斯坦指出,这两者的连接将使物理学家能够将已知宇宙的各个方面拼接到一起。

这样的理论描述了一个单一场,所有力在其中都相互介导,而且所有粒子的性质都可以被推导出来。当时科学家所知道的粒子只有电子和质子,中子的发现要等到1932年。

什么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一种超低温的原子云,最初是在71年前由爱因斯坦和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提出。

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时,物质呈现为一种“超级流体”,其黏度为0。这也意味着,原子可以没有摩擦地移动,就好像它们是一种固体物质。此时,科学家可以观察到它们更像是波,而不是粒子,因为各排原子彼此移动时就像“神秘的波形”。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可以了解引力如何与最微小的粒子相互作用,以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任天)

来源:新浪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新视野”号拍到“天涯海角”照片
 2
 NASA将在新太空任务中验证下一代红外光电探测器
 2
  “时间晶体”相互作用首次发现
 1
  “顽固的”通用电气公司科学家创造了新的节能材料
 1
  “网状的碳”是更快DNA测序的关键
 1
  “微梳理”有效提高碳纳米管性质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
  3D打印在人体器官应用中的重大突破
 1
  MoS2纳米“三明治”提升充电电池性能
 1
  干货:铸件中六大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
 ?材料的静电设计:一种全新的方法
 1
 ?对于碳的多事之秋,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新材料——一种人人都用的起的超级过滤器
 1
 ?海水中管道腐蚀介绍
 1
 ?重要埋地管道腐蚀防护研讨会 赞助及商业合作机会
 1
 “狗鼻子”探测器:让警犬面临下岗
 1
 “国六标准”来了致使“汽油质量牌照”投放量锐减,液态石油中硫含量应声降低
 1
 “海龙11000”完成深海5630米试潜
 1
 “金属材料在线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专题报道重磅推出
 1
 “康师傅”陷馊水油中遭“灭顶” 食品安全民生大计勿忽视
 1
 “双重性格”保护膜 让锂电池不被刺穿
 1
 “水”主沉浮——液态水结构之谜
 1
 “移民”开普勒452b需要5亿年 专家:基本无法实现
 1
 “中国天眼”能产生诺奖级别的科学成果吗?
 1
 “自带雨衣”的电磁屏蔽材料
 1
 《腐蚀与防护》特别推出:缓蚀剂专题报道 ——报道生产更安全、更高效缓蚀剂的创新性行为
 1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带你去看Olympus BX53M/BXFM工业正置显微镜发布会
 1
 1+1=2?超声波设备+探头的组合性能如何测?
 1
 10月1日起食品生产不得使用“QS”标志 改为全面执行“SC”编码
 1
 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在世界屋脊描绘银河画卷
 1
 17位科学家撰写报告:NASA应该把搜寻外星人列为重点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反相色谱法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辅助设备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离子色谱法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亲水作用色谱法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生物色谱法
 1
 2015年新色谱柱及配件大盘点之手性化合物分离色谱法
 1
 2016年HPLC热门话题预测——为什么有效的HPLC分离对于高复杂系统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1
 2016年美国光谱从业人员薪酬调查报告
 1
 2017十大新兴技术:从干燥空气提取饮用水到人造树叶
 1
 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质谱项目有哪些?
 1
 2018年度ASNT创新研究奖:改善结构健康监测的磁致伸缩传感器
 1
 2018诺贝尔奖的九大预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会获奖吗?
 1
 2019年美国化学就业市场预测
 1
 2026年,全球涡流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38亿美元
 1
 380米高塔披的防腐“铠甲”是什么做的?
 1
 3D X射线检查系统在3D打印部件质量控制中的运用
 1
 3D打印VS生物打印,差异在哪里?
 1
 3D打印出更强大步枪
 1
 3D打印干的那些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