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反应体系不兼容?“简单粗暴”的电化学合成策略了解一下
发布:haige__   时间:2018/8/21 23:08:55   阅读:349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驱动有机合成反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绿色”合成方法。不过,在过去的电化学合成有机物的研究中,大部分只能在阴极或者阳极上获得目标产物,而对电极上只能产生无用的副产物,“电子经济性”并不高。近一段时间,研究人员利用成对电解法(paired electrolysis)进行电化学合成,可以在两个电极上都得到有用的产物,这极大的提高了电化学合成的电子经济性。目前的成对电解法大多在一套被离子渗透膜分隔为两个反应室的电解设备中进行,这意味阳极和阴极反应体系要有较高的“兼容性”,比如反应条件要基本一致,所用的离子和溶剂最好一样,反应物不会相互干扰,目标产物易于分离等等,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成对电解法的适用范围。

近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Curtis P. Berlinguette教授(点击查看介绍)等研究者在Nature Catalysis 上报道了一种新策略,改进了成对电解法,突破了常规反应体系对兼容性的限制。这种策略相当“简单”,在传统的“两室”电解设备中添加一个新的反应室,用钯膜分隔即可。溶剂和电解质不能透过钯膜,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质子可以在钯膜上被还原为氢原子,氢原子可穿过钯膜,扩散入新反应室中参与氢化反应。采用这种策略,他们使用成对电解法在一套电解设备中同时实现了两个条件截然不同的反应:4-甲氧基苄醇在水性电解质中电化学氧化制备4-甲氧基苯甲醛,以及1-己炔在有机溶剂中氢化制备1-己烯。而且,由于不会产生爆炸性的氢气,这种策略也极大的提高了电化学合成的安全性,一些“粗暴”的反应也有可能实现。
图1. 改进的成对电解法的机理图与装置。图片来源:Nat. Catal.

该策略的机理如下(图1左):施加一定电流,“阳极室”中,醇在铂阳极上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生成醛的同时释放质子;质子通过Nafion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室”,并在钯膜(阴极)上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以较高比例(H:Pd约为0.7)吸附在面心立方钯晶格中的八面体孔中,并扩散穿过钯膜;最后,穿过钯膜到达“化学室”的氢原子参与不饱和键的氢化反应。反应器实物如图1右侧所示。

研究人员首先证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他们以钯膜作为工作电极,铂网作为辅助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图2),钯膜隔离了化学室与电化学室(阴极室与阳极室),化学室中不会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且化学室与电化学室中的电解质与溶剂也都被分隔开。
图2. 钯膜分隔化学室与阴极及阳极室的验证。图片来源:Nat. Catal.

接着作者证明了电化学反应中生成的氢原子能够穿过钯膜扩散到化学室。当化学室与电化学室中都注入酸性电解质1 M的硫酸溶液时,电流不大(10 mA、25 mA)则电化学室中氢气的释放速率与化学室的氢气释放速率相近;如果增加电流(50 mA),则电化学室中氢气释放速率大大增加,90%的氢气都在电化学室中产生。如果化学室中注入戊烷而电化学室中注入1 M的硫酸溶液时,则不论在低电流或者高电流条件下,化学室的氢气释放速率都远远高于电化学室。这说明钯膜可以选择性地允许氢原子渗透,氢的通量与电流强度呈线性相关;而且戊烷是个理想化学室有机溶剂,它与氢原子的作用力较小,且对氢原子反应的阻碍较小。
图3. 在化学室中添加不同溶液对电化学室与化学室中氢气释放速率的影响。图片来源:Nat. Catal.

后续在化学室中进行的氢化反应测试发现,如果钯膜面向化学室一面是平滑的表面,1-己炔氢化的反应速率并不令人满意。作者猜测该反应缓慢的原因是因为电极表面积小,他们随后通过原位电沉积法在钯膜表面生成钯颗粒,表面积增加了250倍,反应速率提高超过10倍。
图4. 在平滑和粗糙的钯膜表面1-己炔氢化反应的速率。图片来源:Nat. Catal.

最后,作者把优化后的反应装置用于成对电解,即,4-甲氧基苄醇在电化学室的水性电解质中氧化制备4-甲氧基苯甲醛,而1-己炔在化学室的有机溶剂中氢化制备1-己烯。经过对条件(如电流大小、电解质、溶液的pH等)的优化,两种原材料可以在电解5小时后100%转化,4-甲氧基苯甲醛和1-己炔的选择性可达85%-98%,电流效率为50%-80%。有意思的是,电化学室中的氧化反应速率与电流强度高低关系不太大,而化学室中的氢化反应速率却会随着电流强度增加而线性增加。这种效应有些类似于典型氢化反应中压力的增加。此外,通过改变电流和电解质,氢化反应的选择性也可相应调节,这使得研究者能够在不对催化剂和反应系统做改动的情况下较为方便地改变产物的选择性。
图5. 成对电解法中产物的种类与分布。图片来源:Nat. Catal.
小结

Curtis Berlinguette教授等研究者充分利用钯的微观结构特点,构建可选择性渗透氢原子的钯膜,并将其与常规成对电解法结合,将不相容的反应体系结合在一起,拓宽了成对电解法的应用范围。这种简单的策略还避免了电化学反应中爆炸性氢气的产生,增加了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在电化学合成领域的应用潜能。

来源:x-mol 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金属材料在线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专题报道重磅推出
 2
 “双重性格”保护膜 让锂电池不被刺穿
 2
 “水”主沉浮——液态水结构之谜
 2
 “中国天眼”能产生诺奖级别的科学成果吗?
 2
 “自带雨衣”的电磁屏蔽材料
 2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带你去看Olympus BX53M/BXFM工业正置显微镜发布会
 2
 10月1日起食品生产不得使用“QS”标志 改为全面执行“SC”编码
 2
 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质谱项目有哪些?
 2
 2018诺贝尔奖的九大预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会获奖吗?
 2
 380米高塔披的防腐“铠甲”是什么做的?
 2
 NASA发起“百年挑战计划”: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2
 Nature:光催化携手酶催化,不对称合成的“新天地”?
 2
 Science:反渗透膜三十年来的大突破,全靠3D打印
 2
 Target响应的新型核酸纳米阶梯结合氧化石墨烯用于Hg2+的快速检测
 2
 北极“无人冰站”,中国造!
 2
 超精密加工刀具磨损评估有望装上“透视眼”
 2
 超声波贴片可监测体内深处血压
 2
 超越三维空间的奇异数系:没有它,就没有现代代数
 2
 大连化物所等在钙钛矿单晶生长及高效探测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2
 大连化物所新型宽光谱捕光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2
 大连化物所异相催化反应中短寿命阳离子质谱检测研究获进展
 2
 大连理工大学Nano Letters:耐热超疏水陶瓷基碳纳米管复合脱盐膜
 2
 当化石能源枯竭时,人类是否有应对之策?
 2
 德国开发出世界最小单原子晶体管
 2
 都柏林城市大学Small:用于实时监测人体组织pH的光学传感器
 2
 俄火箭发射失败背后:联盟号是如何发射和降落的?
 2
 菲尔兹 阿贝尔奖双料得主Michael宣称将证明黎曼猜想
 2
 沸石封装法获得具有超高稳定性的纳米金属催化材料
 2
 氟谱(19F-NMR)还能这么玩,就问你氟不氟
 2
 福建物构所新型非金属掺杂碳材料催化CO2转化取得新进展
 2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插入件系统通过验收
 2
 给你足够长的尺子,能测大海深度?
 2
 贵金属纳米岛提升分子检测灵敏度
 2
 国家纳米中心在非硅基材料纳米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2
 海洋中微塑料的命运:与生物体形成聚合体下沉海底
 2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人员成功研发了液态界面的增强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器
 2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金属负热膨胀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
 合工大研发出新型无铅反铁电陶瓷材料
 2
 华人团队开发出比纸薄的平面透镜
 2
 还在认为水热法制备晶体需要看“缘分”?那你该看看这篇
 2
 火星救援?科学家提出火星基地计划
 2
 基于固相化学发光底物的层析试纸用于即时检测
 2
 基于质量亏损原理的二甲基嘧啶鸟氨酸标签结合高分辨质谱仪实现蛋白质糖基化的精准相对定量分析
 2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熟悉的化学名词-催化剂
 2
 敬请关注2016专题报道系列
 2
 酒精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整体脑功能都被减弱
 2
 看不见的小生命,也会和金属“生锈”搭上界!
 2
 可降解的聚酯复合塑料材料面世
 2
 理化所揭示鸟类羽毛抗撕裂能力和超耐久性能的秘密
 2
 利用小分子实现绿光到近红外多重荧光发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