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港珠澳大桥:因为它,中国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发布:haige__   时间:2018/10/25 22:53:47   阅读:2130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今天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啦!
 

图片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图片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你知道吗?这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实现了7个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世界综合难度最大跨海大桥

世界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

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

世界首创的海底隧道“半钢性”沉管结构

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从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历经了5年规划、9年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额突破1269亿元……

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极大缩短,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的车程。

而这一“超级工程”的建造离不开刚柔并济的工程哲学——“半刚性”管节结构。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前无古人之“半刚性”管节结构设计

不同于许多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桥—岛—隧一体的大桥,其岛隧工程由沉管隧道、东西人工岛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

但若要问港珠澳隧道与其他的海底隧道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回答一定是它的结构设计方案,也即使得这座大桥的海底隧道“前无古人”的关键所在——“半刚性”管节的结构设计与实施方案。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研究所宋二祥教授团队,为其中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半刚性”管节设计由来

隧道沿线地质情况

在地下工程中,稳定问题和变形问题尤为重要。因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港珠澳这样的海底长大隧道中,变形问题十分突出。 

例如,隧道两侧填筑了两个人工岛,用于海上大桥和海底隧道接驳,人工岛附近隧道位置较高,由人工岛过渡到深埋段的中间过渡段的地质条件变化较大,若处理不好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图:隧道沿线地质情况(图片来源:界面)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为了减小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另一方面,结构本身也应当具备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一般而言,海底隧道有“刚”与“柔”两种结构形式。对于较短的海底隧道而言,隧道沿线地质情况变化较小,可做成整体式的刚性结构;但对较长的隧道而言,柔性结构通常因其适应变形的能力更强而更加合适。 

“刚”“柔”之选,进退维谷 

原先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了两个导致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一是作为岛隧结合部位的人工岛在施工完成后较长时间内的持续沉降,二是沿隧道长度方向地基不均匀引起的沉降。 

这两点柔性隧道都能应对——隧道安装完成后,将剪断预应力钢筋,节段之间能更自由地变形。这一柔性方案被称为“节段式”方案。 

图:预制完成的钢筋混凝土隧道节段(图片来源:界面)
然而,港珠澳工程中,情况则更为复杂。与通常埋深较浅的沉管隧道不同,港珠澳隧道完工后,其中间部分将深埋于海底的深厚淤泥中。 

长远来看,海底淤泥淤积深度预计将随时间增加、影响巨轮通行,将要在隧道沿线进行两处航道疏浚,分别是靠近香港一侧的铜鼓航道和靠近珠海澳门一侧的伶仃西航道。 

航道疏浚清淤则会直接导致隧道上方的荷载变化。简单而言,在施工刚完成、淤泥尚未淤积时和淤泥淤积过程中,沿隧道长度方向,淤泥的淤积荷载的空间变化并不剧烈。而航道疏浚后,主航道的淤泥面比其他部位低20m左右。 
图:远期疏浚区域(图片来源:界面)
“半刚性”管节——刚柔并济,游刃有余

后来,相关负责人提出一想法:不剪断串联节段的预应力钢筋,利用其预应力。在预应力的作用下,节段和节段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依靠增加的摩擦力抗剪,以此解决剪力增加带来的问题。 

这样处理之后,隧道的结构和之前不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多了很多条预应力钢筋,相当于永久地改变隧道结构。这种结构下,隧道能否正常工作,隧道的各项指标是否仍然满足要求?团队的心中也有疑问。 

宋二祥教授说,结构设计本身就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柔性结构,允许有一定的差异沉降,利用设置沉降缝等方法减小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另一种思路是通过增大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控制差异沉降。这两种思路总结成两个字,“让”和“抗”。定性地看,只要能符合设计要求,两种思路都合理。但定量地看,一味地“让”不仅会有接头抗剪承载力不足的风险,在差异沉降较大时还会增加隧道漏水的风险;不剪断预应力筋的这一做法是符合力学原理的,但结构刚度增大后,内力也会相应地增加。

经过团队详细周密的结构-地基整体分析,保留预应力后的“半刚性”管节节段间的抗剪承载力有效提升,能够抵抗疏浚导致的较大剪力,差异沉降也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虽然刚度增加也会引起混凝土沉管构件内力增大,但由于预应力筋不剪断使得节段接头永存最小压力提高,摩擦抗剪所带来的抗力的提升较内力提高更大,节段接头的抗剪安全度反而提高了。

在这个特殊的问题中,传统的柔性结构和刚性结构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正所谓“柔不丝屈,刚不玉折”(取其本义)。在钢筋混凝土沉管构件已经定型、结构方案不可能做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半刚性”管节方案无疑是最合适、最安全的方案。 

图:拼接好的管节准备从生产基地启程拖运就位(图片来源:界面)
虽然当时仍然有某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持反对意见,对这一“不遵守传统”的新概念提出质疑,后来他们经过计算,亦对此心服口服。之后不久,“半刚性”管节方案顺利通过了各方专家的评审,在工程中正式实施。 

图:首节沉管安装(图片来源:界面)
港珠澳大桥凝聚着无数桥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展现了中国最高的工程水平。今天,让我们一起为大桥的建设者们“打call”,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们,感谢他们用汗水和青春铸就了这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

来源:新浪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毒液是不是寄生生物?
 3
 填补实验空白:首次用原位XRD监测到石墨中Li浓度梯度变化
 3
 “千克”等4个国际单位制将于明年5月20日由常数定义
 2
 Science:纳米纤维阵列精准制备之液晶模板CVP法
 2
 WSe2化学剪纸
 2
 测厚仪原理
 2
 当代建筑奇观鸟巢,巨型钢铁屋顶靠它撑起
 2
 蓝箭“归零” 朱雀一号留下历史性的380秒
 2
 如何检测重金属?
 2
 实业救国——中国纯碱行业发展
 2
 我国发布首个AI阵列式探地雷达
 2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突围”之路
 2
 在长寿命高温材料实验室内 一组高温材料“烤”验近8年
 2
 正极片有缺陷就得废弃?不一定!
 2
 中国深空探测路线图: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2
  高性能分析仪器和软件市场再添“利器”
 1
 “即插即用”技术如何让化学合成“大众化”?请看这篇Science
 1
 “中国制造”专利为何难“变现”?
 1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 机器人总动员
 1
 《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之车
 1
 《自然》网站评出2018年重大科学事件
 1
 「四号嫦娥姐姐」,你为什么非要带这款望远镜出门呢?
 1
 「现代物理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真实的吗?
 1
 【会议预告】QA/QC/研发人员不可错过的LABWorld现场精彩
 1
 17位科学家撰写报告:NASA应该把搜寻外星人列为重点
 1
 2015 Q.C. CHINA优秀展品风采榜
 1
 2015年8月份一、二级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班报到通知
 1
 2015年分析仪器与装置研制发展战略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1
 2016全年投资或超6万亿 主投水利铁路高新技术领域
 1
 2019年全球水质检测与分析仪器市场将达35亿美元
 1
 -23℃,德国科学家再次突破高温超导记录,带来超导体的新时代
 1
 70余项国产科学仪器设备新成果“扑面而来”
 1
 Branded Products
 1
 Brookfield粘度计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1
 CCC认证检测机构行业自律有了新规范
 1
 Chem展望专栏:冷冻电镜“看”电池——“不识界面真面目,只缘温度还不够”
 1
 CNAS新版能力验证规则发布(附权威解读)
 1
 CPhI & P-MEC China 2016完美收官:助跑行业国际化征途,共创国际合作新机遇
 1
 HPLC组分的快速冻干法
 1
 ISO45001新版10月发布 需要做哪些检测?
 1
 NASA无奈表示“机遇号”火星车或将永久失联被放弃
 1
 Nature Catal.:和频振动光谱在电极表面原位检测锰电催化还原CO2的中间体
 1
 shimadzu
 1
 安捷伦推出 Cary 620 焦平面阵列红外成像光谱仪
 1
 安捷伦推出ICP-MS新品7800 定位常规分析用户
 1
 安捷伦与农加所“创新性色谱质谱联用合作实验室”揭牌
 1
 编码孔径谱仪:不损耗性能的小质谱
 1
 不是金子,也一样会“发光”
 1
 布鲁克公司最新发布手持式拉曼光谱仪BRAVO
 1
 材料分析仪器及应用新技术研讨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