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科学家首次借中微子为地球“称重” 有望发现暗物质芳踪
发布:haige__   时间:2018/11/7 23:22:42   阅读:1961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科学家使用中微子来测量地球的质量和各层的密度。图片来源:英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

据英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5日报道,中微子是可以直接穿越整个地球的亚原子粒子,“小身材”也拥有大能量。现在,物理学家首次借助中微子测量了地球的质量,并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了探测,研究了从地壳到地核密度的变化。

来自西班牙微粒子研究所的3位物理学家在5日出版的《自然·物理学》杂志报告称,通常情况下,科学家通过量化地球的引力以及研究穿透地球的地震波来确定地球的质量和密度。而现在,他们仅利用中微子,对地球属性进行了完全独立的测试。利用南极“冰立方”(IceCube)中微子天文台数据所获得的新结果,与传统测量结果相吻合。

在最新测量中,研究人员对高能中微子进行了详细观测。高能中微子由来自太空的质子和其他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时产生,其可以穿过整个地球。高能中微子在行进途中停留的频率,会揭示它们所穿过物体的密度。

从不同角度到达“冰立方”探测器的中微子会展示地球不同层的情况。例如,来自北极的中微子在到达南极之前会穿过地壳、地幔和地核;但从另一个角度到达探测器的中微子可能只穿过地壳。通过测量不同角度中微子的数量,研究团队推断出地球不同部分的密度,最终得出了地球的“体重”。

尽管最新方法并未获得有关地球的任何新发现。但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方法有望帮助科学家厘清是否地球的所有质量都来自普通物质。也许一些质量要归因于某些会避开中微子的物质,比如暗物质。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必须存在,才可以解释他们在测量其他星系时观察到的质量缺失。如此,中微子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确定地球上是否存在这样的暗物质。

来源: 中国科技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海星6000”完成首次科考应用
 2
 “即插即用”技术如何让化学合成“大众化”?请看这篇Science
 2
 「现代物理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真实的吗?
 2
 2016全年投资或超6万亿 主投水利铁路高新技术领域
 2
 CCC认证检测机构行业自律有了新规范
 2
 ISO45001新版10月发布 需要做哪些检测?
 2
 Nat. Commun.:溶剂化镁离子嵌入实现高效镁离子电池!
 2
 不是金子,也一样会“发光”
 2
 测厚仪原理
 2
 常州毒地事件:检测标准缺失明显 检测设备落后
 2
 盖亚望远镜数据揭秘银河系成因
 2
 给我一双能“长期监测”的眼睛,让水污染无处遁形!
 2
 跟我一起,一口一口吃掉“混沌”!
 2
 胡陈果&王中林Nano Energy:摩擦电传感器让机器人更灵活!
 2
 开普勒望远镜功成身退
 2
 科技界人士热议哈佛“撤稿门”事件
 2
 宁波材料所在水凝胶可控跳跃方面取得进展
 2
 欧盟AI道德准则草案出炉
 2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下一代超级对撞机构想
 2
 迄今最小光学陀螺仪没米粒大 未来可应用于无人机和航天器
 2
 人类探月那些事儿:一百多个探测器成败各半
 2
 认监委:符合这些条件可申报“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
 2
 如何驾驶火星漫游车“好奇号”?事实上并没有操纵杆
 2
 失败四次后,SpaceX 终于既能上天,还能海上回收了
 2
 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获重要进展
 2
 我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
 2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突围”之路
 2
 新技术实现常温常压制备高纯度氢气
 2
 压力作用可以提高材料离子电导率
 2
 羽绒服、牛仔裤换来了中国第一个“人造太阳”
 2
 在长寿命高温材料实验室内 一组高温材料“烤”验近8年
 2
 子弹都打不碎的玻璃,为何用手轻轻一碰就碎了?
 2
 “墨子号”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圆满实现全部目标
 1
 “蚁人”不再是科幻!MIT最新研究,能把任何材料物体缩小1000倍 | Science
 1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 机器人总动员
 1
 《科学》杂志2018年度最具视觉震撼力照片
 1
 《自然》网站评出2018年重大科学事件
 1
 19颗北斗三号卫星实现"一带一路"地区覆盖 2020年全球组网
 1
 1千克有多重?它就要重新定义了
 1
 2015 Q.C. CHINA优秀展品风采榜
 1
 2015年8月份一、二级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班报到通知
 1
 2018年度数据发布 我国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1
 2019,更多“科幻”走进现实
 1
 -23℃,德国科学家再次突破高温超导记录,带来超导体的新时代
 1
 Nano Lett:聚吡咯-聚多巴胺纳米材料用于拉曼和光声成像
 1
 NASA无奈表示“机遇号”火星车或将永久失联被放弃
 1
 Nature Catal.:和频振动光谱在电极表面原位检测锰电催化还原CO2的中间体
 1
 Science:纳米纤维阵列精准制备之液晶模板CVP法
 1
 不止最精确 大亚湾中微子能谱精度还将继续提升
 1
 嫦娥四号创造历史 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