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前沿 > 消息正文
月球背面不仅“厚脸皮”还是“麻子脸”
发布:haige__   时间:2018/12/21 23:37:02   阅读:2141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阿波罗16号拍摄的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从现在再飞行15天左右,将着陆于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有三大科学任务: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12月20日,空间探测首席传播专家庞之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千百年来,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的人们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月球的背面,成为了“秘境中的秘境”。

12月8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出发,向遥远的月球飞去,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大幕拉开。

探索月背,人类一直在努力

古人并非完全看不到月球背面。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研人员介绍,月球存在着“天秤动”,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因此,至少有10%至20%的月球背面的边缘地带可以从地球上看到,比如一个跨越1000千米的撞击盆地——东海。

1959年10月7日,苏联“月球三号”探测器传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月球背面的“真容”第一次被揭开。人类首次与月背面对面是在1968年,“阿波罗八号”在进行载人登月任务试验时,宇航员威廉·安德斯看到了月背。2010年12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了一组“惊人”的月球背面照片,这些照片的解析度是以往所拍月球背面照片的106倍,所呈现的细节精细程度创下了历史纪录。

“如今,人类观察月背的视角将从太空中变为身临其境。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尤其是还将首次利用月球背面洁净的电磁环境进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这将填补人类在0.1—40兆赫射电天文观测的空白,有望在太阳风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高能电子束的产生机理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成果。”庞之浩说。

正面与背面很不一样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乍一看,月球背面这张“面孔”并不漂亮,是一张“麻子脸”,陨石坑的数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月背的“皱纹”也多,布满了沟壑、峡谷和悬崖,而月球正面相对平坦的地方比较多。另外还有几处巨大的“痤疮”,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月球背面由于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遭遇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月球就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了陨石。

月球背面还是个“厚脸皮”,它的月壳从整体来讲比正面要厚。“厚脸皮”为月球背面的“白肤色”提供了佐证。照片显示,月球背面巨大的陨石坑都呈现出白色。科学家研究认为,由于月球正面的月壳很薄,熔岩很容易破缝流淌在表面,而背面的月壳很厚,熔岩无法溢出,所以颜色比正面要“白皙”得多。

此外,月球正面月海很多,而月球背面却只有3个,名字分别叫:东海、莫斯科海和智海。

“由于目前还没有航天员或着陆器、月球车登上月球的背面,因此,我们对它只能通过绕月探测器普查,无法详查,所以其它的知之不多。而嫦娥四号探测器,为人类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迈出了关键一步。”庞之浩说。

来源:新浪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传说中有外星人的月球背面,就要被中国探测器揭秘了
 3
 第51个梅森素数被成功发现
 3
 17位科学家撰写报告:NASA应该把搜寻外星人列为重点
 2
 Science:纳米纤维阵列精准制备之液晶模板CVP法
 2
 嫦娥四号创造历史 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
 嫦娥四号如何实现月背安全软着陆?总设计师今日揭秘
 2
 从月球到火星,深空探测走向宇宙更深处
 2
 科学家首次对地幔条件下的钙钛矿进行测量
 2
 蒲公英种子用“不可能”方式飞行
 2
 人类用了9000多年的混凝土,你却未必了解
 2
 日制造业再添丑闻:日立化成违规检测 波及2400家企业
 2
 神秘的月球背面,中国即将抵达
 2
 未来太空望远镜,谁来接棒?NASA提出四大拟议方案
 2
 我国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首条光束线站顺利出光
 2
 我们为什么需要宇宙暴胀理论?并不完美的科学假说
 2
 月面首株嫩芽!全靠“不锈钢饭盒”
 2
 “分子诀窍”让非磁性金属拥有磁性
 1
 “互联网+农业+检测”占市场主导地位
 1
 “明星分子”甘露霉素首次实现化学全合成
 1
 “千克”等4个国际单位制将于明年5月20日由常数定义
 1
 “天河二号”一天筛完地球上所有药用化合物
 1
 “新地球”开普勒438b或已遭“毒手”
 1
 “移民”开普勒452b需要5亿年 专家:基本无法实现
 1
 “中国制造”专利为何难“变现”?
 1
 《2015研究前沿》报告发布 中国在某些重要前沿领先
 1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 机器人总动员
 1
 《啥是佩奇》中的连接技术你了解吗
 1
 16位院士齐聚西安共同探讨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1
 19颗北斗三号卫星实现"一带一路"地区覆盖 2020年全球组网
 1
 1千克有多重?它就要重新定义了
 1
 2015年前半年全国环境检测质量状况发布
 1
 2015年最受网民关注科普事件:雾霾及其成因
 1
 2018年度数据发布 我国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稳中有进
 1
 2019,更多“科幻”走进现实
 1
 2050年:空气污染将致660万人早亡
 1
 3D打印从概念向应用阶段转变 我国差距仍较大
 1
 7月科学流言榜出炉 太阳15年后休眠上榜
 1
 Branded Products
 1
 CNAS新版能力验证规则发布(附权威解读)
 1
 ISO9001:2015 (FDIS)有哪些新的变化?
 1
 NASA试图测量并解释脉动极光成因
 1
 NASA研发的高温耐热材料最终可以帮助拯救消防员
 1
 OFET中有机半导体材料专利申请分析
 1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
 1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1
 shimadzu
 1
 VPG Micro-Measurements
 1
 北京今冬极有可能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1
 北京空气质量连续6天一级优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
 1
 北京理工大学在能源材料多尺度设计领域获重要进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