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宁波材料所在非对称高分子二维复合薄膜制备 及其可穿戴传感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Iron_MAN10   时间:2018/12/26 19:39:03   阅读:1188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柔性电子材料因其可应用于如柔性电路、柔性显示器、柔性太阳能电池、电子纸、触摸屏、植入式医疗设备以及具有皮肤感应功能的机器人系统等之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碳纳米管(CNTs),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例如高的本征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机械柔韧性以及在低成本生产方面的潜力,是柔性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者。虽然由单个碳纳米管组成的器件被认为是实现某些应用的一种选择,但由于难以将单个碳纳米管放置在所需的位置,以及碳纳米管的电性能随其手性和直径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商业化应用上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基于薄膜的CNTs设备的电性能因平均化而相对统一,提供了一条实用的商业化途径。因此,开发一种简单、高效、廉价且可靠的制备二维CNTs薄膜的方法以及将其简单、有效地与弹性高分子相复合,制备柔性的可穿戴传感器,对于推动其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上述需求,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涛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Marangoni力效应通过类Langmuir-Blodgett法将分散在乙醇中的碳材料分散体滴入到水表面,发展了一种在水/空气界面快速形成大面积二维CNTs薄膜的方法。该方法相较于当前制备CNTs薄膜的方法(化学气相沉积、基于悬浮液沉积、浸涂、旋涂、喷涂、抽滤、逐层组装和Langmuir-Blodgett法)更加简单、高效,无需昂贵的仪器即能制备均匀的大面积薄膜。在界面上形成的CNTs薄膜具有厚度,透射率和导电率可调,且允许进一步转移到其他基板或界面进行进一步修饰与功能化 (Chem. Mater., 2016, 28, 7125; J. Mater. Chem. C, 2016, 4, 9750,授权专利号:ZL201510466050.3)。

进一步,研究人员发现上述CNTs薄膜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CNTs上携带的亲水性基团将诱导其自组装形成具有不对称润湿性的薄膜,再经过进一步的水/油界面原位不对称修饰可构筑二维非对称Janus薄膜。由于其高度的可设计性,可以实现不同功能性分子的非对称构筑,此法为Janus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思路,将会有助于拓宽Janus膜材料的应用领域(Chem. Commun., 2018, 54, 12804)。

基于二维CNTs薄膜的可转移特性,研究人员将其转移至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表面,进一步构建了一种可穿戴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通过控制转移CNTs薄膜的次数来精确控制其厚度,以调整在拉伸过程中CNTs/PDMS复合材料网络裂纹连接的分离岛的间隙、岛和桥的形成。这种网络裂纹状结构赋予了该应变传感器高的灵敏度系数(最大GF为87)、宽检测范围(高达100%),低的应变检测极限(=0.007%)和优异的稳定性(循环1500次)。可同时适用于微小应变和大应变检测,包括动脉脉搏的振动、音乐振动和关节弯曲等(J. Mater. Chem. C, 2018, 6, 5140)。

可穿戴电子产品因其在智能人机界面、可穿戴人体健康监测仪和模仿生物器官中的潜在应用而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大面积、低成本制备自粘性和易于转移的柔性超薄膜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研究人员通过直接在水/空界面处制备的CNTs薄膜表面喷洒热塑性弹性高分子(TPE)溶液,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即在水/空界面处形成了CNTs/TPE非对称二维Janus杂化膜,构建了一种超薄、自支撑和自粘附性的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直接附着在人体皮肤表面用于实时人体生理行为检测。此外,还可用于有效检测微小气流变化甚至声音传播过程中引起的扰动。该非对称弹性体二维复合薄膜在可穿戴柔性电子皮肤和人工耳膜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J. Mater. Chem. C, 2018, 6, 6666)。

以上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3203)、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SLH036)、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74433KYSB20170061)的资助以及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支持(2017337)。
 

图1 水/空界面制备大面积CNT薄膜的示意图 
  

图2 2D CNT薄膜的自组装和原位不对称修饰示意图
  

图3 网络裂纹状可穿戴应变传感器
  

图4 水/空界面制备大面积自粘附、自支撑柔性电子皮肤


来源:中国科学院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Science:生活小常识,启发单层二维高分子膜的大面积制备
 2
 柔性电子器件的福音!鲍哲南最新《自然 材料》:高度可拉伸高分子半导体薄膜里的多尺度排列
 2
 新型薄膜让净水更高效廉价
 2
  “微梳理”有效提高碳纳米管性质
 1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1
  西安交大联合中外大学在《科学》发表最新成果
 1
  西安交大再发《Science》:发现单晶铁电氧化物薄膜超弹性行为
 1
  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零能束缚态首次“现身”
 1
 #薄膜周报#单层二维冰相变研究获进展
 1
 #薄膜周报#镀膜技术助力高压电阻生产
 1
 #薄膜周报#看得见的手—原子力显微镜助力薄膜技术发展
 1
 #薄膜周报#突破—打破太阳能薄膜光电吸收率记录
 1
 #电子材料周报#智能传感器,嘈杂中亦可听见声音
 1
 “18项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十年之重任!
 1
 “不知疲倦”的仿生智能薄膜问世
 1
 “世界上最薄的镜子”有望助人探测宏观世界量子现象
 1
 《AFM》:加点PEG,导电高分子实现自修复!
 1
 《Science》:无机材料外延薄膜制备新方法 可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储光能力
 1
 《Science》发布玻璃材料新突破 沾点高分子可完美解决脆性问题?
 1
 《Science》刊发:一张薄膜能将室温狂降17℃
 1
 《自然》《科学》一周(11.30-12.06)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5.15-5.21)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材料》:前景广阔!实现再生蚕丝热塑成型
 1
 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 涉钢铁、高分子、机械等领域
 1
 3D打印份额竞争再升温 高分子材料大机会
 1
 3微米超薄型薄膜实现量产 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1
 4H-SiC衬底表面台阶宽度对GaN薄膜质量的影响
 1
 8mol%钇稳定氧化锆薄膜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1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能够自愈毫米级切口损伤的透明聚合物膜
 1
 Adv. Funct. Mater.:光学特性的独立手性介孔有机硅薄膜
 1
 Adv. Funct. Mater.:协同应变下零泊松比态的单斜[111]PbTiO3薄膜
 1
 Angew. Chem.:在油水界面上基于Suzuki聚合反应合成二维共轭共价有机框架薄膜
 1
 G-O/P(MMA-co-BA)共聚物复合薄膜表面三维角锥棱镜结构的卷对卷热辊压成形
 1
 J. Appl. Phys.:聚左旋乳酸压电薄膜分子链构象随外加电场转变的红外光谱学研究
 1
 MG-200型销盘式磨损试验机在薄膜磨损研究中的应用
 1
 Nature:在光敏聚合物薄膜中“兴风作浪”
 1
 Nature子刊:解思深院士-网状碳纳米管结构制作高性能紧凑柔性热电模块
 1
 Nature子刊:由电场控制的间金属薄膜中的电性可逆裂纹
 1
 PECVD法制备高疏水性氟碳聚合物( a-C:F)薄膜的研究
 1
 Science & Nature盘点: 5月材料领域重大进展
 1
 Science说: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材料结晶性不好?试试催化吧
 1
 TiAlN基薄膜的研究进展
 1
 X射线反射法测量铋系超导薄膜的结构参数
 1
 半导体所等在石墨烯上外延深紫外LED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
 北京化工大学建成首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生产线
 1
 比肥皂泡还薄 中美科学家研发出可自修复的高分子二维薄
 1
 玻璃微珠生产农用棚膜 密度更低
 1
 薄膜截面的TEM样品制备
 1
 薄膜器件的全新应用——测血压
 1
 薄膜太阳能技术将超越晶硅技术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加速升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