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于淑会研究员和孙蓉研究员在电介质储能材料领域获得新进展
发布:blast_k   时间:2019/1/28 16:24:16   阅读:2597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筹)在电介质储能材料领域获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对填料粒子的设计,将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钛酸钡粒子与具有高击穿强度、高热导率的氮化硼纳米片进行结合,形成特殊结构的复合粒子,与聚合物复合后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和介电储能性能。相关论文以Significantly Enhanced Electrostatic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of Flexible Polymer Composites by Introducing Highly Insulating-Ferroelectric Microhybrids as Fillers(高绝缘-铁电复合微粒显著提高柔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静电储能性能)为题发表在权威刊物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进能源材料》,2018, 1803204,IF=21.875)。罗遂斌高级工程师为第一作者,于淑会研究员和孙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电介质储能技术具有异常快的能量转换速率,同时具有工作时间长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经在现代电子电力工业如可穿戴电子、混合动力汽车、武器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方向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高储能密度的电介质材料。


图(a) BT@BN复合颗粒的制备流程示意图;(b) BT@BN复合颗粒TEM照片;(c) 复合材料击穿强度。

为此,研究团队将氮化硼纳米片(BNNS)与钛酸钡(BT)纳米颗粒的分散液进行混合和抽滤后,在较高温度下处理,一定程度上熔融的BNNS将BT颗粒紧密包覆,形成复合颗粒BT@BN。结合氮化硼的高绝缘性和钛酸钡的高介电常数,降低PVDF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增强钛酸钡的极化,获得击穿强度(PVDF基体的1.76倍)和电位移(580 kV/mm时电位移为9.3 μC/cm2)的显著提高,得到高储能密度(17.6 J/cm3, PVDF基体的2.8倍)电介质储能材料。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广东省产学研、先进院优青等项目资助。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Angew. Chem.:水系超级电容器体积能量密度新纪录:一类超高密度无金属多级孔碳储能材料
 1
 把太阳能储存起来,可以靠盐湖
 1
 材料科学:关于孔隙的故事
 1
 大连化物所二维金属碳化物基储能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1
 二维金属碳化物基储能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1
 河北农业大学在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1
 举杯共饮,同庆工程师们研发出新型储能材料
 1
 潘峰课题组研发新型超高比表面积纳米介孔碳储能材料
 1
 铍对Al-34%Mg共晶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1
 奇思妙想:机动车尾气颗粒物用作储能材料
 1
 深圳先进院在电介质储能材料领域获进展
 1
 石墨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材料
 1
 铜含量对304不锈钢在Al-12Si-xCu合金熔体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
 1
 伪粒子在光敏材料行进
 1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无铅氧化物薄膜储能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
 新型储能材料成供暖“黑科技”
 1
 新型储能材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纳米级分析
 1
 新型固态储能材料 有望让我们穿上“阳光”外衣
 1
 研究在在储能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1
 原子铺层——打造新储能材料
 1
 中国科大李晓光团队等《Adv. Mater.》:在高储能电介质电容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成功制备三维黑磷超级电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