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中国散裂中子源:“超级显微镜”带你格物探微
发布:Iron_MAN10   时间:2019/3/13 8:25:26   阅读:1665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受访者供图

3月2日,继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到访后,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基地又迎来了新一波参观的客人。中科院院士陈和生向来访的外国驻港领团、商会、媒体考察团一行详细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今年春节前夕,CSNS圆满完成了首轮开放运行任务,加速器束流功率提升至50千瓦以上。CSNS工程总指挥、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说,首轮开放运行期间,共有来自新能源、磁性材料、高性能合金、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的40项用户课题(含8项快速申请课题)上机实验,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从无到有 实现重大跨越

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在向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提交的“中国高能物理和先进加速器发展目标”报告中提出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设想。2011年10月,CSNS装置奠基,2012年5月,工程土建动工。经过6年半的建设,2018年3月,CSNS按期、高质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鉴定和验收。中国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散裂中子源。

CSNS建在13米到18米深的地下,其中直线加速器隧道长240米,环形加速器周长228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小。其建设内容包括一台8千万电子伏特的直线加速器、一台16亿电子伏特快循环同步加速器、一个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科学实验用的中子散射谱仪。

CSNS的建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为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和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平台。它的投入运行,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CSNS的性能全部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科学合理,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CSNS在加速器、靶站、谱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高功率散裂靶、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的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强流质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

探秘微观 深入认知世界

通俗来说,CSNS是用中子散射的方式来探索微观世界的工具,陈和生形象地称它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

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是用肉眼观察世界。后来,科学家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而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还要高1000倍左右,可以看到更小的病毒。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走向深入,“超级显微镜”散裂中子源应运而生。

中子散射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中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有波的性质,可以反射、折射、衍射、吸收,也具有粒子的性质,可以弹射、散射等。中子由于不带电,不易受到带电质子和电子的阻碍,能比其他探测方式更为轻松地穿透物质。中子束打到被研究的样品身上,大多数会不受任何阻碍地穿过样品,但有些中子会与研究对象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其运动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向四周散射。测量中子散射的轨迹及其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就可以精确地反推出物质的结构。

中子散射和我们熟悉的X射线类似。X射线散射对含电子数目多的原子比较敏感,但要探测氢原子等轻元素就十分困难了。中子散射则对原子核敏感,特别是对碳、氢、氧等原子核敏感,还可以区分同位素。研究含有大量氢、氧、氮原子的生物大分子,中子散射具有更大的优势。

首轮开放 运行效果良好

在产业中如何应用这台“超级显微镜”?陈和生举了几个例子。

“在氢动力汽车研发中,要实现氢气的稳定储存,方法之一就是用一种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把氢气吸进去,要用的时候再把氢气释放出来。而中子散射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氢气存在金属的什么位置、什么情况下可以更好地释放。”陈和生告诉记者,这正是散裂中子源应用的一个具体案例。

此外,中子散射还是锂电池研究的利器。“大幅度提高锂电池的性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关键,可以将汽车锂电池连同模拟充放电过程的设备放入中子散射谱仪,实时原位测量在几百次充放电的过程中,锂电池各个部分性能的变化,为改进和优化锂电池的设计提供关键数据。国外的散裂中子源都建设了这样专门研究锂电池的谱仪,且严加保密。”陈和生补充说,“此外,可燃冰、磁性材料以及化学反应催化剂的原位研究等,都必须使用散裂中子源。”

CSNS启动运行后,国内外用户申请非常踊跃,大科学装置的综合效应开始逐步显现。首轮共收到用户课题申请62项,覆盖能源、磁性、合金、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经过专家评审,32项用户课题(含5项国外用户课题)获批实验机时。为了使用户更好地开展中子散射研究,CSNS还举办了“中子科学与技术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前沿研讨会”“可燃冰研发中的中子科学技术应用研讨会”“散裂中子源在催化、能源、材料及相关过程的应用前沿研讨会”等专题会议。

陈和生介绍,首轮开放中,还基于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全面开展了用户实验,包括5个重要核数据的测量实验,这些核数据是新一代核能工程所需要的或者测量实验是基础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开展了200多个集成电路芯片的高能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开展了利用中子辐照研发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实验等。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说,第二轮运行开放时间为2019年2月12日至6月30日,目前已收到用户课题申请76项(含港澳地区6项,国外2项),正由专家进行评审。


来源:人民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电子材料周报#电子高速公路,想象你的电脑可以被卷起来
 1
 “18项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十年之重任!
 1
 “超级显微镜”——探秘中国散裂中子源
 1
 《Science》发布玻璃材料新突破 沾点高分子可完美解决脆性问题?
 1
 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 涉钢铁、高分子、机械等领域
 1
 3D打印份额竞争再升温 高分子材料大机会
 1
 PNAS发文:宁波材料所合成高熵MAX相材料
 1
 Science:生活小常识,启发单层二维高分子膜的大面积制备
 1
 TiAu:无磁性元素的结合造就特殊磁体
 1
 北京化工大学建成首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生产线
 1
 比肥皂泡还薄 中美科学家研发出可自修复的高分子二维薄
 1
 不伤眼、超省电、产业化潜力大!吉林大学研发全新的高分子电致变色材料
 1
 超薄磁性材料有望用于开发新型存储设备
 1
 磁性乐高:揭秘二维磁性材料的层间磁性耦合方式
 1
 磁性热电半导体耦合输运研究取得进展
 1
 磁制冷——人类的福音
 1
 从专利角度分析国内外碳纤维之发展(上)
 1
 等离子激元光子新进展
 1
 东华大学刘庚鑫特聘研究员Macromolecules:巨型分子作为软团簇展现出协同玻璃态
 1
 对石墨烯取而代之,掀起高分子功能应用新高潮?—高分子/MXene纳米复合材料综述
 1
 非对称仿生界面高分子复合材料用于太阳能海水淡化研究获系列进展
 1
 高分子材料微生物腐蚀的研究概况
 1
 高分子材料新型涂层让隐形眼镜更安全
 1
 高分子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盘点
 1
 国家杰青周绍兵:用高分子材料挑战肿瘤君
 1
 过犹不及——硅电极材料中的高分子粘结剂
 1
 合成材料的纳米磁性粒子相变
 1
 环保高分子枕头 分分钟清除污染物
 1
 混合材料诱发巨磁效应
 1
 敬请期待《机械工程材料》2017年度专题报道
 1
 敬请期待《机械工程材料》2017年度专题报道
 1
 两种高分子混一混,就能发篇Science
 1
 美国研制出新型高效防冰材料
 1
 秒懂新型高分子材料
 1
 宁波材料所在非对称高分子二维复合薄膜制备 及其可穿戴传感器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1
 宁波材料所在高分子水凝胶驱动器方面取得进展
 1
 宁波材料所在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1
 宁波材料所在智能荧光高分子水凝胶的材料构建及其功能协同方面获进展
 1
 宁波材料所在智能荧光高分子水凝胶的材料构建及其功能协同方面获进展
 1
 清华大学朱宏伟教授团队在石墨烯/高分子复合凝胶柔性应变传感材料上取得进展
 1
 全国磁性材料及器件高峰论坛在中江举行 为电子信息产业增“磁性”
 1
 全新磁性材料展现量子自旋液态
 1
 热点 | 噢力给,超快凝胶制备
 1
 日本研发科磁性可变镍错合物
 1
 柔性电介质高分子可以承受高温
 1
 柔性电子器件的福音!鲍哲南最新《自然 材料》:高度可拉伸高分子半导体薄膜里的多尺度排列
 1
 三次打破“进口垄断”,源于研发者“找到”的能力
 1
 上海大学Macromolecules:光控降解型温度敏感环糊精聚轮烷
 1
 室温超导,梦想不再遥远
 1
 斯格明子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