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4.03米口径碳化硅反射镜,让宇宙更清晰
发布:blast_k   时间:2019/3/28 10:51:11   阅读:181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电影《流浪地球》热映,带动了大家对宇宙天体的关注,太空“火了”。在影片开头,航天员刘培强带着儿子刘启,一起用100mm口径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木星的四颗卫星清晰可辨。

反射镜是高性能光学系统的核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副所长张学军介绍说:“如果把望远镜比作观测太空的‘眼睛’,那么反射镜就是眼睛的‘晶状体’。晶状体越大,眼睛的空间分辨率也就越高,能够观测到天体更多的细节。”

2018年8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完成4.03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研制并通过验收,这是公开报道过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碳化硅单体反射镜。由此,我国光学系统制造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终于不再受制于人。

曾经我们只能“近视”

自1609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以来,无论是从地面仰望星空,还是从空间俯瞰大地、纵观寰宇,想要使望远镜的观测能力不断提升,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口径。

大望远镜装备对反射镜口径的需求没有上限,其上限取决于制造加工能力。对于口径的“实力”,张学军举例,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口径是2.4米,最远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134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先进光电望远镜口径3.67米,成功观测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的症结所在。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1米以下口径空间反射镜材料一直依赖进口,那时载人航天刚刚起步,急需大口径反射镜。张学军回忆道:“当时欧美都不卖,最后从俄罗斯进口了0.6米直径的反射镜。”

这也是一直卡住我们脖子的问题——在技术封锁下,我国只能使用直径1米以下的“小镜子”。“我们也曾尝试向欧美国家购买大口径光学反射镜,不过被他们以‘战略物资’为由拒绝了。”张学军透露。

发展大口径碳化硅光学制造技术迫在眉睫。

“国家需求很大,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把这条路走通。正是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和封锁坚定了我们自主创新的决心。核心技术买不来,一定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张学军说。

四砸失败镜坯

买不到又必须用,把长春光机所逼上了自主创新这条路。

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长春光机所选择了一条与国外不同的技术路线——选用碳化硅作为反射镜材料。碳化硅是制造反射镜的理想材料,其比刚度是玻璃的4倍,同样厚度下,抗变形能力比玻璃强4倍。“但其制备难度极高,所以并不被国际同行看好。”张学军坦言。

2009年底,长春光机所正式启动“4米量级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集成制造系统”项目,开始自主研制大口径高精度非球面反射镜制造系统。

4米碳化硅反射镜绝不仅仅是看着炫目,要想能够实际应用,必须依赖于碳化硅陶瓷镜坯。所以制造碳化硅反射镜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碳化硅粉末烧制成整体的反射镜镜坯。张学军说:“用碳化硅烧制的陶瓷,口径一旦增大,就容易出现内部缺陷而导致开裂,一度被认为无法突破的口径极限是1.5米。”

由于没有经验,第一块镜坯毫无疑问地失败了。还没等张学军看见全貌,团队已经将其敲碎,用破碎的颗粒研究失败原因,张学军说:“在数百个工艺环节中,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研制失败。”

项目团队顶着巨大压力,反复试验探索与工艺验证,先后突破了消失模制作、凝胶注模成型、无应力反应连接等一系列镜坯制备关键技术,2米、2.4米、3米单体碳化硅镜坯相继研制成功。

在经历了4次失败后,2016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4.03米碳化硅反射镜坯终于新鲜出炉了。“一次烧结需要五六个月,再加上前期准备,整个过程要1年,5次就是5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卡片机”变“单反”

镜坯制造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加工流程。“为了保证成像质量,光学系统对反射镜的面型精度有着苛刻的要求:优于20纳米。”张学军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对北京市的土地进行平整,要求平整度误差小于1毫米。

伴随着成功而来的,是接踵而至的难题:碳化硅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其磨削抛光至纳米表面精度难度极大。从镜坯转变为反射镜,需要靠光学加工、改性和镀膜,不仅国内现有的光学加工设备无法满足要求,国际上也没有可引进的此类装备。

怎么办?自己干!

张学军介绍,长春光机所研制出适用于大口径碳化硅高精度制造的非球面数控加工中心,采用应力盘抛光、磁流变抛光等组合加工技术,在反射镜表面镀制和碳化硅相近的硅改性层,在此基础上进行精抛光,来达到非球面的制造精度、提升加工效率,实现了加工与检测技术自主可控。张学军说:“反射面镀膜的反射率达到95%以上,整体指标达到望远系统的要求,这相当于太空探测拍摄的图片质量,由‘卡片机’升级到加了一个高质量成像镜头的‘单反相机’。”

至此,碳化硅粉末终于变成了直径4.03米、重达1.6吨,高刚度、高面形精度的“大镜子”。

“仅掌握4米反射镜制造工艺,并不算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张学军说,围绕着大口径反射镜制造的工艺路线,一整套完整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检测装备也同步开发完成,大口径反射镜制造的全部核心技术已经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打破垄断!中国半导体关键材料取得突破 成功争夺5G时代主动权
 1
 #电子材料周报#新型荧光材料,“看透”你的身体
 1
 “核燃料包壳管”有了新材料
 1
 ESA:宇航员尿液或能成为3D打印月球基地关键材料
 1
 Nano Energy报道华理新型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新进展
 1
 NASA正在研发可提高发动机寿命和效率的先进陶瓷涂层
 1
 Science:碳化硅化腐朽为神奇,量子材料的技术革命
 1
 SiC含量和热压烧结温度对AlN-SiC复相陶瓷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1
 SiC开关——高压高频世界中的低薪者
 1
 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晶体硅切割砂浆废料中硅的含量
 1
 不同组成硅化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
 弹簧钢表面Cr-SiC复合电镀工艺及镀层性能
 1
 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和先进材料研究所瞄准3D打印技术创新
 1
 德国纽伦堡大学开展3D打印反应烧结碳化硅新型工艺
 1
 多项关键材料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及载荷组合体
 1
 粉末温压成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
 1
 复杂结构碳化硅陶瓷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1
 攻关克难 宁波材料所碳化硅先驱体研究获进展
 1
 关键材料研发:难出论文但兹事体大
 1
 航空MEMS器件应用的非硅材料
 1
 基于离散元法预测碳化硅陶瓷的高温力学性能
 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超声与射线检测
 1
 可以漂浮的超轻金属复合材料
 1
 料浆中碳化硅含量对TZNT钛合金微粒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
 1
 美研究让室温下半导体内的粒子实现量子纠缠
 1
 宁波材料所碳化硅先驱体研究取得进展
 1
 日本材料研究新动向:自我修复 耐用性高费用低
 1
 上海硅酸盐所碳化硅单晶基光导开关成果登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1
 石墨烯添加量对无压烧结石墨烯/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
 碳化硅气凝胶——轻如鸿毛,固若金汤
 1
 碳化硅上的石墨烯可以储存能量
 1
 碳化硅陶瓷液相烧结时的液相生成过程
 1
 碳化硅纤维复合材料让火箭引擎更耐高温
 1
 填加焊丝对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钨极惰性
 1
 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设备取得新突破
 1
 我国研制四米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坯:望远镜成像提高分辨率
 1
 我新一代雷达核心部件材料实现国产化
 1
 新材料!俄罗斯开发出提升碳化硅断裂韧性的方法
 1
 新材料造就“轻空间相机”助卫星“拍出清晰照”
 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技术峰会召开
 1
 新碳化硅绒毛编织材料助力航天器发动机研发
 1
 新型耐蚀耐磨碳化硅复合材料问世
 1
 新型碳化硅纳米材质亮相 可用于汽车车身减重
 1
 用铁粉坯连接碳化硅陶瓷界面的微观结构
 1
 在刮刀表面制备三价铬/碳化硅复合镀层
 1
 中国科大实现通讯波段碳化硅色心的室温自旋操控
 1
 中国碳化硅实现量产 国产舰机将更先进廉价
 1
 中科院成功研制4.03米世界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