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陈涛研究员团队在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blast_k   时间:2019/4/11 10:40:44   阅读:1867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电子皮肤可模仿人体皮肤对外界环境(包括对压力、温度及化学等刺激)的感知,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尽管近年来电子皮肤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还存在感应材料的响应灵敏度不足、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及感应的范围窄等诸多问题,这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要解决以上问题,选用具有优异性能的活性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器件结构是关键。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以及电学性能成为制造高性能柔性传感器最常用的活性材料之一。然而,由于碳材料本身无弹性,因而在构筑柔性器件时,往往需要与柔软且具有弹性的高分子复合的同时尽量保持其本身性能。因此,开发出有效的方法将碳基材料与高分子有效复合,对开发出高性能柔性可穿戴器件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陈涛研究员团队前期研发了系列基于碳材料的高分子复合体系,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Adv. Funct. Mater., 2015, 25, 2428; J. Mater. Chem. A, 2015, 3, 4124; J. Mater. Chem. A, 2016, 4, 10810; Chem. Mater., 2016, 28, 7125; Chem. Commun., 2017, 53, 1949; J. Mater. Chem. A, 2018, 6, 10217; J. Mater. Chem. C, 2018, 6, 6666; Nature Commun., 2018, 9, 4051; Chem. Commun., 2018, 54, 12804),这些高分子碳基复合体系是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件的重要材料基础。


图1 基于聚多巴胺/石墨烯纳米异质结的柔性仿生湿敏材料应用于柔性可穿戴器件

模仿生命体系,有助于我们设计高效的传感器件。例如,水分子在人体大部分代谢过程中至关重要,可通过实时监测人体皮肤表面和呼出的空气周围水分子的含量和分布,获得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信息。近期,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聚多巴胺/石墨烯纳米异质结的柔性仿生湿敏材料。这种材料通过自组装可以在电极间形成规则的层状二维结构膜,并且通过调控聚多巴胺量可以在0.7nm到1.4nm范围精确调控其层间距。其中所存在的纳米级孔道结构有利于水分子快速运输,在动力学上保证器件快速的响应与回复,层间中的聚多巴胺分子可以通过氢键快速“捕获”水分子与“释放”水分子,在热力学上保证器件快速的响应与回复。利用该传感器我们构筑了一套柔性可穿戴器件,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监控呼吸、运动甚至说谎等心理活动所引起的人体非常微弱的湿度波动信息(Chem. Mater., 2018, 30, 13, 4343-4354)。


图2 自组装石墨烯-PDMS非对称复合结构材料应用于高精度脉搏实时检测柔性可穿戴器件

在高分子碳基复合体系的设计中,特别是面向柔性传感器的应用中,非对称复合有助于发挥高分子及碳基材料各自的性能优势。最近,该团队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潘曹峰研究员团队合作,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片层在水/空界面的二维宏观薄膜的组装,以所得石墨烯膜作为传感层与具有微纳结构的PDMS弹性体组成非对称复合结构,其中石墨烯膜传感层的导电性和厚度通过调控组装层数可以得到很好地平衡。所得传感器表现优异的综合性能,同时具有高灵敏度(1875.53kPa-1)和宽线性检测范围(0-40kPa)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和超高的信噪比(78db)。基于这些优异的性能,构建了一套通用、高精度、可穿戴的无线脉搏监测系统。该传感系统相比于商用可穿戴脉搏传感器有诸多优势,该系统除具有良好柔性与穿戴舒适性外,还具有高精度,抗身体运动干扰的优势,并实现在日常运动过程中(在跑步或骑自行车时)实时检测动脉脉搏信号,有望用于个性化诊断(Nano Energy, 2019)。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3203)、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SLH036)、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74433KYSB20170061)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19.02.036

来源:宁波材料所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东华大学:可批量化制备的高输出功率柔性可穿着热电织物取得新突破
 2
 多功能感知的新型柔性电子皮肤
 2
 化学所制备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池
 2
 宁波材料所在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
 清华大学朱宏伟教授团队在石墨烯/高分子复合凝胶柔性应变传感材料上取得进展
 2
 柔性可穿戴电子前沿
 2
 我国学者在聚合物聚集态微观结构与性能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
 新型柔性锌—空气电池可编织可穿戴
 2
  哥廷根大学:石墨烯可提高超分辨率显微镜性能
 1
  柔性微型机器人可在体内“游泳”
 1
  双层-双层转角石墨烯中的关联绝缘态研究获进展
 1
  碳纳米管制成的微处理器面世
 1
  西安电子科大郝跃院士团队研制出柔性高亮度紫光LED
 1
  西安交大合成耐高温柔性环氧薄膜电介质材料
 1
  新研发的碳纳米管是制造下一代超音速飞机隔热板的关键材料
 1
 #国内材料周报#自旋量子通道转换“入住”石墨烯分子条带
 1
 “18项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领域” 未来十年之重任!
 1
 《JMCC》:宁波材料所研发柔性白光发射显示材料
 1
 《Science》发布玻璃材料新突破 沾点高分子可完美解决脆性问题?
 1
 《Science》重磅!历经60年日本科学家首次合成碳纳米带!
 1
 《先进材料》内封面:苏州纳米所在三维碳材料神经支架研究中取得进展
 1
 11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 涉钢铁、高分子、机械等领域
 1
 2016中国国际碳材料大会 即将召开!
 1
 3D打印出柔性防护铠甲
 1
 3D打印份额竞争再升温 高分子材料大机会
 1
 80后博士后史浩飞,石墨烯材料研究领军人物
 1
 Adv. Energy Mater. 南京大学:柔性可穿戴高性能超级电容器
 1
 MIT发明的材料是目前已知的强度最大、最轻的材料之一
 1
 Nature:钙钛矿单晶,柔性?
 1
 Nature子刊: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首次合成碳的新型同素异形体
 1
 Science:生活小常识,启发单层二维高分子膜的大面积制备
 1
 Solar RRL:三元策略实现功能多样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1
 北大超薄柔性电子器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
 北大胡又凡团队:实现了可以洗涤的织物压力传感器!
 1
 北京化工大学建成首条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生产线
 1
 北京化工大学潘凯研究员和北京科技大学李从举教授合作:基于褶皱纳米纤维膜的柔性可拉伸摩擦纳米发电机
 1
 北京化工大学潘凯研究员课题组:具有连续梯度褶皱结构的高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
 1
 比肥皂泡还薄 中美科学家研发出可自修复的高分子二维薄
 1
 变废为宝!黄维院士团队:用刮下来的鱼鳞做柔性电致发光器件
 1
 不伤眼、超省电、产业化潜力大!吉林大学研发全新的高分子电致变色材料
 1
 步入柔性时代的新型显示技术——机遇与挑战
 1
 陈济桁| 美空军实验室科学家发现独特的可拉伸导体
 1
 从专利角度分析国内外碳纤维之发展(上)
 1
 打破国外垄断 我国首条柔性显示屏生产线诞生
 1
 单结刚性16.67%!柔性14.06%效率!宁波材料所研发有机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
 1
 德国RepRap推出高柔性的TPU 93 软质塑料3D打印丝
 1
 德国大学利用再生原料开发出柔性的纤维板
 1
 电子科技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一步制备碳化海绵作为可扩展、环保和超快的水净化太阳能蒸发器
 1
 电子皮肤比你想象中还要敏感,连胡茬子都能分辨
 1
 东华大学刘庚鑫特聘研究员Macromolecules:巨型分子作为软团簇展现出协同玻璃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