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吉林大学孙俊奇教授课题组: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粒子增强增韧的高强度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水凝胶
发布:blast_k   时间:2019/4/28 9:48:25   阅读:5070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对于大多数聚合物材料来说,同时提高其断裂强度和拉伸性能非常困难,原因是这两种性能的提高通常依赖于不同的机制。例如,向聚合物体系中均匀地分散刚性纳米填料虽然能有效地提高聚合物材料的断裂强度,但通常会降低聚合物材料的拉伸性能。同时,赋予聚合物材料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性能在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材料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减少原材料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需要发展新的方法来实现高断裂强度、高拉伸性能的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的制备。

针对上述问题,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孙俊奇教授课题组将原位生成的可变形的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粒子用作聚合物水凝胶的纳米填料,制备了同时具有高强度、高拉伸性、高韧性以及优异的自修复与循环利用性能的聚合物水凝胶。该水凝胶的制备是将带正电荷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铵盐酸盐(PDDA)/支化聚乙烯亚胺(PEI)的水溶液(PDDA/PEI)与带负电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丙烯酸(PAA)的水溶液(PSS/PAA)复合,收集聚电解质复合物,并将得到的复合物进行塑形和水中浸泡,获得聚合物水凝胶。


图1. 基于聚电解质复合物的高强度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水凝胶


图2. (a) 聚电解质复合物水凝胶的制备过程;(b) PSS、PDDA、PAA和PEI的结构式;(c) (PDDA/PEI)-( PSS/PAA) (i)和PEI-PAA (ii)凝胶的数码照片;(d) (PDDA/PEI)-( PSS/PAA)凝胶的TEM图。

通过调节PDDA和PSS在PDDA/PEI和PSS/PAA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以及PDDA和PSS的单体摩尔比,可有效地调控凝胶的力学性能。所制备的高断裂强度和高拉伸性能的(PDDA/PEI)-(PSS/PAA)水凝胶中强聚电解质PDDA和PSS的质量远少于弱聚电解质PEI和PAA的质量。拉伸测试表明,(PDDA/PEI)-(PSS/PAA)凝胶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韧性最大可达1.26 ± 0.06 MPa、2434.2 ± 150.3%和19.53 ± 0.48 MJ/m3,分别是PEI-PAA凝胶的2.4倍、1.8倍和5.2倍。


图3. (a,b) PDDA-PSS凝胶、PEI-PAA凝胶以及不同组成的(PDDA/PEI)-( PSS/PAA)凝胶的应力-应变曲线;;(c) 高强度的(PDDA/PEI)-( PSS/PAA)凝胶可承受500 g重物,进行扭曲和打结等操作

研究表明,PEI-PAA凝胶具有均相的结构,而在(PDDA/PEI)-(PSS/PAA)凝胶中均匀分散着直径为72.4 ± 18.9 nm的PDDA-PSS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粒子。由于强聚电解质PDDA和PSS之间的静电作用强于弱聚电解质PEI和PAA之间的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所以,将PDDA/PEI与PSS/PAA复合,在动力学上,将优先生成PDDA-PSS复合物纳米粒子,进而形成均匀分散有PDDA/PSS纳米粒子的PEI-PAA凝胶。在复合过程中,PDDA/PSS纳米粒子与PEI和PAA链可形成静电作用力和物理缠结。一方面,刚性的PDDA-PSS复合物纳米粒子可以实现PEI-PAA凝胶的力学增强,另一方面,可变形的PDDA-PSS复合物纳米粒子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有效地耗散能量,从而提高凝胶的拉伸性能,最终达到增强和增韧的效果。


图4. (PDDA/PEI)-(PSS/PAA)凝胶的增强增韧机理

高强度高拉伸性能的(PDDA/PEI)-(PSS/PAA)凝胶在室温的水中可高效地修复物理损伤,恢复凝胶的力学性能。同时,该凝胶在经干燥、研磨和室温重塑后,可以重新利用。多次重塑后的凝胶能保持原来凝胶的力学性能。


图5. (a) (PDDA/PEI)-( PSS/PAA)凝胶的修复数码照片;(b) 不同修复时间的(PDDA/PEI)-( PSS/PAA)凝胶的应力-应变曲线;(c) (PDDA/PEI)-( PSS/PAA)凝胶的修复机理示意图;(d) (PDDA/PEI)-( PSS/PAA)凝胶的循环利用;(d) 循环利用及循环利用后再经历断裂/修复的凝胶的应力-应变曲线

具有高断裂强度、高拉伸性和高韧性的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可拉伸电子器件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可变形的聚合物复合物纳米粒子为填料,有望用于其它具有高强度、高拉伸性和高韧性的聚合物材料的制备。该工作以“Highly Tough, Stretchable, Self-Healing, and Recyclable Hydrogels Reinforced by in Situ-Formed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DOI:10.1021/acs.macromol.9b00053)。

文献链接: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acs.macromol.9b0005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Chem. Mater. | 一种适用于人工皮肤的高韧性自发电水凝胶
 2
 北海道大学龚剑萍教授团队:自修复水凝胶中的多尺度结构延迟疲劳断裂
 2
 北海道大学龚剑萍教授团队《Adv. Mater. 》:史上最韧材料!
 2
 北理工陈煜在制备天然高分子聚电解质复合物理水凝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2
 长春工业大学高光辉教授课题组在高强度抗溶胀水凝胶取得新进展
 2
 俄罗斯科学家开发高强度高韧性透明铝的生产技术
 2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研发水凝胶的可降解强韧粘接技术
 2
 合工大宣布研发出高性能水凝胶材料,组织自修复只要1分钟
 2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曾宏波教授课题组在自修复导电水凝胶应变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
 2
 快速自恢复、高强度导电水凝胶研制成功 推动柔性电子器件发展
 2
 曼尼托巴大学开发出一种可3D打印的导电自修复水凝胶
 2
 南京大学李承辉副教授、左景林教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合作在高强度自修复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
 天津大学刘文广教授团队:升级版的PNAGA水凝胶 - 高强/高刚/高韧性PNASC超分子聚合物水凝胶
 2
 中国科大研制新型仿生增强增韧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2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陈学思研究员和肖春生副研究员团队:基于亚胺硼酸盐和硼酸酯键的可注射自修复水凝胶及其多重响应性能研究
 2
  3D打印在人体器官应用中的重大突破
 1
  中国石化成功研发户外塑料制品专用料
 1
 #高分子材料#新突破:更耐用的蛋白质水凝胶
 1
 #高分子材料周报#新型糖蛋白聚合物疫苗
 1
 #国内材料周报#大连理工大学创制结晶性二氧化碳聚合物获得突破
 1
 #纳米周报#新声学技术——纳米材料结构研究的福音
 1
 《AFM》1秒自修复!可伸缩!可3D打印的有机热电体!
 1
 《Chem.Mater.》长春工业大学高光辉团队:在乳液粒子增韧水凝胶方面取得进展
 1
 《Joule》除湿又发电!水凝胶集成铁电半导体从大气湿度中汲取能量
 1
 《Nature》子刊发布水凝胶新成果 “新成员”或成爱美人士福音
 1
 《Research》: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揭示离子交联型水凝胶可控三维形变机制
 1
 《Science》刊登CRISPR智能响应水凝胶成果 谭蔚泓院士等评述:可用作生物传感器
 1
 《先进材料》报道华理超分子化学研究新进展
 1
 《自然》《科学》一周(12.07-12.13)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5.15-5.21)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8.31-9.06)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创新连线·日本】不对称光折射颠覆光学常识;高强度铝合金氢脆现象或可抑制
 1
 3D打印高强度壳聚糖水凝胶支架
 1
 3D打印高强度无缺陷马氏体钢技术取得突破,达1.4GPa拉伸强度
 1
 ABS+PC,美军开发出用于FFF 3D打印的高强度多聚物线材
 1
 Adv. Mater: 3D打印高刚性&韧性多核壳架构网格
 1
 Adv.Mater.:借助液态金属显著提高软物质强度
 1
 BCAST与肯联铝业研发高强度铝合金 助力汽车轻量化
 1
 CALPHAD辅助设计高强度沉淀强化型高熵合金
 1
 Macromolecules :基于单宁酸的超分子水凝胶的形成
 1
 MIT赵选贺团队揭示抗疲劳水凝胶设计原理
 1
 MIT赵选贺团队研发高性能纯导电聚合物水凝胶
 1
 Nature Chemistry: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合成出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高弹体材料
 1
 Nature Communications:低成本、高强度分层纳米结构β-钛合金
 1
 Nature:酶矿化制备具有可调控力学性能的超硬强韧型水凝胶
 1
 Nature:新型生物弹性光学材料,用于柔性反射式显示
 1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成功研制自修复绝缘材料!
 1
 Sci. China Mater.:光焊接纳米粒子——从金属溶胶到自支撑、导电性金属薄膜
 1
 Science:“破”而后立——强化玻璃的最佳办法是把它“打碎”?
 1
 Science:纳米粒子新成员——混合金属纳米粒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