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Angew. Chem.:柔性多孔材料用于天然气存储输送
发布:Iron_MAN10   时间:2019/4/29 14:44:03   阅读:3253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近日,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的赵丹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类柔性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多孔材料,有望为天然气存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第一作者为赵丹教授课题组博士后Dr. Tanay Kundu。

寻找更安全的天然气储存和输送技术对于天然气燃料汽车的应用至关重要。由于其温和的工作条件,吸附甲烷存储技术(Adsorbed Natural Gas, ANG)有望为车载甲烷储存带来突破。然而,常规吸附材料在5.8 bar的输送压力下仍吸附大量甲烷,这最终降低了材料的甲烷存储输送能力。柔性金属有机框架多孔材料能够经历从多孔到无孔的相变过程,因而具有能解决该问题的潜力。但是此类柔性多孔材料需要克服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长期不稳定性问题。

MIL-53系列MOFs由氧化铝链和对苯二甲酸衍生物制成,是最常见的稳定且具有柔性的MOF材料之一。赵丹教授课题组发现由氨基对苯二甲酸酯衍生的MIL-53(Al)-NH2具有优良的高压甲烷压力响应性,是潜在的甲烷储存材料(Chem. Commun., 2017, 53, 8118)。然而,其甲烷门控效应(gate opening)的开启压力为24 bar,并且只有在高达98 bar甲烷压力下才能达到最大储存容量,这远远高于工业ANG标准的65 bar。此前,该课题组试图通过用对苯二甲酸酯部分取代氨基对苯二甲酸酯来降低开启压力,以期提高材料的甲烷输送能力(Chem. Mater., 2019, DOI: 10.1021/acs.chemmater.8b05332)。然而,所合成的材料在5.8 bar下仍具有较高的甲烷吸附量,最终的甲烷输送能力仅略有改善。

针对上述问题,赵丹教授的研究团队着眼于超越传统的柔性调整方法,发现简单调整合成溶剂会造成MOF柔性的巨大改变。基于此,保持金属:配体比例相同,仅通过改变溶剂中水与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比例,该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系列MIL-53(Al)-NH2材料。有趣的是,当溶剂中有20 vol%的DMF时,所合成出来的MOF材料其甲烷吸附曲线会发生显著变化,而脱附曲线受影响较小。这种效果可归因于逐渐减小的MOF颗粒尺寸所引发的形状记忆效应。与传统的水相中合成的MOF相比,本工作中合成的MOF的甲烷存储输送能力提高了33%。类似现象在另一类水稳的柔性MOF材料MIL-53(Al)-OH当中也得到了体现。这种简单的调制方法将会为柔性多孔材料在天然气储存和输送等具有挑战性的应用方面带来新的契机。
 

图1.(a)MIL-53(Al)-NH2的甲烷吸脱附等温线; 插图为论文主题示意图;(b)MOF的甲烷存储输送能力与合成溶剂中DMF浓度的关系。

这项工作由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NRF2018-NRF-ANR007 POCEMON)、新加坡教育部(MOE AcRF Tier 1 R-279-000-540-114)以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赞助(PSF 1521200078,IRG A1783c0015和IAF-PP A1789a0024)。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02738):

Solvent-Induced Control over Breathing Behavior in Flexi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Natural-Gas Delivery
Tanay Kundu, Mohammad Wahiduzzaman, Bhuvan B. Shah, Guillaume Maurin, Dan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2738

导师介绍

赵丹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7846

课题组链接
http://cheed.nus.edu.sg/stf/chezhao/home.html


来源:X-MOL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金属材料在线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专题报道重磅推出
 1
 “立方芳香性金属簇合物”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1
 《Nature》:抗疲劳损伤的高性能工程金属材料研究获新思路
 1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金属材料疲劳试验和断裂试验”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金属材料在线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专题报道征稿启事
 1
 《自然》《科学》一周(9.25-10.1)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1-9月材料领域行业成绩单:猜猜谁好谁差?
 1
 2018年全国金属材料光谱分析技术交流会通知(第一轮)
 1
 2018上海国际高性能合金及新型金属材料展览会
 1
 2500年不锈的越王勾践剑,还具有金属记忆功能,到底是什么先进的制作工艺?
 1
 3D打印走进太空,揭开了人类“太空制造”“自给自足”的序幕
 1
 3D金属打印批量化生产技术即将在美国实现突破
 1
 80后博导余倩:打开电镜下的神秘世界
 1
 ExAM255的3D打印机:可以处理金属和塑料
 1
 NASA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坚不可摧的新型轮胎
 1
 Nature子刊:室温下非晶金属纳米颗粒的类液体行为
 1
 Rosatom开发俄罗斯第一个工业金属3D打印机用于核工业
 1
 science:金属3D打印溅射缺陷新机制
 1
 SPEE3D金属3D打印采用超音速沉积技术
 1
 TNO开发出可同时清理/抛光上百件金属3D打印件的设备
 1
 丙烯酸基水性金属防腐蚀涂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 为中国绿色制造再添新动能
 1
 超强轻质的新型金属问世
 1
 超细晶界对金属腐蚀性能的影响
 1
 陈学东院士:200℃以下、35MPa以下氢环境不易导致金属氢脆
 1
 创新注塑成型工艺实现塑料与金属的紧密结合
 1
 从摩擦学角度分析表面粗糙度对金属/胶粘剂界面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
 1
 大咖发声:2018钢铁十宗最!材料人必看!
 1
 带来智能金属板材加工最新潮流趋势的EuroBLECH 2016不容错过!
 1
 岛津推出首款光电直读光谱仪 可分析检测固体金属
 1
 德国铁路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维护列车
 1
 第四类二维狄拉克材料——自旋谷耦合狄拉克半金属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风电机组齿轮油中铅、砷、铬、镉的含量
 1
 东北大学金属单原子复合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
 独创金属——有机混合材料实现太阳能取水
 1
 多金属核壳纳米片的元素偏析
 1
 弗吉尼亚大学研究新成果:快速的金属腐蚀检测方法
 1
 福建物构所发表金属-有机框架催化材料研究综述
 1
 复旦大学修发贤课题组:在拓扑半金属低维结构中首次观测到量子霍尔效应
 1
 复杂金属合金中的自旋秩序
 1
 改变人类历史的十大关键材料
 1
 改革开放促上材所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室迈向鼎盛时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1
 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在分析金属材料中碳、硫的应用
 1
 高温堆首台金属堆内构件完成吊装
 1
 各类参数对金属材料热分析结果的影响
 1
 工程界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名单出炉,麦立强张立峰获青年奖
 1
 固体所建立金属中纳米孔洞俘获氢的定量预测模型
 1
 光致阴极保护研究进展
 1
 贵阳城市污水热交换器金属材质的选择
 1
 国外部分无损检测标准点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