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北京大学宛新华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 》:提出模拟磁选矿的手性分离新策略
发布:blast_k   时间:2019/5/14 16:50:18   阅读:2696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1848年,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外消旋酒石酸铵钠盐能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互为镜像的两种晶体,并根据晶体形状的不同,借助镊子和放大镜成功地将其分离。这一工作不仅奠定了立体化学的基础,而且还衍生了一个重要的手性分离方法——巴斯德拆分,又称分级结晶拆分。虽然相较于不对称合成与色谱分离,结晶拆分往往被冠以“技术含量低”或“过时的技术”之名,但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仍然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手性药物或其中间体生产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对外消旋混合物(conglomerate)的高效拆分,向其过饱和溶液添加某一构型对映体晶种(“优先析晶”工艺)或结晶抑制剂(“逆向析晶”工艺)以调控结晶过程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但是,一次单元操作只能获得一种对映体,且为保证目标产物光学纯度,产率一般控制在20%以下。近日,北京大学宛新华教授及其合作者模拟磁选矿方法,在外消旋混合物立体选择性结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于2019年4月29日在《自然-通讯》(2019, 10, 1964; DOI: 10.1038/s41467-019-09997-y)上发表。

北京大学宛新华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结合“优先析晶”和“逆向析晶”思想,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制备了一类由两亲性、手性嵌段共聚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共组装而成的磁性纳米拆分剂。 在结晶过程初期,该纳米拆分剂起到抑制剂的作用,延缓与其相同构型底物分子的结晶并将其富集在纳米拆分剂周围,而相反构型底物分子的结晶不受影响;在结晶过程后期,被富集在纳米拆分剂周围的对映体分子经奥斯瓦尔德熟化成核并诱导该构型分子结晶并包裹纳米拆分剂。由此,在一次单元操作中可以先后获得一种无磁性晶体和一种有磁性晶体,通过外加磁场可以在固体状态对其进行高效分离。采用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将单次结晶产率提高至95%以上,且能保持较高的光学纯度(以天冬酰胺为例,R型ee值为99.2%,S型ee值为95.0%)。此外,通过简单的磁场富集便可以回收纳米拆分剂,重复使用多次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图1)。用磁铁代替巴斯德的放大镜和镊子,通过类似磁选矿的方式实现外消旋体的手性分离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北京大学宛新华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博士后叶曦翀博士和德国莱布尼兹新材料研究所崔家喜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1. 模拟磁选矿的手性拆分示意图及与其它方法的对比(A),纳米拆分剂的合成路线(B)。

近10年来,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宛新华教授团队围绕手性聚合物调控的立体选择性结晶过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2014年,报道了聚合物分子量对结晶拆分效果的影响(Polym. Chem. 2014, 5,1702);2018年,利用聚合物的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实现了结晶抑制剂的高效回收再利用(Chem. Commun. 2018, 54, 2785);同年,发现核壳结构聚合物纳米抑制剂不仅可以延迟相同构型底物分子的结晶,还可以被选择性包裹进其晶体,从而使得两种对映体晶体具有截然不同的物理性质(颜色、晶习等),并利用这一性质实现了两种对映体结晶过程的分离(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8120)。这些工作为磁选法手性分离策略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德国莱布尼兹新材料研究所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997-y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天然纳米粒子存在左、右手性
 2
 #纳米周报#新声学技术——纳米材料结构研究的福音
 1
 《先进材料》报道华理超分子化学研究新进展
 1
 《自然》《科学》一周(12.07-12.13)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5.15-5.21)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8.31-9.06)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Adv. Funct. Mater.:光学特性的独立手性介孔有机硅薄膜
 1
 GCr15钢轴承套圈球化退火表层脱碳分析
 1
 Nature:新型生物弹性光学材料,用于柔性反射式显示
 1
 Sci. China Mater.:光焊接纳米粒子——从金属溶胶到自支撑、导电性金属薄膜
 1
 Science:利用嵌段共聚物模拟金属相变过程
 1
 Science:纳米粒子新成员——混合金属纳米粒子
 1
 Science:纳米粒子中层次结构复杂性的突发现象及其组装
 1
 北大工学院于海峰团队在液晶嵌段共聚物纳米相分离的稳定化方面取得进展
 1
 北京大学范星河教授课题组在超分子型液晶嵌段共聚物自组装领域取得新进展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爱华课题组:一种构建多响应液晶高分子3D结构的裁剪-焊接工艺
 1
 表面活性剂对电子束制备纳米镍粉的影响
 1
 磁场对纳米催化剂的活性调控研究获进展
 1
 磁性纳米粒子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1
 从分子工具箱到光开关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工具箱
 1
 等离子激元光子新进展
 1
 顶刊动态 | AM/AFM/Angew等纳米材料最新学术进展汇总
 1
 顶刊动态 | Angew/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1
 顶刊动态 | Nature子刊/AM等生物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1
 顶刊动态| Nature子刊/Advanced Materials/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材料学术进展汇总
 1
 顶刊动态|AFM/JACS/Small等一周中国学术进展汇总(5.26-6.1)
 1
 顶刊动态|Science/Angew/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材料学术进展汇总
 1
 顶刊动态∣AM/ Macromolecules等高分子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选
 1
 俄学者发明简单便宜方法获取立方氮化硼纳米粒子 制出复合金属陶瓷材料
 1
 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燃料——电催化剂对纳米粒子的关键作用
 1
 复旦大学邓海教授课题组研发出快速退火的5 nm线宽高分辨率DSA光刻材料
 1
 复旦大学武培怡教授和上海大学安泽胜教授《Nature Communications》:聚合诱导自组装领域(PISA)取得重要进展
 1
 复旦大学朱亮亮研究员团队ACS Nano: 通过手性传递共组装制备超分子有机凝胶用于构筑大范围肉眼可视对映体识别体系
 1
 国外纳米前沿最新动态(0907—0920):自组装纳米颗粒|纳米扭矩传感器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微流控领域取得新进展
 1
 合肥研究院等发现金属纳米粒子的同分异构现象
 1
 合肥研究院在团簇结构研究中取得进展
 1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合作在光控手性金属配位自组装体系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1
 华科制备出莫比乌斯带状的嵌段共聚物
 1
 华南理工大学陈玉坤研究员课题组利用不饱和羧酸Zn2+盐键大幅提高SBS模量并赋予其形状记忆效应
 1
 化物所新发现 “动态尺寸效应”决定纳米粒子稳定机制
 1
 基于低聚体的带电三嵌段共聚物的超分子材料的自愈能力
 1
 吉林大学李昊龙教授和长春应化所陈全研究员合作:超小粒子对聚合物复合体系中链缠结的稀释效应
 1
 吉林大学吕中元教授和钱虎军教授课题组:计算机模拟为高分子/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性能优化提供新思路
 1
 吉林大学孙俊奇教授课题组: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粒子增强增韧的高强度自修复与可循环利用水凝胶
 1
 加工银的新技术可能决定电子产品发展
 1
 加入碳化钛纳米粒子 纳米焊丝破解7075铝合金焊接难题
 1
 胶体纳米粒子的新革命:光热解技术
 1
 警惕纳米污染,新型检测传感器问世
 1
 科学家利用激光气泡即可操纵纳米粒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