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鲍哲南团队 Adv. Mater.: 共轭碳环状纳米环作为本征可拉伸半导体聚合物的添加剂
发布:Iron_MAN10   时间:2019/9/19 8:38:09   阅读:1682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背景介绍】

如今,随着柔性和可拉伸电子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聚合物半导体近年来被广泛的关注。其中,具有高迁移率、高拉伸性、低成本和溶液可加工性的聚合物半导体可能是下一代可拉伸电子的关键推动者。然而,由于有序的晶体形态有高的电荷运输行为而非晶态和无序形态有高的拉伸性,从而使得高性能和可拉伸性往往不能同时兼备。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对聚合物半导体进行化学修饰以同时具备两种性能。但是聚合物半导体的化学改性需要额外繁琐的合成步骤,导致很难大规模生产。因此,对脆性半导体聚合物进行后聚合改性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虽然分子添加剂通常用于增强聚合物链的动态运动,从而改变聚合物的功能和物理性质,但是控制聚合物半导体薄膜的链动力学及其变化的基本机理仍然存在许多不清楚的地方。

【成果简介】

最近,斯坦福大学的鲍哲南教授(通讯作者)团队报道了利用环对亚苯基(CPPs)作为共轭分子添加剂调节基于二酮吡咯并吡咯(DPP-based)聚合物半导体的动态行为。由于增强的聚合物动态运动和降低的长程结晶顺序,所以添加CPPs后导致基于DPP聚合物的可拉伸性的显着改善而不会影响它们的迁移率。聚合物薄膜保持其纤维状形态和短程有序聚集体以获得高移动性。随后使用CPPs/半导体复合材料为有源层的可拉伸晶体管,其在应变和重复施加的应变后保持高的迁移率。此外,CPPs还改善了完全可拉伸晶体管的接触电阻和电荷传输。总之,结果表明控制聚合物半导体的动态运动是提高其拉伸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研究成果以题为“Conjugated Carbon Cyclic Nanorings as Additives for Intrinsically Stretchable Semiconducting Polymers”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Adv. Mater.上。

【图文解读】
 

图一、DPP-TT和[6]CPP的化学结构以及[6]CPP对[6]CPP/DPP-TT混合膜微观结构影响的机理


图二、有无[6]CPP的DPP-TT聚合物半导体物理性能和表征
(a)聚合物半导体薄膜的弹性模量和裂纹起始应变情况;(b)半导体薄膜的场效应迁移率;(c-d)纯DPP-TT薄膜和5wt%[6]CPP/DPP-TT共混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e)在Si晶片上制备的35 nm厚的纯DPP-TT和5wt%[6]CPP/DPP-TT共混薄膜的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D)图像;(f)计算两种聚合物薄膜的相对结晶度(rDOC)。


图三、有无[6]CPP的DPP-TT聚合物半导体的性能对比
(a)完全可拉伸晶体管器件的结构;(b)使用传输线方法(TLM)测量完全可拉伸晶体管的接触电阻;(c)提出接触改善的机理;(d-e)在应变下和重复25%应变之后的完全可拉伸的装置的迁移率。

【小结】

综上所述,作者研究了共轭环[6]CPP添加剂对基于DPP的半导体机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 wt% [6]CPP能显著提高DPP-TT的起裂应变(15%到105%)。[6]CPP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时引起了半导体链的动态运动,显著降低晶体结晶度显,从而提高可拉伸性能而混合薄膜的流动性没有变化。此外,[6]CPPs在性能调控方面的通用性是使用另外两种基于DPP的半导体实现的。因此用优化的[6]CPP/DPP-TT半导体制备完全可拉伸晶体管。在应变和重复应变后,共混薄膜的流动性被显著提高。同时,[6]CPP还可以改善完全可拉伸晶体管的接触电阻而具有更高的初始移动性能。总之,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和工艺的合理改进将进一步改善本征可拉伸半导体的机电性能。

文献链接:Conjugated Carbon Cyclic Nanorings as Additives for Intrinsically Stretchable Semiconducting Polymers(Adv. Mater., 2019, DOI: 10.1002/adma.201903912)


来源:材料牛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打破垄断!中国半导体关键材料取得突破 成功争夺5G时代主动权
 1
  华东理工大学成功制备新型杂化导热材料
 1
  聚合物电解质的突破性研究——超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
 1
  美科研人员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
 1
  碳纳米管制成的微处理器面世
 1
  锑化物半导体:打开红外芯片新技术大门的“金钥匙”
 1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利用断层扫描光电压成像方法揭示缺陷促进电荷分离新机制
 1
 #薄膜周报#看得见的手—原子力显微镜助力薄膜技术发展
 1
 #电子材料周报#看电子如何在新材料中“旅行”
 1
 #电子材料周报#芯片超材料助力量子计算机发展
 1
 #电子材料周报#有望实现光通路的硅基超材料
 1
 #高分子材料周报#聚合物纳米凝胶
 1
 #高分子材料周报#新突破—未来的塑料由硫制造
 1
 #国内材料周报#“雾霾克星”?Yes!
 1
 #国内材料周报#划时代的突破——金属氢!
 1
 “行走的空调”——东华大学研发出新型面料帮您在夏天保持凉爽
 1
 《Advanced Materials》:南京理工高性能热管理材料研究获进展
 1
 《JACS》:神奇链端功能化聚合物,用于精准制备<2 nm的纳米簇阵列
 1
 《Science》化学家合成出史上最长聚索烃
 1
 《Science》重磅:“万能交联剂”!任何含“C-H键”的脂肪族聚合物都适用
 1
 《先进材料》打破维度局限!3D囊泡与2D纳米片间的可逆转化
 1
 《自然》《科学》一周(11.21-11.27)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4.13-4.19)材料科学前沿要闻一览
 1
 《自然》《科学》一周(4.23-4.29)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4.9-4.15)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科学》一周(5.28-6.3)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1
 《自然·材料》:本征可拉伸电致发光弹性体,无线供电点亮软体机器人
 1
 《自然·材料》上硅所:发现奇异独特力学性能的半导体材料!
 1
 《自然·通讯》:新型合成聚合物从内向外杀死耐抗生素超级细菌
 1
 2017年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及2018年展望——新材料篇
 1
 Adv. Mater.:2D材料领域的“望闻问切”
 1
 Angew. Chem.:新型含有强反芳香性环丁二烯的多环共轭分子半导体
 1
 Carbon推出新型聚合物材料
 1
 D3O:智能防护材料
 1
 MIT科研人员推出新法门 可精准设计聚合物弹性性能
 1
 Nano Energy:具有超强光热转换性能的Au@Bi2MoO6-CDs复合材料,用于海水淡化和温差发电
 1
 Nature子刊: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忆阻器领域新进展!
 1
 Nature子刊:末端带电荷的可结晶均聚物的二维自组装
 1
 OFET中有机半导体材料专利申请分析
 1
 Science Advances:一项揭示单层MoS2能谷直接-间接带隙转变的研究
 1
 Science:无限可回收聚合物凸显塑料优异性能
 1
 埃克塞特大学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可再生氢气的半导体材料
 1
 半导体产业步入调整“深水区”
 1
 半导体堆叠起来时,材料趋于量子化
 1
 半导体均匀性测试法“翻”出新花样
 1
 半导体内载荷子特征参数增至7个
 1
 半导体所等在隐藏自旋轨道耦合研究中取得进展
 1
 半导体所在锑化物纳米线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1
 半导体行业将发布以应用为导向的新路线图
 1
 半导体制冷技术创新:近零排放点亮创业希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