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失效分析 陶瓷
扫一扫 加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消息正文
换个“膜” 燃料电池汽车能跑得更远
发布:blast_k   时间:2019/12/3 9:45:43   阅读:1130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 Google Reader 分享到百度搜藏分享到Twitter

质子穿过石墨烯膜示意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知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电动车,只需要一两分钟即可加满燃料,核心组件就是燃料电池,其中质子传导膜的导电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生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安德烈·海姆爵士等人合作,证实了石墨烯、氮化硼等二维材料具有质子传导性,并进一步发现,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云母用于燃料电池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比目前商用膜性能更优,更加节能环保。这两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自然·纳米》与《自然·通讯》上。

寻找更薄的“膜”提高续航里程

据悉,与目前常见的家用锂离子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省去了漫长的充电时间,只需要一两分钟即可加满燃料。同时燃料电池汽车不经历热机过程,不受热力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极高,续航更长,而燃料电池发电过程的产物只有水,更加环保,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阳极燃料氢气失去电子成为质子,而后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与氧气、电子结合生成水,质子在电池内部传输与外电路的电子构成电流回路,因此质子传导性能对于燃料电池能量转化效率非常关键。目前商用全氟磺酸质子传导膜厚度至少在5微米以上,需要在100℃以下处于水合状态才能发挥作用,此时对氢气的纯度要求较高。若开发出100℃以上可以高效传导质子的膜材料,将有助于提高燃料电池效率,降低对氢气纯度的要求,简化水管理系统,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寻找高效的高温质子传导膜材料并不容易。”张生介绍说,“这种材料不仅要求薄,而且在允许质子高速通过的同时,还得阻挡氢气的渗透。因为氢气的渗透会产生副反应,降低电池输出电压,影响燃料电池的整体反应效率。同时它还需具备耐高温的特性。”

石墨烯等二维材料是理想材料

张生首先与合作者制备了微米级的单层石墨烯、氮化硼薄膜,厚度约为0.3纳米(1纳米等于0.001微米),将该薄膜两侧分别放置于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由于浓差梯度的存在,浓度高的一侧的离子会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离子的运动形成了电流。

他们根据理论计算出具有六边网格结构的石墨烯和氮化硼等二维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只允许直径小于10皮米(1皮米等于千分之一纳米)的粒子通过。盐酸由氢离子和氯离子组成,质子半径约为0.001皮米,氯离子半径约为180皮米,所以只有较小的质子才能通过该薄膜。由此证明,该实验中通过二维薄膜的电流全部是由质子传导产生的,而体积稍大的氯离子则完全没有贡献。张生表示:“通过这个实验证明,石墨烯与氮化硼二维材料只允许质子通过,能阻挡其他离子与分子,包括氢气的通过,满足了燃料电池质子传导膜材料的要求。”但他也坦言,石墨烯和氮化硼虽然比商业质子传导膜更薄(相差一万倍),但由于结构过于致密,导致质子传导阻力大于商业膜, 能量转化效率并没有提高,不适宜做商业化推广。

云母膜比石墨烯更具应用前景

在证实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可以作为质子传导材料的基础上,张生和合作者们经过两年的积极探索发现另一种二维材料云母比石墨烯在燃料电池领域更具应用前景。

“云母是一种在地壳中储量极其丰富且价格十分低廉的矿物,其主体由像海绵一样的铝硅酸盐层组成,钾离子则像水一样在其中的孔隙中大量存在。”张生介绍说,由于离子交换反应,钾离子可以很容易地与质子进行交换。因为钾离子半径约为100皮米,而质子半径约为0.001皮米,体积要小得多,因此质子可以很好地在钾离子所在的孔隙中进行传输。

研究发现,离子交换处理后的云母膜,质子传导率得到极大提高,且使用温度可以从100℃延伸到500℃,极具应用前景。张生介绍说:“我们发现离子交换反应后的云母膜质子传导率提高了100倍。同时云母膜热稳定性更高,且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研究还发现在150℃的温度下,云母膜质子传导率超过了目前商业化要求的两倍,应用于燃料电池后,汽车的行驶里程将会有很大提高。

目前张生正带领研究团队制备大尺度云母薄膜,利用其高效的质子传导性和优良的耐热性,对现有燃料电池技术进行改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除了燃料电池之外,张生还计划将上述质子传导膜材料用于太阳能光解水、海洋蓝色能源提取,以及二氧化碳电化学转化成甲酸、乙醇、乙烯等化工原料的众多清洁能源技术。

来源: 科技日报

相关信息
   标题 相关频次
 两种奇异的二维材料组合提供了一种调节光波的新方法
 3
  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2
 #电子材料周报#电子高速公路,想象你的电脑可以被卷起来
 2
 #电子材料周报#看电子如何在新材料中“旅行”
 2
 #国内材料周报#首次实现石墨烯单核控制形核和快速生长
 2
 #一周国内材料科研#济南大学研究出用于测定胰岛素的新型生物传感器
 2
 “石墨烯之父”又发现超级材料:或是半导体的未来
 2
 “新材料之王”诞生!比石墨烯更逆天的“硼烯”,带来了这些充满想象空间的应用
 2
 《自然》《科学》一周(4.9-4.15)材料科学前沿要闻
 2
 2017上半年二维材料前沿综述精选
 2
 2019年二维材料前沿综述精选
 2
 WSe2化学剪纸
 2
 材料前沿最新综述精选 (2018年2月第3周)
 2
 顶刊《PNAS》:揭示二维材料表面摩擦的应变调控机理
 2
 丢弃物中的惊人发现:开启二维材料新世界
 2
 黑磷:比石墨烯更好的导体
 2
 化工院段曦东教授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发文:层数可控的二维材料NiTe2的制备(图文)
 2
 化学方法“开辟”构建2D材料的新天地
 2
 基于石墨烯电极的视网膜假体有望为视网膜退化患者带来光明
 2
 尽管石墨烯赚足了注意力,但真正奇妙的却是这些
 2
 科学家成功研制1.5英寸石墨烯单晶
 2
 科学家利用压电驻极体材料实现对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静态/动态调控
 2
 清华航院李群仰课题组等揭示超薄二维材料摩擦演化之谜
 2
 神奇二维材料 国家标准已经出炉?
 2
 石墨烯成医学检测工具
 2
 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增强光学吸收的最新综述
 2
 世界十大超强材料
 2
 我国实现米级单晶石墨烯的制备
 2
 物理所大面积高质量氢化石墨烯的构筑及物性研究取得进展
 2
 硒化铟——石墨烯和硅的"黄金分割点",有望成为下一代革命性半导体材料
 2
 中国科大在二维材料激子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
 综述:稀有的二维狄拉克材料
 2
  “网状的碳”是更快DNA测序的关键
 1
  等离子体宏观制备石墨烯取得突破性进展
 1
  哥廷根大学:石墨烯可提高超分辨率显微镜性能
 1
  国防科大打造史上最薄石墨烯灯泡,有望用于未来手机屏幕和芯片
 1
  国家纳米中心二维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1
  加拿大公司在石墨烯橡胶研发获突破
 1
  上海交大报道黑磷制纳米材料 用于神经、血管再生和免疫稳态
 1
  双层-双层转角石墨烯中的关联绝缘态研究获进展
 1
  台湾科研人员在尖端晶体材料开发上取得突破
 1
  碳家族再添新成员 由18个原子组成的环碳问世
 1
  替代金刚石的超硬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1
  我国科学家在新型二维材料硼烯制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1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1
  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涂层防止管道遭到细菌腐蚀
 1
  中国科学家在单层石墨烯力学性质研究中取得进展
 1
 "它"号称能秒杀OLED?
 1
 #薄膜周报# NASA航天器的新型保温“外衣”
 1
 #薄膜周报#单层二维冰相变研究获进展
 1